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课间自编操教学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深度参与的方式,开启学生的课间生活。通过有效发挥课间自编操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1”与参与课间操约“1000”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相结合,从而形成“1 1000”的课间自编操学练新样态。这不仅把学生从以往单一、重复、枯燥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形成学校体育文化和展现校园体育特色发挥积极作用。
一、案例描述
1.激发兴趣,点燃激情
在一次全校的课间操集训活动中,我刚开始整队就看到有些学生的脸上充斥着厌倦和抗拒。我立即走下主席台,拉住几个学生询问原因:“怎么啦?是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讲吗?”只见一名学生诉苦道:“老师,我的位置在离您最远的右后方,与您的距离都快50米了,站在后面实在看不清动作啊!”另一名则说:“我已经差不多学会了,一直练也太没劲了!”此时,很多孩子也纷纷上前附和。
“原来是这样!”面对学生们的真情吐露,我会心一笑:“老师之前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到,今天的训练课你们说了算!”我迅速上台对所有孩子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训练回归到班级,各班分4个小组,由你们中的‘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练怎么样?”此言一出,被新鲜感和自由感包裹的学生们瞬间燃起了练习热情!
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下,按照要求迅速在原位做出分组调整。有的班级先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了人数相近的4个小分队,然后再由各小分队选出2名态度认真、动作规范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有的班级则先从动作规范的学生中选出4位“小老师”,再将余下的学生按男女生平均原则分成4个小组。
“对,手臂伸直!转腰,侧头,就像这样!”在“小老师”们的协助指点下,场上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对于小部分仍然跟不上的学生,我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支招:“手上动作和脚上动作可以分开做,熟练了再串联!”
2.尽情创想,尽情分享
正当大家投入其中,努力练习时,“老师,这里!”忽然,一个平时特别顽皮的男生向我招手示意:“老师,我可不可以改动作?比如这样!”只见这个男生做了一个代表帅气的手势,旁边的学生们一下子哄笑起来,同时,学生们疑惑的眼神仿佛也在追问我:“这样也可以?”这也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处境,若同意,课间操随时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群魔亂舞”;若拒绝,则会让学生们失去一个彰显个性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尝试着让学生们适度改编,又有何不可呢?
于是我大声地宣布:“可以,你说了算!但老师也有个小小的要求,学会课间操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同伴之间再进行动作改编的探讨,好的创意我们全校推广。”大家一听,学练热情更高涨了。
3.赛出精彩,赛出友情
看到学生们练得越来越有模有样,我继续提议道:“同学们注意!再过5分钟,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男女生PK赛,比一比哪个队动作最规范!”“赶快!哪一节不熟练我们再练一次。”在“小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们互相鼓励着,督促着,紧锣密鼓迎接挑战。
比完赛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评价:“刚才男生和女生做得怎么样?都有哪些特点?”“对比一下自己的动作,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改进?”
学生们也热烈地回应:“男生们做的动作很有力度感,女生们的动作更加到位。”随着小组间、班级间、男女生之间等各种形式的比拼轮番上演,孩子们在热烈评价之中,感情持续升温,在热闹切磋之中,技艺越磨越精。
通过此次课间操集训活动,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上课面貌,看到了学生们收获满满、快乐满满,我不禁暗自下定决心,以后的活动课,还是你们说了算!
值得骄傲的是,通过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学校有颜有料的课间操还有幸参与了湖南卫视《少年说》栏目的录制。这群蓬勃少年在绿茵操场上自信飞扬的样子,不仅成为他们初中生涯的美好回忆,还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共生”所带来的学生发展的美好样貌。
二、案例反思
1.教师要敢于放手,弱化自身的控制地位
苏联教育家舍吉宁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 教师。”教师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课外活动时,更应严谨细致地考虑学生学练方面的需求。课间自编操教学中,站在队伍后面的学生难免会被前面的学生遮挡视线而影响学习进度;而有些自身领悟动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较快掌握动作而产生厌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与其进行“一锅端”式的教学,教师一个人拿着话筒站台上干着急,不如建立教育自信与顺应学习规律,学会大胆放手,充分挖掘“1 1000”的样态优势,把“指挥棒”适时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回归属于自己的舞台。教师营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心的学练热情。课中聘请“小老师”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合作、交际、组织等各种能力。
2.教师要精于留白,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课堂上若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间,将更能焕发教育魅力。学生由于个体间发展差异,以及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体育技能学练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间掌握动作的程度及快慢不同的情况。在“1 1000”多主体参与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认知与能力不均衡性的矛盾更为突显。因此,当课中有学生问到能否改编动作时,教师在表示支持的基础上并没有盲目地任其发展,而是通过引导设立前提、具化方法等方式,推动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学练的同时加强与伙伴的合作联系,鼓励学生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完成创意改编探究。这样,既能有效增进了伙伴间交流学习,又避免了部分学生的“胡编乱造”现象,进而保证了创编动作的质量。
3.教师要擅于引领,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赫尔巴特曾说:“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却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没有任何思维含量和挑战难度的学习,无疑是不具备学习价值的。越灵动越出彩,特别是在既定内容下的大规模教学活动中,如何杜绝死板、枯燥的单线经验输出模式,引领课堂生动有效的发生是教师最应重视的问题。为加强“1 1000”大课间组织管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将合作化学习从教室搬到了操场,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等一系列激励和考评机制,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同时,增进团队凝聚和责任意识,学练氛围由此越练越高涨,越赛越浓厚!
此外,为加强学生友伴联系,提升合作能力,教师还通过组织小组间、班级间、年级间、男女生之间等多主体、多形式的比赛,帮助学生从多维角度全面观察其他学生的展示,并鼓励他们在赛后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对课间操动作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能更有针性对地帮助自己和伙伴改进动作,最终达到掌握和规范动作的目的。
校园处处是课堂,如果说孩子们是我们琴谱上悦动的音符,那么何不适时地松开双手,给他们更多尝试的可能,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经历呢?毕竟精彩绝伦的乐章,将最终由他们自己演绎!
一、案例描述
1.激发兴趣,点燃激情
在一次全校的课间操集训活动中,我刚开始整队就看到有些学生的脸上充斥着厌倦和抗拒。我立即走下主席台,拉住几个学生询问原因:“怎么啦?是有什么话想跟老师讲吗?”只见一名学生诉苦道:“老师,我的位置在离您最远的右后方,与您的距离都快50米了,站在后面实在看不清动作啊!”另一名则说:“我已经差不多学会了,一直练也太没劲了!”此时,很多孩子也纷纷上前附和。
“原来是这样!”面对学生们的真情吐露,我会心一笑:“老师之前确实考虑得不够周到,今天的训练课你们说了算!”我迅速上台对所有孩子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训练回归到班级,各班分4个小组,由你们中的‘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练怎么样?”此言一出,被新鲜感和自由感包裹的学生们瞬间燃起了练习热情!
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下,按照要求迅速在原位做出分组调整。有的班级先将学生按性别分成了人数相近的4个小分队,然后再由各小分队选出2名态度认真、动作规范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有的班级则先从动作规范的学生中选出4位“小老师”,再将余下的学生按男女生平均原则分成4个小组。
“对,手臂伸直!转腰,侧头,就像这样!”在“小老师”们的协助指点下,场上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对于小部分仍然跟不上的学生,我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支招:“手上动作和脚上动作可以分开做,熟练了再串联!”
2.尽情创想,尽情分享
正当大家投入其中,努力练习时,“老师,这里!”忽然,一个平时特别顽皮的男生向我招手示意:“老师,我可不可以改动作?比如这样!”只见这个男生做了一个代表帅气的手势,旁边的学生们一下子哄笑起来,同时,学生们疑惑的眼神仿佛也在追问我:“这样也可以?”这也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处境,若同意,课间操随时可能会演变成一场“群魔亂舞”;若拒绝,则会让学生们失去一个彰显个性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乐趣。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基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尝试着让学生们适度改编,又有何不可呢?
于是我大声地宣布:“可以,你说了算!但老师也有个小小的要求,学会课间操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同伴之间再进行动作改编的探讨,好的创意我们全校推广。”大家一听,学练热情更高涨了。
3.赛出精彩,赛出友情
看到学生们练得越来越有模有样,我继续提议道:“同学们注意!再过5分钟,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男女生PK赛,比一比哪个队动作最规范!”“赶快!哪一节不熟练我们再练一次。”在“小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们互相鼓励着,督促着,紧锣密鼓迎接挑战。
比完赛后,我组织学生们进行评价:“刚才男生和女生做得怎么样?都有哪些特点?”“对比一下自己的动作,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改进?”
学生们也热烈地回应:“男生们做的动作很有力度感,女生们的动作更加到位。”随着小组间、班级间、男女生之间等各种形式的比拼轮番上演,孩子们在热烈评价之中,感情持续升温,在热闹切磋之中,技艺越磨越精。
通过此次课间操集训活动,让我看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上课面貌,看到了学生们收获满满、快乐满满,我不禁暗自下定决心,以后的活动课,还是你们说了算!
值得骄傲的是,通过学生们的不懈努力,学校有颜有料的课间操还有幸参与了湖南卫视《少年说》栏目的录制。这群蓬勃少年在绿茵操场上自信飞扬的样子,不仅成为他们初中生涯的美好回忆,还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和谐共生”所带来的学生发展的美好样貌。
二、案例反思
1.教师要敢于放手,弱化自身的控制地位
苏联教育家舍吉宁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 教师。”教师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课外活动时,更应严谨细致地考虑学生学练方面的需求。课间自编操教学中,站在队伍后面的学生难免会被前面的学生遮挡视线而影响学习进度;而有些自身领悟动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较快掌握动作而产生厌烦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与其进行“一锅端”式的教学,教师一个人拿着话筒站台上干着急,不如建立教育自信与顺应学习规律,学会大胆放手,充分挖掘“1 1000”的样态优势,把“指挥棒”适时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回归属于自己的舞台。教师营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心的学练热情。课中聘请“小老师”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合作、交际、组织等各种能力。
2.教师要精于留白,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课堂上若给学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间,将更能焕发教育魅力。学生由于个体间发展差异,以及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体育技能学练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间掌握动作的程度及快慢不同的情况。在“1 1000”多主体参与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认知与能力不均衡性的矛盾更为突显。因此,当课中有学生问到能否改编动作时,教师在表示支持的基础上并没有盲目地任其发展,而是通过引导设立前提、具化方法等方式,推动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导学生在积极学练的同时加强与伙伴的合作联系,鼓励学生在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完成创意改编探究。这样,既能有效增进了伙伴间交流学习,又避免了部分学生的“胡编乱造”现象,进而保证了创编动作的质量。
3.教师要擅于引领,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赫尔巴特曾说:“教学的特权就是掠过草地与沼泽,不能总是让人在舒适的山谷中游荡,相反却让人练习登山,并使人在获得广阔视野中得到补偿。”没有任何思维含量和挑战难度的学习,无疑是不具备学习价值的。越灵动越出彩,特别是在既定内容下的大规模教学活动中,如何杜绝死板、枯燥的单线经验输出模式,引领课堂生动有效的发生是教师最应重视的问题。为加强“1 1000”大课间组织管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将合作化学习从教室搬到了操场,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等一系列激励和考评机制,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同时,增进团队凝聚和责任意识,学练氛围由此越练越高涨,越赛越浓厚!
此外,为加强学生友伴联系,提升合作能力,教师还通过组织小组间、班级间、年级间、男女生之间等多主体、多形式的比赛,帮助学生从多维角度全面观察其他学生的展示,并鼓励他们在赛后进行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对课间操动作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进而能更有针性对地帮助自己和伙伴改进动作,最终达到掌握和规范动作的目的。
校园处处是课堂,如果说孩子们是我们琴谱上悦动的音符,那么何不适时地松开双手,给他们更多尝试的可能,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经历呢?毕竟精彩绝伦的乐章,将最终由他们自己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