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6年以来的省级高层人事调整中,省级纪委书记成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新疆、湖北、陕西、山东、河北等省是本省平调,安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是外省调任,重庆、山西、河南、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是中央调任。媒体普遍认为,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纪委书记的调整调动,将更好地加强新时期反腐败工作。
十五省(市)纪委书记履新
2006年10月30日,52岁的刘春良履新安徽省纪委书记一职。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春良被选为安徽省纪委书记。而在之前的10月28日,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也选出了新的河南省纪委书记:叶青纯。
山东人刘春良在来安徽之前,系河南省委常委、省高校工委书记。更早一些时候,刘春良曾先后担任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及许昌市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
调整还在继续,2006年年末,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马志鹏担任北京市纪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臧献甫同志担任天津市纪委书记,中纪委常委沈德咏调任上海市纪委书记,加上之前,中央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组长徐敬业调任重庆市纪委书记,这样中国四大直辖市的纪委书记完成由中央“空降”。
上海纪委书记沈德咏初次被外界知晓,则是2006年12月他到上海调研世博会的时候,上海在上次陈良宇案发后,外界一直对中央的下一步举措高度关注,而沈德咏到上海后,基本上也低调回应,不愿过多发表看法。翻开沈德咏的简历,他曾经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编写有关死刑、刑诉法修改、民事强制执行、审判监督等论著、文集及法律工具书十余部。
从2006年1月份以来,共有15个省市区纪委书记出现变动,其中由外地调任的纪委书记达到了10个省份之多。
“张家界模式”获得中央青睐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省级高层的新一轮人事调整,不难看出,省级纪委书记成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而且呈现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异地任职,而且调整不局限于纪委行列,还出现“跨线交流”。省级纪委书记调整的“不拘一格”无疑是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种种迹象表明:中央最近对地方反腐主将的一系列派兵布阵,已透出中央严把地方纪委“一把手”提名权的改革新路向,中央正在加大对地方纪委系统的垂直领导力度。香港《文汇报》刊文指出,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纪委书记排兵布阵,有利于扭转地方纪委反腐力度疲弱的局面。
中央党校党建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表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避免山头主义,必由之路是干部进行交流。中国的纪检系统将逐渐形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巡视制和中央提名地方纪委书记制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文汇报》认为,地方高官涉贪案件的频频发生,与地方纪委反腐职能的疲弱和虚设有很大关系,而这些大案要案的彻底查办,多数需借助中纪委直接介入。此外,为了有效杜绝和防止地方纪委书记由于长时间在一地任职,以致在查办当地案件时难以突破“关系网”、“人情网”的不利局面,中央决心对省级纪委书记人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促动地方纪委由“坐等”变为“主动出击”,真正承担起反腐主力军的责任。
“此次省新纪委书记的轮换,其模式更接近张家界模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表示。
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自发推行“选派纪委书记”工作,把所属区县的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转移到上级市纪委。8名从市纪委“空降”下去的纪委书记,在区县竞相刮起了一场接一场的“廉政风暴”。1998年出台了“选派纪委书记”工作文件《中共张家界市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意见》。该文件提出了一个核心要点,“区县纪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推荐”。
新纪委书记们的新空间
实际上,在出任安徽省纪委书记之前的一个月,中央就已经作出决定,任命刘春良为安徽省委常委。这意味着,今后在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作出各项决定的时候,他将有重要的一票。与刘春良一样,其余5名新任命的省级纪委书记,均是省委常委身份。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多省级纪委书记不再由省委副书记兼任。“他(刘春良)今后将直接向郭书记(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汇报。”安徽省一位副秘书长这样告诉记者。
而在以往,省级纪委书记大多由省委副书记兼任。比如,原安徽省纪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杨多良兼任;原山东省纪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赵春兰兼任等等。
但现在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省级纪委书记不仅由省委常委担任,而且其与省委书记之间,减少了省委副书记这样一个层级。这更意味着,纪委系统的检查监督工作,不仅提高了执政效率,其职能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认为,“由常委担任纪委书记并不会给反腐败带来负面的、不利的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长期研究反腐败的任建明说:“这是在减少副书记职位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中央改革的一个整体安排。如果纪委能够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即使是党委委员担任纪委书记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
垂直领导的核心是确保纪委的独立性
时下反腐败工作,尽管各项反腐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文件也在不断丰富健全,反腐舆论更是形成了人人喊打的有利态势。但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即中纪委的足迹到哪里,哪里的反腐工作就会出现势如破竹的态势;凡中纪委下地方办案,贪官都闻之胆战心惊。反观有些地方纪委,相比之下却似乎有“力度疲弱”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不能全怪省级纪委。因为腐败问题滋生有着多方面原因,既有“贪腐分子”思想腐化,作案越来越狡猾的原因,也有地方党政班子反腐合力未形成等客观原因。此外,还有地方纪委干部有顾虑、放不开手脚的原因。
在现行的体制下,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提名,纪检干部属同级党委管理使用,“双规”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需经同级党委同意,对反腐败斗争的直接影响是:即使发现了案件线索,但如果同级党委书记不同意,便无法对违纪嫌疑人进行“双规”,由于所有纪检干部的任免使用权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里。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很难不“投鼠忌器”有所顾忌。
2006年9月19日,被“双规”的湖南省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就是一个典型。据报道,他在郴州一手遮天,上下其手,全盘通吃,“非常无情和霸道”。在郴州,被他“双规”过的干部不计其数。记者的采访对象中,好几位都提到这样一个情况: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中听过曾锦春发号施令,“把他带到郴州来,对他进行双规”。
地方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的领导体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这种体制处处碰壁,束缚了反腐败职能部门的手脚,阻碍了反腐败工作的推进。
垂直管理的体制与原体制相比,是一个进步,至少可以使得地方纪委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特别是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书记。
“其实,纪委书记是由本土产生还是由异地调任都不是关键所在,重要的是新任纪委书记的提名权在谁手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告诉记者。
而此次省纪委书记大批轮换,在任建明看来,新任纪委书记的提名权是更多地掌握在了中央手里,“这也就加大了中纪委垂直领导力度。”
十五省(市)纪委书记履新
2006年10月30日,52岁的刘春良履新安徽省纪委书记一职。在当天上午举行的安徽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春良被选为安徽省纪委书记。而在之前的10月28日,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也选出了新的河南省纪委书记:叶青纯。
山东人刘春良在来安徽之前,系河南省委常委、省高校工委书记。更早一些时候,刘春良曾先后担任河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及许昌市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
调整还在继续,2006年年末,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常委、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马志鹏担任北京市纪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臧献甫同志担任天津市纪委书记,中纪委常委沈德咏调任上海市纪委书记,加上之前,中央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组长徐敬业调任重庆市纪委书记,这样中国四大直辖市的纪委书记完成由中央“空降”。
上海纪委书记沈德咏初次被外界知晓,则是2006年12月他到上海调研世博会的时候,上海在上次陈良宇案发后,外界一直对中央的下一步举措高度关注,而沈德咏到上海后,基本上也低调回应,不愿过多发表看法。翻开沈德咏的简历,他曾经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编写有关死刑、刑诉法修改、民事强制执行、审判监督等论著、文集及法律工具书十余部。
从2006年1月份以来,共有15个省市区纪委书记出现变动,其中由外地调任的纪委书记达到了10个省份之多。
“张家界模式”获得中央青睐
观察最近一段时间省级高层的新一轮人事调整,不难看出,省级纪委书记成为重点调整对象之一。而且呈现不同以往的特点:在异地任职,而且调整不局限于纪委行列,还出现“跨线交流”。省级纪委书记调整的“不拘一格”无疑是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种种迹象表明:中央最近对地方反腐主将的一系列派兵布阵,已透出中央严把地方纪委“一把手”提名权的改革新路向,中央正在加大对地方纪委系统的垂直领导力度。香港《文汇报》刊文指出,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对纪委书记排兵布阵,有利于扭转地方纪委反腐力度疲弱的局面。
中央党校党建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表示,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避免山头主义,必由之路是干部进行交流。中国的纪检系统将逐渐形成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巡视制和中央提名地方纪委书记制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文汇报》认为,地方高官涉贪案件的频频发生,与地方纪委反腐职能的疲弱和虚设有很大关系,而这些大案要案的彻底查办,多数需借助中纪委直接介入。此外,为了有效杜绝和防止地方纪委书记由于长时间在一地任职,以致在查办当地案件时难以突破“关系网”、“人情网”的不利局面,中央决心对省级纪委书记人事进行大规模的调整,促动地方纪委由“坐等”变为“主动出击”,真正承担起反腐主力军的责任。
“此次省新纪委书记的轮换,其模式更接近张家界模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表示。
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自发推行“选派纪委书记”工作,把所属区县的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转移到上级市纪委。8名从市纪委“空降”下去的纪委书记,在区县竞相刮起了一场接一场的“廉政风暴”。1998年出台了“选派纪委书记”工作文件《中共张家界市委关于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意见》。该文件提出了一个核心要点,“区县纪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推荐”。
新纪委书记们的新空间
实际上,在出任安徽省纪委书记之前的一个月,中央就已经作出决定,任命刘春良为安徽省委常委。这意味着,今后在安徽省委常委会会议作出各项决定的时候,他将有重要的一票。与刘春良一样,其余5名新任命的省级纪委书记,均是省委常委身份。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多省级纪委书记不再由省委副书记兼任。“他(刘春良)今后将直接向郭书记(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汇报。”安徽省一位副秘书长这样告诉记者。
而在以往,省级纪委书记大多由省委副书记兼任。比如,原安徽省纪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杨多良兼任;原山东省纪委书记由省委副书记赵春兰兼任等等。
但现在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省级纪委书记不仅由省委常委担任,而且其与省委书记之间,减少了省委副书记这样一个层级。这更意味着,纪委系统的检查监督工作,不仅提高了执政效率,其职能还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认为,“由常委担任纪委书记并不会给反腐败带来负面的、不利的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长期研究反腐败的任建明说:“这是在减少副书记职位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中央改革的一个整体安排。如果纪委能够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即使是党委委员担任纪委书记也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
垂直领导的核心是确保纪委的独立性
时下反腐败工作,尽管各项反腐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文件也在不断丰富健全,反腐舆论更是形成了人人喊打的有利态势。但有一个现象也不容忽视,即中纪委的足迹到哪里,哪里的反腐工作就会出现势如破竹的态势;凡中纪委下地方办案,贪官都闻之胆战心惊。反观有些地方纪委,相比之下却似乎有“力度疲弱”的问题。个中原因,当然不能全怪省级纪委。因为腐败问题滋生有着多方面原因,既有“贪腐分子”思想腐化,作案越来越狡猾的原因,也有地方党政班子反腐合力未形成等客观原因。此外,还有地方纪委干部有顾虑、放不开手脚的原因。
在现行的体制下,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提名,纪检干部属同级党委管理使用,“双规”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需经同级党委同意,对反腐败斗争的直接影响是:即使发现了案件线索,但如果同级党委书记不同意,便无法对违纪嫌疑人进行“双规”,由于所有纪检干部的任免使用权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手里。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很难不“投鼠忌器”有所顾忌。
2006年9月19日,被“双规”的湖南省郴州市纪委书记曾锦春就是一个典型。据报道,他在郴州一手遮天,上下其手,全盘通吃,“非常无情和霸道”。在郴州,被他“双规”过的干部不计其数。记者的采访对象中,好几位都提到这样一个情况:他们在不同的场合中听过曾锦春发号施令,“把他带到郴州来,对他进行双规”。
地方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工作的领导体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这种体制处处碰壁,束缚了反腐败职能部门的手脚,阻碍了反腐败工作的推进。
垂直管理的体制与原体制相比,是一个进步,至少可以使得地方纪委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特别是不再受制于地方党委书记。
“其实,纪委书记是由本土产生还是由异地调任都不是关键所在,重要的是新任纪委书记的提名权在谁手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告诉记者。
而此次省纪委书记大批轮换,在任建明看来,新任纪委书记的提名权是更多地掌握在了中央手里,“这也就加大了中纪委垂直领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