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医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就中医肿瘤的基础理论和中医辩证论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中医肿瘤 基础理论 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03-01
1 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的发展
1.1 继承与创新并重
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之路是中医基础理论必走之路。一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创新是继承的目的。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平衡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三因治宜的辩证观,就算是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符合朴素唯物论和辩证观点的。由此可见,经典的中医理论不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进行中医学创新的基础。对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精华,而不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并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为中医肿瘤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中医学的生命力来源于自身的理论和临床的疗效,正因为如此,中医学才会历经千年而不衰。为了在新时期使中医药理论发扬光大,能够跟得上时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步伐,关键就在于突破旧知,获得新知。在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将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而是应该对固有的中医理论有新认识、新见解,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并且能够知道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的新的理论。
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保证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不被动摇。
1.2 中医与西医互补
中医和西医虽然研究思路不同,但是研究的对象一样,都是人体,即研究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现象和规律。由此可以,中医和西医并不是两个学科,而应该是医学内部的两个学派。最终这两个学派走向统一,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从宏观与围观、结构与功能、整体与局部、传统与现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已经建立了中西互补医疗模式,通过将辩证论治为原则的扶正疗法和现代化的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人类的医学历史上,很多其他世界的传统医学在辉煌一时后却相继消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医学仅仅只是偏重技术实践,其理论形态并不完整。这些传统医学缺少了理论的发展,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传统中医学却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哲学理念的完美结合,所以才能够经久不衰,并且经过不断的历练,造就了其坚不可摧的理论内核。中医学理论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丰富的临床医学时间经验是中医学的活力所在。所以在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应该要把临床作为切入点,将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中医治疗中,疗效才是硬道理,所以用实际的治疗效果来检验理论,这是科学研究一个必要又关键的环节。如果能够拿出确切的疗效,肯定能够提高中医的社会信誉,为中医肿瘤治疗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在临床的治疗实践中,通过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更加充实自身的理论。
2 中医肿瘤辩证论治的发展
辩证论治,也叫做辩证施治,在中医药学中是十分常见的一个术语。所谓辩证就是将病理变化的部位和性质辨清,所谓论治,就是针对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决定怎样治疗。并且中医讲究“辩证求因”,即把辩证和求因看成是两个步骤,并且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也是先进行辩证,之后求因。切不可混为一谈,不然就混淆了辩证的概念。
辩证论治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从感性阶段升至理性阶段的过程。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药理学说和病理学说太过简单,而且实践知识又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够结合。《内经》以前的中医治疗方法,只能说是纯粹的经验疗法。
东汉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其重要的标志有如下两点:一,处方用药不再是以单个的症状或者病名为依据,而是通过在一病之下按照不同症候来组合处方用药。对于同样一种病,由于其症候组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二,比较明确的指出不同的症候组合而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但是,在《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病理变化部位和性质的条文非常的少,所以我們只能说《伤寒杂病论》仅仅只是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而不能说它已经确定了辩证论治的原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张仲景之后辩证论治的原则并没有广泛的被医生们所掌握。
要想彻底地实施辩证论治,必须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病理学说的进一步深化;二,药理学说的相应发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这两个条件直到清明时代才逐步的满足,这个时候辩证论治的原则才得以确立,才能够普通实施。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够对绝大多数的症候组合作出合理的病理学解释,并且明确地指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对辩证论治作出一个完整的定义,辩证论治就是根据症候组合来辨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之后针对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立法处方进行治疗。
中医学的精髓就是辩证论证,由于古人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实施辩证论治的时候,辩证仅仅就是以直观的四诊作为“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断依据,这样做的结果就客观的记录比较少,更多的只是直观的感觉,这就使得中医在量化诊断、疗效评价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中医学的实践必须要按照自身的优势去发展,并从临床疗效入手,将优势病种选作中医科研的突破口。在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可以借助现代化并且先进的诊断技术去延伸四诊的感官,使辩证思路得到拓展使各种病症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早期的治疗,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实现中西医学术上的完美结合,取长补短,将中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3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应该要立足于自身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并且要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多学科、高科技的手段来弘扬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要以实现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现代化为目的,不断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郁文骏,何光鉴.肿瘤病中医研究发展史述要[J].癌症探索,2003,2(1): 29-30
[2]李军茹,陈学习.中医肿瘤学发展历程初探[J].辽宁: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191-192
【关键词】 中医肿瘤 基础理论 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 R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03-01
1 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的发展
1.1 继承与创新并重
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之路是中医基础理论必走之路。一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而另一方面,创新是继承的目的。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平衡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三因治宜的辩证观,就算是现在看来也是十分符合朴素唯物论和辩证观点的。由此可见,经典的中医理论不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进行中医学创新的基础。对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的精华,而不是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并通过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为中医肿瘤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中医学的生命力来源于自身的理论和临床的疗效,正因为如此,中医学才会历经千年而不衰。为了在新时期使中医药理论发扬光大,能够跟得上时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步伐,关键就在于突破旧知,获得新知。在创新中医基础理论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将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而是应该对固有的中医理论有新认识、新见解,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并且能够知道中医肿瘤临床实践的新的理论。
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为我所用”、“以我为主”的原则,保证中医药的主体地位不被动摇。
1.2 中医与西医互补
中医和西医虽然研究思路不同,但是研究的对象一样,都是人体,即研究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现象和规律。由此可以,中医和西医并不是两个学科,而应该是医学内部的两个学派。最终这两个学派走向统一,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近年来,中西医结合从宏观与围观、结构与功能、整体与局部、传统与现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医肿瘤治疗方面,已经建立了中西互补医疗模式,通过将辩证论治为原则的扶正疗法和现代化的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人类的医学历史上,很多其他世界的传统医学在辉煌一时后却相继消亡。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医学仅仅只是偏重技术实践,其理论形态并不完整。这些传统医学缺少了理论的发展,就失去了活力,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传统中医学却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哲学理念的完美结合,所以才能够经久不衰,并且经过不断的历练,造就了其坚不可摧的理论内核。中医学理论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丰富的临床医学时间经验是中医学的活力所在。所以在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应该要把临床作为切入点,将临床实践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中医治疗中,疗效才是硬道理,所以用实际的治疗效果来检验理论,这是科学研究一个必要又关键的环节。如果能够拿出确切的疗效,肯定能够提高中医的社会信誉,为中医肿瘤治疗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能够在临床的治疗实践中,通过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更加充实自身的理论。
2 中医肿瘤辩证论治的发展
辩证论治,也叫做辩证施治,在中医药学中是十分常见的一个术语。所谓辩证就是将病理变化的部位和性质辨清,所谓论治,就是针对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决定怎样治疗。并且中医讲究“辩证求因”,即把辩证和求因看成是两个步骤,并且在中医临床治疗中也是先进行辩证,之后求因。切不可混为一谈,不然就混淆了辩证的概念。
辩证论治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从感性阶段升至理性阶段的过程。早在《内经》时代,中医就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药理学说和病理学说太过简单,而且实践知识又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不能够结合。《内经》以前的中医治疗方法,只能说是纯粹的经验疗法。
东汉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其重要的标志有如下两点:一,处方用药不再是以单个的症状或者病名为依据,而是通过在一病之下按照不同症候来组合处方用药。对于同样一种病,由于其症候组合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二,比较明确的指出不同的症候组合而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但是,在《伤寒杂病论》中明确指出病理变化部位和性质的条文非常的少,所以我們只能说《伤寒杂病论》仅仅只是奠定了辩证论治的基础,而不能说它已经确定了辩证论治的原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张仲景之后辩证论治的原则并没有广泛的被医生们所掌握。
要想彻底地实施辩证论治,必须要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一,病理学说的进一步深化;二,药理学说的相应发展。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这两个条件直到清明时代才逐步的满足,这个时候辩证论治的原则才得以确立,才能够普通实施。只有到这个时候,才能够对绝大多数的症候组合作出合理的病理学解释,并且明确地指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对辩证论治作出一个完整的定义,辩证论治就是根据症候组合来辨清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之后针对病变的部位和性质立法处方进行治疗。
中医学的精髓就是辩证论证,由于古人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实施辩证论治的时候,辩证仅仅就是以直观的四诊作为“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断依据,这样做的结果就客观的记录比较少,更多的只是直观的感觉,这就使得中医在量化诊断、疗效评价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中医学的实践必须要按照自身的优势去发展,并从临床疗效入手,将优势病种选作中医科研的突破口。在中医肿瘤的治疗中,可以借助现代化并且先进的诊断技术去延伸四诊的感官,使辩证思路得到拓展使各种病症能够得到早期的诊断和早期的治疗,在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实现中西医学术上的完美结合,取长补短,将中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3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应该要立足于自身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并且要以实践为中心,通过多学科、高科技的手段来弘扬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要以实现中医肿瘤临床治疗现代化为目的,不断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郁文骏,何光鉴.肿瘤病中医研究发展史述要[J].癌症探索,2003,2(1): 29-30
[2]李军茹,陈学习.中医肿瘤学发展历程初探[J].辽宁:辽宁中医杂志.2005,32(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