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主体性 实践性 过程性 开放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主体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3.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也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确定创设情境——探索研究——分析归纳——应用拓展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进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2.探索研究。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
3.分析归纳。分析与归纳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这一过程重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亲身体验、强调发展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4.应用拓展。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达标验收题,使之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挫折与成功,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成就,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2.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探究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探究活动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统把握,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把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但在现实中,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江苏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25500)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主体性 实践性 过程性 开放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一、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主体性。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3.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也是开放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提炼,确定创设情境——探索研究——分析归纳——应用拓展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进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促进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2.探索研究。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
3.分析归纳。分析与归纳旨在使学生根据对某类事物中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这一过程重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与亲身体验、强调发展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4.应用拓展。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方法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此环节是知识迁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达标验收题,使之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
四、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挫折与成功,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成就,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东西,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2.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探究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学科知识就能解答的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具备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探究活动涉及广泛的科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本质有清楚的了解,对探究的方法有明了的系统把握,这样才能在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把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但在现实中,探究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江苏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