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细节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区角游戏活动常规培养要从细节入手
  我们常把区角活动叫做“饭后活动”,因为它经常会被放在三餐之后进行,让幼儿饭后可以得到活动,活动量又不太大。区角活动的时间我们是可以灵活把控的,如遇到大风、下雨等天气,也可以即时开展班级区角游戏活动。另外,它也可以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如在美工、数学等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率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老师就可以让这部分幼儿到区角游戏活动中自选玩具操作,既避免了这些幼儿的无聊等待,又关注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细心的老师,随机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表现,真正发挥区角游戏活动的作用。
  区角活动就是在班里分别设立多个区域,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游戏的一种活动方式。它以其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区角活动中指导、培养好幼儿的活动常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所谓常规,就是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应遵守的各项规则。区角游戏常规也就是在区角游戏中教师和孩子共同建立起来的游戏规则,可以有机地将教师的意图渗透其中,在活动中可组织、约束、调整幼儿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这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区角游戏活动的常规要求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区角游戏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游戏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合理、一致的要求。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我把区角游戏活动的常规要求,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前要求
  进区角游戏时要保持安静,会正确搬小椅子,并放在指定位置。
  幼儿自选区域,持卡(牌)进去游戏。
  2.活动中要求
  操作时不随便走动,不争抢材料和区域。
  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
  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
  3.活动后要求
  听到指令后结束游戏,将个人卡(牌)放在指定区域内。
  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并收拾整齐。(教师可以做一些隐性的指导)
  三、针对要求,实施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别人的行为,还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及外界刺激的干扰。在活动前,幼儿虽然明确了要求,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活动前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1.幼儿进入区角时要遵守规则
  教师要教育幼儿在进入区角游戏时保持安静。需要搬椅子时,要教育
  幼儿将椅子放到指定的位置。为了让幼儿更容易记住这些规则,教师可以创编一些儿歌,让歌曲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2.幼儿自选区域,持卡(牌)进去游戏
  区角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如何才能既体现自主,又利于教师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游戏进区卡(牌)或图示暗示的作用,巧妙地对进区人数进行限定,避免区内拥挤,使幼儿能有序地入区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游戏常规。一般每个区域人数不超过5人,入口处设立相应的进区标志。
  (1)小班
  设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区域牌,在每个区域牌上贴上与本区域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在娃娃家的区域牌上贴爸爸妈妈的图片,表示这个区域可以玩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家里的游戏;美工区的区域牌上贴一支绘画笔的图片,图书区的区域牌上贴一本书的图片,音乐区的区域牌上贴有小乐器的图片……小班下学期还可以增加难度,如翻红绿苹果入区活动,进去时把树上的绿苹果翻成红苹果,树上全部都是红苹果时,就不能再进入了。我们可以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因儿童进区时从容,出区时匆忙,这样放鞋方便穿着,不易造成拥挤),我们将一双双摆放正确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个相向而笑的人脸,以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了训练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小班一般的主题游戏都是娃娃家,有时也不一定要用区域卡(牌),也可以尝试运用小帽子、围巾、自制的小布包等来控制人数。如:小餐厅(厨师帽)、小医院(护士服、帽)、娃娃家(爸爸背包、妈妈的围裙)、美发厅(小丝巾、小领带),等等。
  (2)中大班
  根据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规则意识,便于教师观察幼儿,提高他们游戏的坚持性,可以设计“挂牌式”(幼儿挂在胸前)的进区卡和插入式进区卡。每一个区域的进区卡颜色、图案与区域牌是一致的。如:我们在中班用数字区分区域,幼儿带上相对应的小数字卡入区游戏;在大班幼儿入区时要突破一个小难关,完成一道小小的分解组成的题目,将合适的“数字宝宝”卡片插在相应的“数字妈妈(爸爸)”的“家”里,如果“数字妈妈(爸爸)”都找到了“数字宝宝”,小朋友就不能再入区了。我们还可以在每个区域设计不同的进区标志,用插花式、名片式、照片式等方式来控制幼儿的人数。另外,中大班主题游戏中,同样可以借鉴区角游戏入区卡的方式来控制人数,也可以像小班游戏中提到的运用和制作生活中的物品,让孩子佩戴好进入游戏场地,控制人数。
  以上这些利用入区标志的暗示,能有效控制每个区域游戏的人数与区域的开放,并可以根据游戏材料的数量调整每个区域游戏的人数。如果材料丰富,可以在相应的区域里多放些进区卡,如果哪个区的进区卡没了,孩子会很自然地去选择其他区域游戏的进区卡,从而避免幼儿由于拥挤或是游戏材料不足而引起矛盾。   (二)活动中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1.游戏操作时不随便走动,不争抢材料和区域
  为了使区域更通畅、安全,我们可以在墙上贴上不同的图示,暗示幼儿不去干扰他人的活动或是绕道而行。我们也可以让中大班的幼儿自己设计有趣的图示,鼓励、引导他们模仿交通标志,设计属于自己的区域图示。
  我们还可以针对幼儿时常出现的“违规”现象,和幼儿通过讨论,制订出一套图文并茂的“温馨提示”张贴在玩具柜上。幼儿在平时或区域活动时总是会主动去观看或阅读自己制订下来的规则,在游戏中起到自我提醒和互相提醒的作用。这些图示的积极暗示,既避免了老师不停地发布命令,又有效规范了幼儿的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教育。
  2.游戏时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
  区域的布局方面,在自由、宽舒、温馨的基础上,力求合理分割、动静区分。例如在中班区的设置上,可以将语言区列为表演和阅读两个单独的区域。阅读区就以“听”和“看”为主,创设一个安静、温馨、舒适及光线充足的环境,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看书。而在表演区的设置中,可以利用薄纱和塑料花草将表演区围起来,为表演的小朋友创设一个相对私密的小空间,不必老师去说教,孩子自然会悄悄进行交流。
  3.游戏时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
  区域材料所具有的教育价值需通过幼儿一定的操作来实现,因此我们在区域提供新的材料时,要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或图示),引导孩子进行活动。如在科学区中探索颜色的变化时,在操作用的瓶子上贴“小心摔倒”的图示提醒幼儿在操作中注意拿稳器皿;在手工区,在小筐上贴“纸屑回家”的图示提醒幼儿不乱丢纸屑等等。这类操作规则具体形象,幼儿易懂,也具有启发性。我们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制订规则,把它们变成图示并张贴出来,让幼儿相互学习、评价,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1.听到游戏结束指令后结束游戏,将个人卡(牌)放在指定区域内
  小班上期一般是老师帮助收整材料,利用游戏的形式指导幼儿把玩具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小班下期则可以在每个区域留下一两名能力强的幼儿,协助老师收整材料,还可以鼓励这些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带动其他幼儿完成收整玩具的任务,初步建立责任意识。
  中大班区域活动时幼儿比较分散,教师不可能各个区域都去说一遍“把玩具收起来”。于是我们以钢琴的旋律来提示幼儿“时间到了,快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还可以将音乐分成高低音弹奏,高音男孩收、低音女孩收,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又保证孩子们收整材料的有序。
  2.游戏结束后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并收拾整齐
  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维护环境的整洁和秩序,让每样东西都有其固定的位置。游戏过程中要求幼儿做到小心使用,注意不损坏,操作完收拾整齐放回原处,如果所需要的材料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就说明别人正在操作,自己要耐心等待。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将图示暗示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取放规则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串串乐区”要求幼儿收拾、摆放串好的彩色珠子,我们便在墙上画一排小姑娘,其中一个小姑娘戴着一串美丽的珠链,这就是在暗示幼儿给其他的小姑娘也戴上美丽的项链,以此来要求幼儿把穿好的珠子统一收拾、摆放在固定区域。在美工区中,我们要求把不同的材料归类摆放,如用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儿童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小鱼的筐子表示这是小鱼的家。在数学区中,小班的材料取放,我们采用图形或颜色对应的教学内容,在玩具筐上和玩具柜上贴上对应的即时贴;中班的材料取放结合教学内容,在玩具筐上贴上数字和图片,在柜子上贴上相应的图案,取放时要求幼儿按数物匹配的方式进行对应摆放;大班可以在结合认识自己名字时,自主管理操作材料。
  其实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是贯穿活动始终的,否则到了最后,幼儿会将各种玩具材料混杂在一起。因此,活动开始时就应建立收拾整理的规则,并要求幼儿遵循这些规则。如一种玩具不玩时,就该先放回原处,再更换另一种,这样到结束时,只需将最后玩的玩具收拾好就行了。现在我们都将活动材料一份一份地用托盘或小盒子、小篮子装好放在玩具柜上,并贴上相对应的标志,这就等于把材料取放规则隐含在材料里,只要老师稍加提醒,幼儿就能养成哪里取来放回哪里去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我们还可以使用信号管理的方式:
  口头指令信号: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铃鼓信号:多种节奏变化,培养孩子注意力。
  音乐信号:熟悉固定曲子,听到这个乐曲,孩子知道该做什么。
  肢体语言信号:用肢体提醒幼儿,用眼睛与幼儿说话,用不同的手势跟孩子交流和沟通。有进步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跷跷大拇指,给他额头上贴个小五星,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有幼儿违反了规则,需要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榜样学习。通过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良好有序的区角规则意识。
  良好游戏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从点滴开始,从细节入手,在组织区角游戏活动时,要努力做到“四勤”——嘴勤、手勤、脑勤、眼勤,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养成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我学过拼音和外语”,“我学过拼音和数学”……新学期开学后,有人在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随机调查了两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发现,两个班超过六成学生均非“零起点”。“60%以上的孩子都提前学过小学内容,这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该校一位语文教师感叹,感觉最难的就是替学错的孩子纠偏,教“空白”的孩子反而很容易。  网名为“随风”的家长认为,小学推行“零起点”教学是个好事情,但家长就怕孩子“一张白纸”入学后会
期刊
设计思路: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唱歌,或者是当他们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时,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这说明孩子是喜欢音乐的。其中,打击乐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的音乐形式之一,这些造型有趣、色彩鲜艳的乐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拿到这些乐器后,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敲打起来,聆听这些乐器发出的悦耳声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4~5岁的幼儿应“能用
期刊
2013年河南“润雨计划”教育助学项目不久前启动。据悉,今年河南1570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每人可获得1万元资助,资助款于11月中旬前全部发放到位。  “润雨计划”今年的资助对象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资助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幼儿教师资助项目。“润雨计划”是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公益项目,主要帮助农村贫困地区学
期刊
艺术教育领域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舞蹈、音乐、美术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戏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实戏曲对于促进幼儿艺术素养的提高、增强幼儿的艺术底蕴有很大的作用。  ——题记  设计背景:  在戏曲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接触、欣赏、了解戏曲名段,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提高他们感受、理解戏曲的能力。在课程开设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幼儿对戏曲四大行当中的生、
期刊
“如果请你用一种动物来描述自己的老师,你觉得是哪种动物?”这是我给大班孩子出的一个题目。然后我挑选了该班的两位老师作为讨论的对象。  师:“小朋友,你觉得王老师像什么动物?为什么?”  幼儿1:“像小羊,因为她说话声音很轻。”  幼儿2:“我觉得像乌龟,她走路、说话,还有做事情都慢吞吞的。”  幼儿3:“像小猪,她的肚子太大了(王老师怀孕了)。”  幼儿4:“像小兔子一样可爱。”  幼儿5:“我看
期刊
广州市荔湾区的喜洋洋幼儿园为拍照制作成长档案组织“障碍赛”,让三四岁的宝宝们先跳蹦床,再钻过两个拱形门,然后跨过两个栏,最后原路折返。4岁的冬冬在跨栏时摔倒致右手骨折,父母将设置这些高难度游戏的幼儿园告上法庭,索赔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超过10万元。法院日前判决幼儿园担责八成。  法官指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学机构,对在其园内就读的幼儿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在组织游戏活动时理应对游戏的风险性
期刊
这个花瓶就放在河南新密市市直第二幼儿园一间办公室的桌上,瓶中花朵鲜艳漂亮,让人乍一看以为是鲜花。当马素梅园长告诉记者,这些花是幼儿园的一位保育员亲手制作而成的时候,记者不由得惊叹起来。毕竟保育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工作就是照顾幼儿园孩子的日常生活,美术素养能达到这样的水准确实不容易。记者不得不对这所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充满了好奇,想一探究竟。  特色的选定:众里寻她千百度  美术课,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开
期刊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是不可避免的。在过渡环节中,很多老师都是让幼儿排队“开火车”到下一个地点,如如厕、洗手、喝水等。这看似是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着过渡,但这真是游戏吗?孩子们乐在其中吗?这样的过渡方式有没有违背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呢?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一致呢?  《纲要》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促使我
期刊
花鸭追青蛙  张力曼  小雅小名叫小丫,  养了一只小花鸭。  小花鸭,嘎嘎嘎,  池塘里面追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  慌慌忙忙乱蹦跶!  小丫说:  青蛙是朋友,千万不要伤害它!  花鸭说:  别担心,只想和它说句话!  小猴背豆  刘建华  小猴小猴背篓篓,  篓篓里面装豆豆。  豆豆钻进小洞洞,  洞洞漏出小豆豆。  回家放下小篓篓,  不见一粒小豆豆。  小刺猬拾果果  刘建华  小刺
期刊
艺术是人类生命激情的形式。脑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活动既可发展人的整体形象感知、整体思维加工、整体情感理解,又可发展人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艺术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但就学前教育所进行的艺术教育而言,主要包括音乐和美术两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能使学龄前儿童左右脑的潜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开发,进而促使整个大脑工作能力得到最优发挥。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家长用“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