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形式下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得不同成功的有差别课堂教学模式。其在我国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叶。改革开放后,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被广泛引进和吸收,分层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兴起。
一、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群体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个人学习潜质等因素的差异,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尤其是英语学科,加之缺乏自然习得环境,两极分化现象还比较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难易程度等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预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也不尽相同。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英语的习得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囿于我国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大多依赖于课堂学习和使用英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获得英语运用能力。然而就生生交往而言,相近的认知水平和共同的知识储备是有效交往的前提。且越接近,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其效果就越好。不仅如此,更容易引发竞争意识。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按最优化的原则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活动任务等,使之与其认知水平相匹配,与最近发展区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显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否则,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不利于学生的英语习得。
基于我国国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分层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包括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人潜质等,合理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其实施要贯穿于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上。
1.层次划分要体现可操作性
分层要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态度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因素进行,恰当适度。过窄,难以操作;过宽,达不到效果。通常情况下,划分为三个层次为宜,即:发展层、提高层和基本层,为表述方便,依次简称为:A层、B层和C层。A 层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等方面均较优秀的学生。B层为有一定知识基础,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C 层为基础较差,学习不得法,内驱力不足的学生。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但学习态度端正、潜力较大的学生,划分时可拔高一个层次。
然而,分层只是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参考,绝非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此,应采取“隐性”方式。教师要始终将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放在重要的位置。否则,受到冲击的往往是C层学生,极易使他们产生“标签效应”,给自己打上“学困生”的烙印,从而变得更加自卑。同时,要注意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发展变化,实行动态调整。
2.教学目标设置要体现差异性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部分教师习惯于以B层学生为参照,全班统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A层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成教学目标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C层学生因难以达成教学目标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潜质等方面差异,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事实上,现行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对各单元的词汇、句型、听力、语法等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解,梯度呈现,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制订词汇教学目标时,对于 A 层学生,要求对所有的词汇做到“四会”; B 层学生则要求在全面掌握读写的基础上对重点词汇做到“四会”;C 层学生可只要求对重点词汇做到“四会”。
3.语言实践活动要体现梯度性
难易要适中,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匹配,这样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际的欲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A层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重点要放在看图复述、讲故事、写作等发散性思维活动上,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B层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着力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训练,如开展一些角色表演、读说练习、竞答、结对等活动,借助同伴互动,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至于C层学生,由于其知识欠缺较多,学习习惯较差,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重点要放在阅读、听说、背诵等语言输入训练上,强化其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获得不同的发展。
4.教学评价要体现多维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适时开展评价,能使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效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的类型多种多样,功能各有侧重。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策略。对于B、C层学生宜采用激励性评价,及时指出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点滴进步,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对于A层学生宜采用发展性评价,既肯定其成绩,又要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其不断进取,防止其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天平.浅谈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法.《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10月
[2]李蔓.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几种形式[J].甘肃教育,2002年Z1期
[3]陈世跃.初中英语阅读课结构初探[J].辽宁教育,1998年Z2期
一、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学生群体中,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态度、个人学习潜质等因素的差异,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尤其是英语学科,加之缺乏自然习得环境,两极分化现象还比较突出。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难易程度等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和预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也不尽相同。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英语的习得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囿于我国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大多依赖于课堂学习和使用英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获得英语运用能力。然而就生生交往而言,相近的认知水平和共同的知识储备是有效交往的前提。且越接近,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其效果就越好。不仅如此,更容易引发竞争意识。因此,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按最优化的原则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活动任务等,使之与其认知水平相匹配,与最近发展区达到最大限度的契合,显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否则,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不利于学生的英语习得。
基于我国国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与策略
分层教学的实质是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包括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人潜质等,合理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其实施要贯穿于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上。
1.层次划分要体现可操作性
分层要依据学生知识结构、学习态度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因素进行,恰当适度。过窄,难以操作;过宽,达不到效果。通常情况下,划分为三个层次为宜,即:发展层、提高层和基本层,为表述方便,依次简称为:A层、B层和C层。A 层为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等方面均较优秀的学生。B层为有一定知识基础,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的学生。C 层为基础较差,学习不得法,内驱力不足的学生。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较差,但学习态度端正、潜力较大的学生,划分时可拔高一个层次。
然而,分层只是为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提供参考,绝非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此,应采取“隐性”方式。教师要始终将保护学生的自尊,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伤害放在重要的位置。否则,受到冲击的往往是C层学生,极易使他们产生“标签效应”,给自己打上“学困生”的烙印,从而变得更加自卑。同时,要注意学生各方面因素的发展变化,实行动态调整。
2.教学目标设置要体现差异性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部分教师习惯于以B层学生为参照,全班统一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刀切,齐步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势必造成A层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成教学目标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C层学生因难以达成教学目标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潜质等方面差异,分层设置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事实上,现行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可对各单元的词汇、句型、听力、语法等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解,梯度呈现,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制订词汇教学目标时,对于 A 层学生,要求对所有的词汇做到“四会”; B 层学生则要求在全面掌握读写的基础上对重点词汇做到“四会”;C 层学生可只要求对重点词汇做到“四会”。
3.语言实践活动要体现梯度性
难易要适中,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匹配,这样能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际的欲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A层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所以重点要放在看图复述、讲故事、写作等发散性思维活动上,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B层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着力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训练,如开展一些角色表演、读说练习、竞答、结对等活动,借助同伴互动,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至于C层学生,由于其知识欠缺较多,学习习惯较差,普遍缺乏自信心,因此,重点要放在阅读、听说、背诵等语言输入训练上,强化其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获得不同的发展。
4.教学评价要体现多维性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适时开展评价,能使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有效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和修正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的类型多种多样,功能各有侧重。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评价策略。对于B、C层学生宜采用激励性评价,及时指出他们的闪光点,肯定其点滴进步,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对于A层学生宜采用发展性评价,既肯定其成绩,又要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促使其不断进取,防止其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参考文献:
[1]王天平.浅谈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法.《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10月
[2]李蔓.初中英语趣味教学的几种形式[J].甘肃教育,2002年Z1期
[3]陈世跃.初中英语阅读课结构初探[J].辽宁教育,1998年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