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信念(散文)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ro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何为信念?
  信念之信,乃是对不确定东西的确定的信。
  信念之信,非科学之信。科学之信,是对事实的认知;信念之信,是对价值的认同。
  信念之信的逻辑与科学之信的逻辑正好相反:
  科学之信的逻辑是:因为存在,所以我信。
  信念之信的逻辑是:因为我信,所以存在。
  一种观念,假如很多人信,就会形成巨大的客观存在的观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比如说,大多数人都相信人应该有爱心,于是这个世界便真的有了爱,世界的性质就发生了真实的变化——主观的信念造就了客观的世界。中国古人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也是这个意思:天地本无心,但是,我们相信了爱,这个世界就有了心。
  事实上,信念并不神秘,它就是让我们相信,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世间万物存善念的好人。
  之所以说信念之信的对象是一个不确定东西,是因为——
  其一,我们信念所寄托的人格化的对象,比如对上帝的信,比如对圣人、仁义道德的信,比如对天堂地狱真实存在的信,往往是无法客观判定其物理性存在的。
  其二,信念是相信应然的东西。但是我们知道,应然的东西并非实然的东西,它同样是不确定的。
  其三,更重要的是,它在价值论证上存在着这样的困局:这种信念对我们有可以验证的好处吗?它符合我们对自身利益的理性判断吗?或者说,它会是我们合乎理性的选择吗?事实上,证明我的道德行为对他人有好处是容易的,证明我的道德行为对我有好处是艰难的。
  比如,很多人奉行的“好人有好报”,其实是一个因善良而自欺的口实。一般人,有这样淳朴的相信,很好。这种相信,这种对于道德行为必将获得相应的报酬——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道德的有效性”——的相信,甚至构成了整个社会道德基础的主要部分。
  但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命题。
  如果放在一个局限的时空中,它的破绽就更加随处可见。而人生恰恰是一个局限的时空——谁能言之凿凿地说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和获得的回报是丝毫不差的?如果是这样,则道德将转变为财务报表,人仅凭对自身利益的理性算计就可以做一个好人。
  佛教之所以把人生延展到“三生”(前生、今生和来生),就是有感于这种困局,于是要在一个更广大的时空——也是无法证伪的时空——论证人的业报因缘。
  但“三生”之说,从科学的、历史批判主义的方法论上看,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
  人类现有的理性及其能力,无法作出做一个好人的选择。
  二
  所以,有关道德信念,核心问题不是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而是: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
  答案是:做好人不是出于人的理性,而是出于人的信念。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有这样的信念?
  其实,两千多年前,一对圣贤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论语》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都记载了这一故事。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我们知道,在孔子的学生里,就个人对孔子的忠诚度而言,子路首屈一指。孔子也相信子路对他的追随是最为坚定的。孔子曾经这样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对于一个追随他四十多年,在周游列国时一直护卫在他身边的学生,孔子对子路求道卫道行道的坚定信念深信不疑。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子路问出“君子亦有穷乎”这样的问题时,孔子的内心是何等崩溃。
  子路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一般人常常疑惑的问题:做好人难道没有好报吗?
  原来,子路一直以来的道德信念,竟然是建立在“好人有好报”这样经不起推敲的相信上的!
  作为社会精英,不,文化精英,子路的道德信念如果还在这个层面上,就出问题了——因为,理性的人总会发现(不够理性的人哪怕从自身经历也能体会到):道德的行为并无一个预设的道德报酬,好人并无一个预置的道德美滿。也就是说,道德的行为,对于一个人在世俗的世界里获得世俗的好处,往往是没有帮助的,往往是无效的。没有一个足够的世俗的报应来证明,一个人保持自己的道德水准,对于个人的利益来说,是合乎理性的选择。
  所以,不打破子路对道德有效性的迷信,子路的道德信念就如同建在沙上的建筑,总有一天会坍塌。于是,孔子面对子路的“好人难道没有好报”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斩钉截铁,不,斩尽杀绝:君子固穷。——好人本来就没有好报。
  “君子固穷”其实很好理解:君子不能不择手段,在险恶的社会里,手段选择上的自我约束必然导致利益实现的自我掣肘。一个带着原则行走世道的人,如同拿着一根竹竿,横着穿过森林。另一方面,世人也往往并不因为你富有仁德和智慧而选择站在你这一边——他们往往选择站在利益一边。
  在子路这样贤者面前,孔子不愿意对这个令人难受的道德真相遮遮掩掩,因为既然是贤者,就必须超越世俗利益层面来思考道德问题,这是贤者的必要条件。孔子几乎是带着愤怒,击碎了子路对于道德有效性的迷信。他直接把道德的真相告诉子路:好人本来就没有好报。
  同样,坏人及其坏的行为,也并不一定有报应。
  人类的制度建设,其目标之一,就是试图解决这个好人的报答和坏人的报应问题。
  但是,从道德建设和伦理学建构的角度而言,如果道德建立在报答和报应的前提下,会降低道德的崇高性,也会降低人们实行道德行为时的崇高感。
  这是孔子对子路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打破子路对道德有效性的迷信,就不可能建立道德正信。这个正信是:好人本来就没有好报,但没有好报我们也要做好人。做好人不是出于一种理由,而是出于一种信念。
  当然,还有一种疑问:好人之所以没有好报,是否由于好人还没有足够的好,或好人某些智慧上的不足呢?   人能反躬自问,从自身寻找问题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我们足够智慧和仁德,就可以获得好报,这仍然是一个迷信。
  很有意思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孔子和子路谈到了这个问题。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这还是斩尽杀绝:斩尽杀绝子路对道德有效性的所有幻想——连伯夷叔齐这样的仁者,王子比干这样的智者都不能免于饿死和被挖腹剖心,我们还能够对道德有什么世俗利益的指望?
  其实,孔子在另外的时候早就告诉我们: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意思就是:人可以弘扬道德,道德不能报答人。只有我们帮道德,没有道德帮我们!
  三
  既然道德并无帮助人们成功的有效性,这个世界还需要道德信念,还有人坚持道德信念吗?
  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在《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迁说他要为这对兄弟作传的原因是:
  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这对兄弟让国饿死之后,获得了孔子的高度赞扬,《论语》中四处提到伯夷叔齐,司马迁更把这两个兄弟列入七十列传之首——也就是自古至今首屈一指的人物的意思吧。
  其实,在孔子出生之前正好一百年——公元前652年,有一个孔子的宗祖,他仰慕伯夷叔齐,并身体力行,要做伯夷叔齐。这个人,就是宋襄公。《左传·僖公八年》——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目夷字),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废嫡立庶不顺)遂走而退。
  这两个兄弟,就是商代伯夷叔齐的春秋版:互相推让国君的继承权。当然,后来还是兹父做了国君,但他是一个坚定地向文化传统致敬,有信念的国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侍卫)歼焉。
  宋襄公宁愿战败,也要向一个古老的文化传统致敬。其实,如果不死守传统的规则,他本来有两次机会获胜。他因此被后人嘲笑为“仁义之师”,甚至是“蠢猪式的仁义”。
  宋襄公真的是愚蠢吗?
  我们知道,从齐桓公以后,很多想当霸主的人,不过都是利用武力谋求私利而已,但是,宋襄公的想法是,他要做真正能担当起责任的仁义的霸主。
  但显然,宋襄公并不能用自己的仁德获得霸主的地位,他必须凭借实力,甚至——一些不堪的手段。
  于是问题来了:假如用不仁义的方法去获取霸主的地位,这个霸主还能是仁义的吗?
  当我们用下三烂的手法去实现一个神圣的目标时,我们能保证这个目标不会被我们肮脏的手法玷污吗?
  我们能保证最终实现的,是当初的那个愿望中的东西吗?
  一个好人,当他使用坏人的手段来战胜坏人时,他就从这一刻起,变成了坏人。
  坏人往往是由坏的手段造就的。而坏的手段必然造就坏人。所以,一个好的目标不可能经由坏的手段实现。
  很多时候,一个神圣的目标往往面对一个逻辑悖论:
  没有不道德的手段就实现不了道德的目标。
  但是,不道德的手段一经实施,就已经否定了道德的目标。
  这是一个道德陷阱。
  宋襄公看出了这个陷阱。
  能看出这个陷阱的人并不多,能辨识这個逻辑悖论的人并不多。
  所以,在我的心中,宋襄公是真正的智者。
  但是,能够辨识这个悖论而作出正确的选择,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还有信念。
  有信念,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智者。
  四
  那么,另一个问题出现了:
  一心要用仁义的方法获取霸主地位的宋襄公,最后却惨死在他的信念之下。他后悔吗?他怨恨吗?
  在回答宋襄公是否后悔怨恨之前,我们来看看他所仰慕模仿的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让国饿死,他们怨恨吗?
  很有意思,孔子的学生子贡还真的问过老师这个问题,孔子的回答是: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他们的人生目标,本来就是求道求仁,他们得到了。如此圆满,他们有什么怨恨?
  是的,有些人,他们生来人世,其人生目标就是为了求仁。
  那么,宋襄公怨恨吗?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显然,面对来自宋国贵族包括他曾经想让位于他的庶兄子鱼的责备埋怨,宋襄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严重后果——身受重伤并濒临死亡——也没有怨恨和后悔。为什么?因为他也是求仁得仁。至少,他没有用不仁不义的手法去玷污他心中的神圣;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失败,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这一神圣。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守死善道。
  宋襄公不仅看穿了手段与目标之间的道德陷阱,还用自己的生命来填平这个陷阱。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宋襄公岂能不知道,放强大的楚国军队越过泓水并摆好军阵,自己就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甚至自己的生命也将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其他文献
多少年了,“减肥”一直是国人持续不断热度不减的话题,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性,只要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几乎都离不开聊减肥。的确,医学专家认为肥胖是“万病之源”,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人称中国人已从过去的“东亚病夫”逐步变成“东亚胖夫”,减肥自然成为胖人的当务之急。然而,肥胖有标准吗,体重超出多少需要减肥?少吃或不吃或吃得差是减肥的应有选择吗,什么才是最科学的减肥方式?所有这些问题,或许你都能从
甲午年初四,避开喧嚣,取道如皋水绘园,寻访董小宛的最后芳踪。  知道如皋水绘园,缘于秦淮八艳的董小宛。这一位奇女子将终身托付于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舍艳名,着素装,归隐田园,低眉敛息,操持炊厨。人人都知道董糖、董肉,赏识她的孝、順二道,钦佩她的蕙质兰心。可远离俗世的日子,却只过了短短的九年。一部《影梅庵忆语》,写尽了小宛的温良聪慧。可我却怎么也没有感受到小宛的幸福:“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
今天在朋友圈上看到一句话:我一直以为回锅肉就是炒两遍的肉,回锅嘛。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个好笑的表情。不由得笑起来,觉得这位朋友真是太可爱了。类似的感觉我也有。比如我经常会想,东京的狗如果跟北京的狗见了面,会不会像老虎看狮子。还有,家里养的猫能不能理解流浪猫。想来想去都得不出答案,说起來很伤感。      我在长篇小说《惠比寿花园广场》里写过我家里的一些事。爸爸的工资本来就很低,却都用来喝酒抽烟。
第一次见到陈河是在2011年,那是我来美国后的第二年。说“第一次”似乎不恰当,其实至今,我们也没有见过第二次,但他给我的感觉完全是位老朋友。    那一次,陈河到美国来游历,休斯敦是他的终点站。他从新奥尔良坐“灰狗”巴士来,他的一位老友因故无法去车站接他,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在美国,人们长途旅行去别的州,或者自驾,或者坐飞机,坐“灰狗”巴士的人不多。我记得那个车站很破旧,在下城区一个嘈杂拥挤的地方,
柳萌先生离开我们四年了。   四年的光阴,岁月轮转,晨昏交替,日子像秋天的落叶铺满一地,我依然没有能够把这一份忧伤安放。它是一眼苦涩的泉,会在不经意间汩汩冒出不尽的思念,淹没心中的山水。   这些文字,是卸去忧伤的扳手,在我心中已经被泪水浸泡得太久。1   咚、咚,有人轻轻叩门。   我站起身,见门外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穿一件蓝色中山装,提一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分头、中等身材,白边近
2011年,湖北省启动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丹江口市同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几年来,该市本着“高起点,统规划,优质量”的办园宗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环境优美的幼儿园遍布城乡,在家散居的“雏燕”竞相“归巢”,“公民办并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高起点建设,助推学前教育跨越发展  自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伊始,丹江口市就把创建“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市
乌乡的人喜欢告状,凡来乌乡的领导在调走之前,或者之后,会收到一些告状信,让你提拔不成,重用不成。   那年,乌乡有个书记叫张严的。他处事严厉,坚持原则,大胆改革,把镇办企业全部进行改制,叫什么关、停、并、转。这一改革在当时是空前的,这一成绩也是空前的,上面领导认为这是新鲜事物,做法值得推广,对张严格外器重。可是却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在传说张严调到县里当副县长之前,告状信就到了市县两级纪委,匿名信反
费新岸:1963年11月生。湖北阳新人。文学硕士。1997年被评为特级教师,现任黄石二中校长。曾在各级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著作15部。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等荣誉。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人本教育的研究和推行显得弥足珍贵。“人本教育的本质与践行”这个选题旨在研究和落实如何发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灵
很多同學对二次根式的相关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常常无从下手。其实,我们只要熟记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两个概念的特征——三“不含”两“相同”一“前提”,处理这类问题就能游刃有余了。
本报讯(记者刘益清吴洪刘深魁)“来水了!来水了!”5日上午,随着来自福建晋江、穿越约28公里陆海输水管道的碧水,在金门田埔水库喷涌而入,3000多名围观的当地民众欢呼雀跃。  “金门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是金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专程赶到晋江龙湖观摩通水现场会的台中市金门同乡会理事长蔡少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上午10点,晋江龙湖岸边的通水现场。随着与会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一股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