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听写是一道要跨的坎。它是巩固和检测学生字词音形掌握情况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段。以前在指导学生做听写准备时,我总是循着这样的步骤去操作:先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清字形,读准词语,然后顺势把词语抄写三遍,接着布置学生回家的时候再抄写两遍,请家长帮助听写一次,第二天回到课堂上作检测性听写。这样一个流程下来,细算一下,即使十五个左右的词语,从认读到听写也要将近40分钟左右,可每次批阅,总有不少的学生存在错误。以往,我将之归咎为部分学生的粗心难改。
本学期初,教学《草原》一课后又逢听写,我习惯性地沿袭旧法,收上本子批改,21个听写词语全班57个学生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写错字学生占三分之一,如此之高的听写错误率,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呢?有没有改进的办法?翌日,《白杨》听写,我改弦更张,认读完词语之后,在学生抄写之前,我向学生提出新要求,词语只抄写三遍,第一遍要认真看清楚字形,确保抄写正确,第二遍鼓励学生半抄半默,第三遍抄写时就试着记住这个词语,尽量默写,三次完成后,稍微准备,即行听写。这次19个词语听写下来后批改,全班只有2个同学出现错误,写错字学生只有3.5%。统计结果,令人吃惊,省却了让学生回家抄写和家长听写这一环节,效果反而事半功倍。从此以后我采用新的听写准备办法。
两种听写准备办法比照,颇耐人寻思。
思考1:教学应遵循科学规律,即使如本例这样一种看似机械性的学习形式,也应注重研究儿童的识记心理。心理学有关儿童记忆理论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差,其记忆效果优劣与其情绪状态有很大关系。积极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相反则必然影响记忆效果。事实也证明了,如果学生识记某一事物之前,教师向儿童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就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更好。分析以前听写准备过程的弊端是:学生在正式听写前因为目的性滞后,虽在一遍遍抄写,但其心理处于一种散漫状态,印象不深刻,听写自然会产生笔画错写,形近字混淆等错误。而采用了现在的听写准备办法,因为听写目标在即,结果要当场见晓,求胜心切的孩子们会使官感高度集中,精神调节到高度兴奋状态,其效果提高当然也是情理之中了。由之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的轻负高效是可以实现的,儿童的学习潜能是可开发的。
思考2:教师要注重探索研究。做“研究型教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正趋向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種问题,问题出现之时往往就是我们探索研究之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老习惯、旧办法多作反思,从教育教学规律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育研究无大小,大到一项课题,小则如本例的研究实践乃至一个字、一个音的教学。跳出习惯思维,另辟蹊径,或许就能走向“柳暗花明”。本例的启示证明了这一点,针对问题投入研究是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赵建霞,吴建华,教师,现居浙江衢州。
本学期初,教学《草原》一课后又逢听写,我习惯性地沿袭旧法,收上本子批改,21个听写词语全班57个学生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写错字学生占三分之一,如此之高的听写错误率,让我陷入了深思:为什么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呢?有没有改进的办法?翌日,《白杨》听写,我改弦更张,认读完词语之后,在学生抄写之前,我向学生提出新要求,词语只抄写三遍,第一遍要认真看清楚字形,确保抄写正确,第二遍鼓励学生半抄半默,第三遍抄写时就试着记住这个词语,尽量默写,三次完成后,稍微准备,即行听写。这次19个词语听写下来后批改,全班只有2个同学出现错误,写错字学生只有3.5%。统计结果,令人吃惊,省却了让学生回家抄写和家长听写这一环节,效果反而事半功倍。从此以后我采用新的听写准备办法。
两种听写准备办法比照,颇耐人寻思。
思考1:教学应遵循科学规律,即使如本例这样一种看似机械性的学习形式,也应注重研究儿童的识记心理。心理学有关儿童记忆理论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能力差,其记忆效果优劣与其情绪状态有很大关系。积极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相反则必然影响记忆效果。事实也证明了,如果学生识记某一事物之前,教师向儿童提出具体的要求,那么就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更好。分析以前听写准备过程的弊端是:学生在正式听写前因为目的性滞后,虽在一遍遍抄写,但其心理处于一种散漫状态,印象不深刻,听写自然会产生笔画错写,形近字混淆等错误。而采用了现在的听写准备办法,因为听写目标在即,结果要当场见晓,求胜心切的孩子们会使官感高度集中,精神调节到高度兴奋状态,其效果提高当然也是情理之中了。由之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的轻负高效是可以实现的,儿童的学习潜能是可开发的。
思考2:教师要注重探索研究。做“研究型教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正趋向一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種问题,问题出现之时往往就是我们探索研究之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老习惯、旧办法多作反思,从教育教学规律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育研究无大小,大到一项课题,小则如本例的研究实践乃至一个字、一个音的教学。跳出习惯思维,另辟蹊径,或许就能走向“柳暗花明”。本例的启示证明了这一点,针对问题投入研究是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赵建霞,吴建华,教师,现居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