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萧红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以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也将笔触伸向国民灵魂深处,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以女性作家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也将笔触伸向国民灵魂深处,深刻地揭示和嘲讽了民众的愚昧、麻木和无知,借助笔下的主人公发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问。纵观萧红的所有作品,她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底层民众以及底层民众中更底层的女性群体。作为女性,萧红很早就敏感地意识到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对女性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和悲悯。《桥》恰恰采用了女性和穷人的视角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意象世界,从中可以窥见萧红超越时代的创作理念。
其他文献
历史虚无主义从逻辑、方法和价值等维度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扭曲。这种对历史价值和合理性的否定,一定程度上弱化民众的政治
《纽约时报》作为西方媒体的代表,影响着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流向,其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报道,影响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在世界舞台上的呈现,进而影响世界对中国共产党乃至
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遵守的一个基本规律。政治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意名正言顺,学理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注意以理服人。政治性体现了高校
新时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总体上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同步发展的。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重契合问题:第一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思政课本质属性与任务,在高质量集约发展中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价值功能。新时代下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
新四军,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在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中,新四军活跃于大江南北,转战于江淮河汉,在极其艰难的环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新时代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的出
近年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已成为一个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与重视。理论界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提出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和学生血脉是立德树人的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明确融入的目标
近年来,全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高校“纲要”课亲和力还有待提高。影响“纲要”课教师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