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保险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开始进军医疗产业。目前,医疗产业已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去向。
险企自建医院,主动参与健康产业链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将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保险与医疗产业的联动发展值得期待。
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公布了对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阳光融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事宜的批复文件,标志阳光保险集团正式进军医疗产业,阳光融和医院也将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保险机构和国有大型医院及教学机构合作兴办的综合性医院。
保险公司控股或参股医院、健康管理公司、体检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延伸价值经营链条。保险公司可以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疾病等风险的被动管理,而能主动参与到从前端的预防性医疗到最终疾病治疗的整个产业链。这使得保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养老、健康、意外等保险保障和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投资的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计划、疾病管理计划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由此,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提高客户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公司对客户的吸引力和黏性,从而扩大公司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来源,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使得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医疗机构而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如果直接投资医疗机构,通过资本纽带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整合和趋同。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医患信息的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参与医患对话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减少医疗纠纷;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管控和约束,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防止骗保等行为发生。这使得保险公司最终可以达到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从而实现公司健康险产品赔付率的下降,提高产品利润率。
险企收购医院,加强医养合作
过去几个月以来,保、医跨行业“联姻”和合作的消息频频爆出,保险资本参与医疗健康领域开始呈现潮涌之势。
确定了“医养融合”战略的泰康人寿,围绕其“三甲医院临床诊疗+社区配建二级康复医院+CCRC持续关爱养老社区”的三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在大举布局养老社区之时也在大手笔抢占健康服务资源。2014年9月2日,泰康人寿与霍普金斯等全球顶级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10月,泰康人寿又牵手挂号网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2014年底,泰康人寿踏出了阔步医养行业的重要一步,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控股权,这是仙林地区首家政府办非营利性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未来将由基本医疗区、国际医疗和康复区、医学培训中心三大功能区组成,还将设立多个医疗中心。
“我们在做养老社区的过程中发现,养老和医疗是分不开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在整体医疗中占比越来越高,小部分的老年人口占据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支出。所以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进军医疗产业。医疗产业有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三大块。泰康作为人寿保险公司,我们更多侧重医疗保险、实体医院和健康服务这三个领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透露。
TIPS
险企“医”投模式介绍
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投资并拥有医疗机构,即保险公司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二是通过投资参股现有的医疗机构,即通过股权上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内容和经营深度。
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
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可以保证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控制度,避免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成本。但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运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设立十分谨慎。保险公司如果没有很强的经营医疗机构的经验以及雄厚资金支持,设立医疗机构可能在政府审批、专业牌照获取和经营过程中产生众多的阻力和风险。
投资参股现有的医疗机构
目前在中国大陆可以选择的投资参股医疗机构的主要方式包括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参与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入股专科连锁医院、入股专业体检机构四种。
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都存在几家大型的医院通过不断地并购或新建医院扩大规模,进而实现医院集团化的现象。保险公司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可以利用集团化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但是,集团化公立医院自身实力较强,对于资金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同时,其改革涉及多方部门,股权结构相对复杂,参股门槛较高,作为优质资源,各方资金对其竞争也十分激烈。保险公司对于集团化公立医院的投资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论证,同时必须选择较为适宜的投资时机。
参与地方公立医院改革
保险公司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通过现金增资、托管、租赁等方式股权投资地方公立医院,全权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该模式所需资金相对较小,保险公司利用较少资金便可和医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可以深化业务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地方性资源,资本竞争较小,股权结构相对简单,投资控股模式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地方公立医院作为地方性资源,其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小,目前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入股专科连锁医院
作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连锁的民营专科医院试图将某一专科治疗领域做深做精,同时发挥比公立医院更好的服务质量、较低的治疗费用等优势,在细分的专科治疗领域依靠自己的品牌和管理质量迅速扩张。民营专科连锁医院股权结构简单,且由于扩张需要对资金要求相对较大,险资相对容易进入。同时,民营连锁专科医院属于营利性医院,在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医院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最终能产生较高的利润,保险公司作为股权所有人能得到很好的投资收益。但是目前优质的民营专科连锁医院资源较少,资本竞争激烈,保险公司需理性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入股专业体检机构
专业体检机构是指提供健康体检服务的商业机构,其主要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客户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和健康维护等。保险公司入股专业体检机构可帮助自身建立更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专业体检机构的业务体系可标准化,便于连锁复制,迅速进行规模扩张。保险公司可以为专业体检机构带来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广泛的客户来源,这正是其规模扩张和品牌竞争都急需的要素,因此目前正是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比较适宜的时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财富管理》
险企自建医院,主动参与健康产业链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将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保险与医疗产业的联动发展值得期待。
2014年6月23日,保监会公布了对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阳光融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事宜的批复文件,标志阳光保险集团正式进军医疗产业,阳光融和医院也将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保险机构和国有大型医院及教学机构合作兴办的综合性医院。
保险公司控股或参股医院、健康管理公司、体检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延伸价值经营链条。保险公司可以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疾病等风险的被动管理,而能主动参与到从前端的预防性医疗到最终疾病治疗的整个产业链。这使得保险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养老、健康、意外等保险保障和服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投资的医疗机构为客户提供包括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计划、疾病管理计划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由此,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提高客户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公司对客户的吸引力和黏性,从而扩大公司的利润来源;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来源,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使得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医疗机构而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如果直接投资医疗机构,通过资本纽带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整合和趋同。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医患信息的透明度,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参与医患对话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和减少医疗纠纷;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管控和约束,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防止骗保等行为发生。这使得保险公司最终可以达到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从而实现公司健康险产品赔付率的下降,提高产品利润率。
险企收购医院,加强医养合作
过去几个月以来,保、医跨行业“联姻”和合作的消息频频爆出,保险资本参与医疗健康领域开始呈现潮涌之势。
确定了“医养融合”战略的泰康人寿,围绕其“三甲医院临床诊疗+社区配建二级康复医院+CCRC持续关爱养老社区”的三层次医养服务体系,在大举布局养老社区之时也在大手笔抢占健康服务资源。2014年9月2日,泰康人寿与霍普金斯等全球顶级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10月,泰康人寿又牵手挂号网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2014年底,泰康人寿踏出了阔步医养行业的重要一步,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南京市仙林鼓楼医院控股权,这是仙林地区首家政府办非营利性大型三级综合医院,未来将由基本医疗区、国际医疗和康复区、医学培训中心三大功能区组成,还将设立多个医疗中心。
“我们在做养老社区的过程中发现,养老和医疗是分不开的。老年人医疗支出在整体医疗中占比越来越高,小部分的老年人口占据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支出。所以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进军医疗产业。医疗产业有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三大块。泰康作为人寿保险公司,我们更多侧重医疗保险、实体医院和健康服务这三个领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透露。
TIPS
险企“医”投模式介绍
保险公司投资医疗机构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直接投资并拥有医疗机构,即保险公司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二是通过投资参股现有的医疗机构,即通过股权上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内容和经营深度。
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
设立自己的医疗机构可以保证保险公司对医疗机构的控制度,避免并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成本。但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运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设立十分谨慎。保险公司如果没有很强的经营医疗机构的经验以及雄厚资金支持,设立医疗机构可能在政府审批、专业牌照获取和经营过程中产生众多的阻力和风险。
投资参股现有的医疗机构
目前在中国大陆可以选择的投资参股医疗机构的主要方式包括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参与地方公立医院改革、入股专科连锁医院、入股专业体检机构四种。
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都存在几家大型的医院通过不断地并购或新建医院扩大规模,进而实现医院集团化的现象。保险公司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可以利用集团化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但是,集团化公立医院自身实力较强,对于资金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同时,其改革涉及多方部门,股权结构相对复杂,参股门槛较高,作为优质资源,各方资金对其竞争也十分激烈。保险公司对于集团化公立医院的投资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和论证,同时必须选择较为适宜的投资时机。
参与地方公立医院改革
保险公司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通过现金增资、托管、租赁等方式股权投资地方公立医院,全权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该模式所需资金相对较小,保险公司利用较少资金便可和医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可以深化业务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对于地方性资源,资本竞争较小,股权结构相对简单,投资控股模式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地方公立医院作为地方性资源,其影响力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小,目前也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入股专科连锁医院
作为公立医院的有效补充,连锁的民营专科医院试图将某一专科治疗领域做深做精,同时发挥比公立医院更好的服务质量、较低的治疗费用等优势,在细分的专科治疗领域依靠自己的品牌和管理质量迅速扩张。民营专科连锁医院股权结构简单,且由于扩张需要对资金要求相对较大,险资相对容易进入。同时,民营连锁专科医院属于营利性医院,在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下,医院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最终能产生较高的利润,保险公司作为股权所有人能得到很好的投资收益。但是目前优质的民营专科连锁医院资源较少,资本竞争激烈,保险公司需理性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入股专业体检机构
专业体检机构是指提供健康体检服务的商业机构,其主要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客户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和健康维护等。保险公司入股专业体检机构可帮助自身建立更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专业体检机构的业务体系可标准化,便于连锁复制,迅速进行规模扩张。保险公司可以为专业体检机构带来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广泛的客户来源,这正是其规模扩张和品牌竞争都急需的要素,因此目前正是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比较适宜的时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