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为了适应由封建时代迈入近代社会的转型,急需渴盼大规模地吸收与输入西方文化,彼时不惟年轻的明治天皇及王妃穿着西式服饰拍照,包括国内大量建筑物亦皆仿维多利亚的豪华风格,甚至连美术创作都充满了欧美的味道,在这方面诸如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等以巴黎为中心的欧陆艺术思潮纷纷传入日本,由此深受影响的日本美术界遂产生了洋画旧派及新派之间的对立,许多文艺青年也相继筹组新的美术团体。
当时,作为全世界汇集了最繁华景象与浪漫情调于一身的花都巴黎,理所当然成为东亚新兴国家发展都会文化的效法对象。比方早年有不少开设在日本东京银座街道上的咖啡馆和商店即采法文命名,为的就是塑造出一种时髦的异国情调,让人想象着自己仿佛正在巴黎的拉丁区街角喝咖啡、吃冰淇淋,以便吸引那些期待感受西方文化熏陶,或从欧洲游学归国的文人艺术家们前来休憩聚会,并藉此讨论艺术和文学。
明治四十一年(1908)十二月,由民谣诗人北原白秋(1885~1942)、医学教授暨剧作家木下杢太郎(1885~1945)为首,号召一群艺文界知识青年共同创立了所谓的“牧神会”,他们每月固定选在东京隅田川河畔的一家西餐厅举办聚会活动(包括像是美术界的高村光太郎、石井柏亭、森田恒友,以及文学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皆为座上常客),且以十九世纪末法国赛纳河畔兴盛一时的文艺会所“黑猫”自诩,一边饮啜西洋美酒感怀江户(“东京”旧称)都会情趣,一边当场吟诗作画,甚至就连法国当时最前卫的美学译著及诗集小说也大都出自这伙年轻人之手。
那年,年方二十六岁,甫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毕业的青年版画家山本鼎(1882~1946),恰逢机缘加入了此一跨艺术社团。
早在修业期间,山本鼎便已于画家友人石井柏亭主持的早稻田大学学报《明星》杂志(1904年七月号)首度发表了一幅自绘自刻的多色印刷木刻画作《渔夫》而一跃成名。他在作品的解说词里第一次提到了“版画”的名称,用来取代先前普遍俗称的“浮世绘”或“刀画”(意指“以刀为笔作画”),后来他也开始在石井柏亭与森田恒友创办的《方寸》杂志发表多数版画作品和相关评论短文,自此宣告(预言)了“创作版画”这一新兴现代艺术型态的出现。
明治十五年(1882)生于爱知县冈崎市,山本鼎自小即随父母迁往东京浅草区山谷町移居,十岁时拜入当代著名木版画家樱井晓云(虎吉)门下,历经了九年的学徒生涯,在这里奠定了札实的木版雕刻及绘画技术,之后进入报知新闻社担纲报刊插绘工作、并负笈东京美术学校持续钻研画艺。
大正初年(1912),三十岁的山本鼎搭船前往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一所包含建筑、绘画、雕刻的综合学校,1819 年设立至1970 年解散)就读,四年后(1916)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发,再加上巴黎沦陷且旅费耗尽,故改乘火车自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到日本。旅途中,山本鼎初次见闻莫斯科当地农民音乐与农村工艺品并大受感动,遂蕴酿了他往后大半辈子直到过世之前始终坚持推展“农民美术运动”的职志。
彼时日本国内因欧战带动了经济发展,景气一片繁荣,艺文界每每主张自由理想,并强调关怀社会底层农工大众的人文本位主义,一度吸引了无数知识分子。此外还有一连串由诗人作家与艺术家发起的艺术自由教育运动,例如铃木三重吉的儿童文学运动、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运动、北原白秋的儿童自由诗运动等,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文化潮流。
如是,当年山本鼎为此不断吸收外来的西洋美术理念和表现技法兼融日本浮世绘木版画特有的配色与构图,并将以往浮世绘的绘师、雕师、折师这种分业制度的制作过程,改由美术家自己一个人来处理,除了提倡创作者的个人特质之外,还需做到“自画、自刻、自折”的原则,不仅造就出一种具有强烈岛国色彩、无比精致且诗意的艺术,更使得日本版画由传统演进至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深刻转变。
大正七年(1918),由山本鼎发起,同时期著名版画家前川千帆、恩地孝四郎及川上澄生等人皆为主要创始会员的“日本创作版画协会”于该年成立,随之又于大正十三年(1924)与北原义雄(诗人北原白秋的胞弟)创办《画室》美术月刊志,紧接着接受了总督府委托首度来台调察原住民手工艺产业(1924 年4月),并针对自由画、农民美术及台湾美术工艺等主题发表系列讲演。这时他也陆续替一些熟识的诗人作家协助绘制书籍封面设计与内页插图,比如岛崎藤村的《等待春天》、蒲原有明的《春鸟集》、北原白秋的《诗集邪宗门》与《白南风》,以及与谢野晶子的诗歌集《瑠璃光》和《太阳和蔷薇》等。
其中,《瑠璃光》一书乃为江户时代日本本州岛北陆地区石川县山代温泉的守护神“薬师瑠璃光如来”命名而来,这里的温泉原是加贺百万石前田藩的“汤治场”,据传历代藩主皆钟爱此地,及至明治时期以降又深受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而远近驰名。彼时诸如与谢野晶子、泉镜花、北大路鲁山人等文坛巨匠亦均曾提笔撰写诗文歌赋,不吝赞颂之。至于该书封面设计主要使用东方传统庙宇及古代民间器物常见的云纹图案为基底,且采西式编排的木刻字体书名加以混搭,其画面不仅讲究线条造型的流畅洒脱,更予人感受在此形象主题当中那种仿佛入木三分的版画肌理,既富含古典韵味又不乏现代感,堪称山本鼎早期从事装帧生涯的代表作。
当时,作为全世界汇集了最繁华景象与浪漫情调于一身的花都巴黎,理所当然成为东亚新兴国家发展都会文化的效法对象。比方早年有不少开设在日本东京银座街道上的咖啡馆和商店即采法文命名,为的就是塑造出一种时髦的异国情调,让人想象着自己仿佛正在巴黎的拉丁区街角喝咖啡、吃冰淇淋,以便吸引那些期待感受西方文化熏陶,或从欧洲游学归国的文人艺术家们前来休憩聚会,并藉此讨论艺术和文学。
明治四十一年(1908)十二月,由民谣诗人北原白秋(1885~1942)、医学教授暨剧作家木下杢太郎(1885~1945)为首,号召一群艺文界知识青年共同创立了所谓的“牧神会”,他们每月固定选在东京隅田川河畔的一家西餐厅举办聚会活动(包括像是美术界的高村光太郎、石井柏亭、森田恒友,以及文学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人皆为座上常客),且以十九世纪末法国赛纳河畔兴盛一时的文艺会所“黑猫”自诩,一边饮啜西洋美酒感怀江户(“东京”旧称)都会情趣,一边当场吟诗作画,甚至就连法国当时最前卫的美学译著及诗集小说也大都出自这伙年轻人之手。
那年,年方二十六岁,甫从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毕业的青年版画家山本鼎(1882~1946),恰逢机缘加入了此一跨艺术社团。
早在修业期间,山本鼎便已于画家友人石井柏亭主持的早稻田大学学报《明星》杂志(1904年七月号)首度发表了一幅自绘自刻的多色印刷木刻画作《渔夫》而一跃成名。他在作品的解说词里第一次提到了“版画”的名称,用来取代先前普遍俗称的“浮世绘”或“刀画”(意指“以刀为笔作画”),后来他也开始在石井柏亭与森田恒友创办的《方寸》杂志发表多数版画作品和相关评论短文,自此宣告(预言)了“创作版画”这一新兴现代艺术型态的出现。
明治十五年(1882)生于爱知县冈崎市,山本鼎自小即随父母迁往东京浅草区山谷町移居,十岁时拜入当代著名木版画家樱井晓云(虎吉)门下,历经了九年的学徒生涯,在这里奠定了札实的木版雕刻及绘画技术,之后进入报知新闻社担纲报刊插绘工作、并负笈东京美术学校持续钻研画艺。
大正初年(1912),三十岁的山本鼎搭船前往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一所包含建筑、绘画、雕刻的综合学校,1819 年设立至1970 年解散)就读,四年后(1916)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发,再加上巴黎沦陷且旅费耗尽,故改乘火车自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到日本。旅途中,山本鼎初次见闻莫斯科当地农民音乐与农村工艺品并大受感动,遂蕴酿了他往后大半辈子直到过世之前始终坚持推展“农民美术运动”的职志。
彼时日本国内因欧战带动了经济发展,景气一片繁荣,艺文界每每主张自由理想,并强调关怀社会底层农工大众的人文本位主义,一度吸引了无数知识分子。此外还有一连串由诗人作家与艺术家发起的艺术自由教育运动,例如铃木三重吉的儿童文学运动、山本鼎的自由画教育运动、北原白秋的儿童自由诗运动等,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文化潮流。
如是,当年山本鼎为此不断吸收外来的西洋美术理念和表现技法兼融日本浮世绘木版画特有的配色与构图,并将以往浮世绘的绘师、雕师、折师这种分业制度的制作过程,改由美术家自己一个人来处理,除了提倡创作者的个人特质之外,还需做到“自画、自刻、自折”的原则,不仅造就出一种具有强烈岛国色彩、无比精致且诗意的艺术,更使得日本版画由传统演进至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深刻转变。
大正七年(1918),由山本鼎发起,同时期著名版画家前川千帆、恩地孝四郎及川上澄生等人皆为主要创始会员的“日本创作版画协会”于该年成立,随之又于大正十三年(1924)与北原义雄(诗人北原白秋的胞弟)创办《画室》美术月刊志,紧接着接受了总督府委托首度来台调察原住民手工艺产业(1924 年4月),并针对自由画、农民美术及台湾美术工艺等主题发表系列讲演。这时他也陆续替一些熟识的诗人作家协助绘制书籍封面设计与内页插图,比如岛崎藤村的《等待春天》、蒲原有明的《春鸟集》、北原白秋的《诗集邪宗门》与《白南风》,以及与谢野晶子的诗歌集《瑠璃光》和《太阳和蔷薇》等。
其中,《瑠璃光》一书乃为江户时代日本本州岛北陆地区石川县山代温泉的守护神“薬师瑠璃光如来”命名而来,这里的温泉原是加贺百万石前田藩的“汤治场”,据传历代藩主皆钟爱此地,及至明治时期以降又深受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而远近驰名。彼时诸如与谢野晶子、泉镜花、北大路鲁山人等文坛巨匠亦均曾提笔撰写诗文歌赋,不吝赞颂之。至于该书封面设计主要使用东方传统庙宇及古代民间器物常见的云纹图案为基底,且采西式编排的木刻字体书名加以混搭,其画面不仅讲究线条造型的流畅洒脱,更予人感受在此形象主题当中那种仿佛入木三分的版画肌理,既富含古典韵味又不乏现代感,堪称山本鼎早期从事装帧生涯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