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实验学化学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气体的制备、净化与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法,蒸发浓缩法,结晶、重结晶法,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等;化学方法有酸、碱处理法,热分解法,转化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例1 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图1所示的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A.4处 B.3处 C.2处 D.l处
错误之处有:漏斗下端未靠紧烧杯内壁,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接近漏斗边缘,滴瓶未换成烧杯。本题选A。
二、化学物质及变化
1.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掌握常见的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2)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又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1)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 HC1、H2SO4、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其中Ca(OH)。以石灰乳形式存在时不拆。(2)离子能否共存问题。分析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络合反应,如有,则不共存。
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有电子发生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例2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项,Cu2+_有颜色;C项,Mg2+与OH反应生成沉淀;D项,H+与ClO-反应生成HClO,且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本题选A。
三、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焰色反应。金属钠呈黄色,金属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时呈紫色,属于物理变化。
例3 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将剩余的固体滤出,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多的阳离子是()。
待反应结束后,将剩余的固体滤出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有铁剩余。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盐酸分别与铁反应都会生成氯化亚铁。本题选C。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硅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C02与S02的异同点比较。前者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无毒性,过量时产生温室效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易被NaOH溶液、Na2CO3溶液吸收;不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后者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能形成酸雨;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易被NaOH溶液、Na2CO3溶液吸收;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与酸反应生成盐。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干燥的铵盐与固体碱混合加热时会生成氨气。
例4 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3和SiO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杂质,最好选用()。
A.水
B.盐酸
C.碳酸
D.NaOH溶液
CaO能溶于水、盐酸、碳酸;CaCO3微溶于水,溶于盐酸;SiO2不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本题选B。
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物质结构(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2.元素周期律(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3.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其中共价键又分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掌握常见物质如NaCl、Na2O2、NaOH、H2O等的化学键类型。
例5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由题意可知R是第ⅥA族元素,而氧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所以R为S或Sc或Te,A、B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R的气态氢化物不如同周期第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项错误;R的最低负化合价是-2价,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D项正确。本题选D。
六、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能与热能。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十热能,即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热能,即为吸热反应。
2.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形成条件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2)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开始时,v正>v逆;反应过程中,v正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时,u正=v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一动,即动态平衡;二等,即v正=v逆;三定,即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四变,即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
例6 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MnO2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2e=Li2
根据总反应式可知,Li是负极,失去电子,A项错误,B项正确;MnO2是正极,得到电子,C项错误;反应中只失去1个电子,D项错误。本题选B。
七、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等,碳原子之间可形成链状或环状分子。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2.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3.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例7 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8 B.C4H10 C.C2H4Cl2 D.C4H8
C3H8只有丙烷一种;C4H10有丁烷和异丙烷;C2H4Cl2有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C48有1-丁烯和2-丁烯,还有环烷烃。本题选A。
八、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热分解法、还原剂法、电解法等制取金属的方法。
2.海水的淡化、海水制盐、海水中提取溴、海水中提取碘等的操作流程。
3.石油的炼制和煤的综合利用。
4.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等的理念。
例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B.不能用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是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l以前的金属)
C.汽油主要来自石油的裂解
D.乙烯是来自石油的气化的重要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汽油来自石油的分馏,C项错误;石油的裂解可以得到乙烯,D项错误。本题选B。
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气体的制备、净化与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法,蒸发浓缩法,结晶、重结晶法,蒸馏法,分馏法,萃取法,分液法等;化学方法有酸、碱处理法,热分解法,转化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等。(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例1 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图1所示的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A.4处 B.3处 C.2处 D.l处
错误之处有:漏斗下端未靠紧烧杯内壁,未使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接近漏斗边缘,滴瓶未换成烧杯。本题选A。
二、化学物质及变化
1.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掌握常见的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2)化合物根据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导电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又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离子反应。(1)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 HC1、H2SO4、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可溶性盐,其中Ca(OH)。以石灰乳形式存在时不拆。(2)离子能否共存问题。分析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分析是否发生络合反应,如有,则不共存。
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有电子发生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例2 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项,Cu2+_有颜色;C项,Mg2+与OH反应生成沉淀;D项,H+与ClO-反应生成HClO,且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本题选A。
三、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1.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焰色反应。金属钠呈黄色,金属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时呈紫色,属于物理变化。
例3 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将剩余的固体滤出,能被磁铁吸引,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较多的阳离子是()。
待反应结束后,将剩余的固体滤出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有铁剩余。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盐酸分别与铁反应都会生成氯化亚铁。本题选C。
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硅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C02与S02的异同点比较。前者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无毒性,过量时产生温室效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易被NaOH溶液、Na2CO3溶液吸收;不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后者在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能形成酸雨;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易被NaOH溶液、Na2CO3溶液吸收;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褪色。与酸反应生成盐。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干燥的铵盐与固体碱混合加热时会生成氨气。
例4 生石灰中往往含有杂质CaCO3和SiO2,要检验是否存在这两种杂质,最好选用()。
A.水
B.盐酸
C.碳酸
D.NaOH溶液
CaO能溶于水、盐酸、碳酸;CaCO3微溶于水,溶于盐酸;SiO2不溶于水,能溶于NaOH溶液。本题选B。
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物质结构(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2.元素周期律(请参考本期化学部分相关内容)。
3.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其中共价键又分为非极性键和极性键,掌握常见物质如NaCl、Na2O2、NaOH、H2O等的化学键类型。
例5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
由题意可知R是第ⅥA族元素,而氧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所以R为S或Sc或Te,A、B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R的气态氢化物不如同周期第ⅦA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C项错误;R的最低负化合价是-2价,R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D项正确。本题选D。
六、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能与热能。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十热能,即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热能,即为吸热反应。
2.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形成条件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闭合回路,电解质溶液。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2)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开始时,v正>v逆;反应过程中,v正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时,u正=v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特征:一动,即动态平衡;二等,即v正=v逆;三定,即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四变,即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
例6 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MnO2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2e=Li2
根据总反应式可知,Li是负极,失去电子,A项错误,B项正确;MnO2是正极,得到电子,C项错误;反应中只失去1个电子,D项错误。本题选B。
七、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每个碳原子可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碳原子之间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等,碳原子之间可形成链状或环状分子。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2.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3.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例7 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8 B.C4H10 C.C2H4Cl2 D.C4H8
C3H8只有丙烷一种;C4H10有丁烷和异丙烷;C2H4Cl2有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C48有1-丁烯和2-丁烯,还有环烷烃。本题选A。
八、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1.热分解法、还原剂法、电解法等制取金属的方法。
2.海水的淡化、海水制盐、海水中提取溴、海水中提取碘等的操作流程。
3.石油的炼制和煤的综合利用。
4.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等的理念。
例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
B.不能用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是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如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l以前的金属)
C.汽油主要来自石油的裂解
D.乙烯是来自石油的气化的重要化工原料
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汽油来自石油的分馏,C项错误;石油的裂解可以得到乙烯,D项错误。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