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推进,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在看似热闹的背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可以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呢?
1课前准备
如果我們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1精彩的导入。课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一个和谐、专注、活泼的教学氛围。
2.2教学过程要扎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才读一、两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也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讨论、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课文的重点、中心,让学生谈感悟。其实,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很低。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一定会使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扎实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演变成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学策略;教学气氛要紧张、活泼、热烈、有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2.3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
2.3.1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3.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2.3.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2.4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40分钟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容量和深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涵。有时,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来为语文课堂服务。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如学习宋词,借助图画与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真情朗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2.6教师要加强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用教师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试想:一个风趣、幽默,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的教师怎么会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听老师的课,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学习。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文学底蕴不但令老师拥有独特魅力吸引学生,更能促进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3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课后的反馈很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对作业进行充分设计,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再做适时调整,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巩固,也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最直接的反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可再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及时的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收益是什么?……在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课前准备
如果我們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1精彩的导入。课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了一个和谐、专注、活泼的教学氛围。
2.2教学过程要扎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应该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才读一、两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也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讨论、交流。有的甚至直奔课文的重点、中心,让学生谈感悟。其实,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很低。因为这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一定会使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扎实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演变成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学策略;教学气氛要紧张、活泼、热烈、有序,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2.3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
2.3.1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3.2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2.3.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2.4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40分钟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容量和深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涵。有时,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来为语文课堂服务。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如学习宋词,借助图画与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真情朗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2.6教师要加强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用教师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试想:一个风趣、幽默,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的教师怎么会不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听老师的课,进而喜欢这门学科,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学习。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文学底蕴不但令老师拥有独特魅力吸引学生,更能促进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3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课后的反馈很重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对作业进行充分设计,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再做适时调整,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巩固,也是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最直接的反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可再进行适当的教学补充,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及时的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教学?学生的课堂收益是什么?……在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