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到底苦不苦?
  苦。可是今天不吃苦,等到将来一无所长,混迹于社会最底层时,那时的人生之路只会走得更辛苦。
  1
  第五季的《最强大脑》开播,节目一开始公布的100位选手名单中,北大、清华、复旦、南开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生云集,占据将近四成的比例。但这些精英中,最惹人注目的一位,当属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何猷君,他以连续两次第一的耀眼成绩,成为第一位进入直通房间的选手。
  何猷君是澳门赌王何鸿燊年龄最小的儿子,95后,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但光环笼罩下的他,其实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从小到大,何猷君都勤奋好学,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拿过全英奥数冠军,2013年被麻省理工和剑桥大学同时录取,他选择了麻省理工,成了当年全港唯一一个被这所学校录取的学生。读大学时,别人每学期选修4门,何猷君却每学期选8门课,经常在图书馆做功课到凌晨三四点,吃苦的劲头超过绝大多数人。3年后,当他提前结束本科学业,被录取为这所古老名校“史上最年轻”的金融硕士研究生时,他的成绩单,科科接近满分。
  像何猷君这样家庭出身好,天赋条件高的富二代,为了未来都在如此努力学习,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读书苦?
  我认识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那个年代家庭环境差,没有条件上大学,很辛苦地赤手空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现在身家上亿的他,却最看重孩子的学习,要求儿子和女儿从小就学习三国语言,每天放学后私教请到家里,接受一对一功课辅导;每天练不完琴不能睡觉。“千万不要把学习当做最苦的差事,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苦拎出来,都比读书学习苦,”他说。
  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适用于所有人身上。而那些资源更好的人,他们眼光看的长远,更明白知识的价值所在,所以他们会要求孩子更努力。
  2
  前段时间妈妈生病,我回国陪她在北京看病,妈妈说起了以前的一位老街坊张阿姨,比妈妈还小几岁,现在却重病在床。妈妈说,张阿姨本来是小病,但家里实在拿不出来钱好好治,后来延误了治疗,硬是生生拖成了大病,现在要常年躺在床上,行动不方便。妈妈说起张阿姨的时候,很是唏嘘感叹。
  我对张阿姨印象很深刻,那时我们全家还住在家乡的小镇子上,张阿姨的女儿小美以前和我是初中同学,我们两个那时是好朋友,常常结伴上学,但初三上半年,她就退学了。其实不用猜,我就知道退学一定是张阿姨的主意。因为她那时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读书那么苦,还花钱,将来能有什么用?
  “你看看xx,高中没毕业,现在打工,一个月能挣xx呢!”每次去她家找小美写作业,张阿姨总会念叨一番谁谁又早早工作开始挣钱了,估计在她眼里,读书是最赔本的买卖。虽然小美很爱上学,成绩也不错,但拗不过张阿姨的坚持,她不得不早早退学,跟着亲戚去外地打工了。而同一年,我的父母却因为觉得大地方能够为我和两个哥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搬到了城里。
  渐渐地,除了偶尔从其他人口中传来她们的消息,我们两家已没了交集。我听说,小美从此开始辗转各地打工,做过车间女工、家政保姆等各种各样的辛苦差事,后来嫁了一个同样没有学历的打工仔,生了两个孩子,张阿姨一直在老家帮他们带着。
  不幸的是,小美的丈夫有一次在工地摔伤了腰,再也无法做重活,而小美呢,没有文凭,也一直没有一门精通的手艺,做体力活的收入与年龄增长成反比,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她一个人在外打工养活全家老小,压力可想而知。
  每每想到她们,我就觉得很是惋惜和心酸。那时候的张阿姨与其是嫌女儿读书苦,不如说是只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但她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目光短浅,不仅影响到了小美的一生走向,也失去了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机会。
  就像那個头顶风霜的冰花男孩,我心疼他,但却不会觉得他可怜,反而欣赏他的乐观质朴:“上学冷,但不辛苦!”他是在用现在的一点点肉身之苦,换取将来的安逸与精神自由,能够保证他成年后过上独立自主不卑微的生活。读书这件事上承受再多的苦,都终将不会被辜负。
  3
  抱怨读书苦的人,常常拿“条条大路通罗马”来安慰自己。殊不知,现实世界中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是针对天才和有条件的“二代”们说的。成功的路也许有很多条,但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学习却是唯一最容易实现的一条。事实上,没有比考试更公正的竞赛了,寒门弟子想要突破阶层固化,高考依然是最好的渠道。
  前阵子,喊了十几年“读书无用论”的叛逆韩寒,承认了自己年少时的张狂,改口说:我的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韩寒因为挂科七门在高一退学。当年,“韩寒退学”,曾被当作应试教育中的特例。但现在,年近中年的他,在历经人生百态、世事沧桑后,却说:我听到有人得意洋洋地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他反问道。
  “事情过去了将近二十年,我去过不少地方,也经历过很多事情,可以谈谈自己对中国教育的看法,”韩寒发表长文,表达自己对高考体制的看法,“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高考制度,肯定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没有一个制度是可以照顾到所有人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有着基本的公平。只要你够努力,还是有很大概率去冲破壁垒,去到更高的地方。”韩寒当年如果不是凭借新概念作文大赛,和一系列特立独行的风格获得了众人关注,从而比一般同龄孩子早早实现了命运转折,很难想象他的父亲,会支持他高中就辍学。
  我真的很反感那些认为读书苦,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拿什么来完成命运逆袭?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严格的自律与高强度的付出。读书是一种自律与付出,更是一种最低成本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她那个年代尚且如此,我们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又何当不为?
  唯累过,方知闲。唯苦过,方知甜。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现在多一分努力,你就能多一分机会,未来有条件攀登高峰,看到更美好的风景。
其他文献
近日,电视剧《三十而已》风靡网络。故事由三位三十岁的都市女性展开,讲述了她们在这个独特的年龄节点上的人生经历。有关电视剧的热议引发了人们的一系列思考:婚姻对于三十岁的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三十岁的年龄,除了数字本身还有着怎样的含义?站在三十岁的人生节点,该如何进行选择?  现实中,每一位女性的三十岁都无法被类型化。她们作为十分具体的个体,处于各自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之中,品尝自己三十岁年纪需要经
屋外开始下雨了,细密的雨声柔柔卷进被窝里,沙沙的响动倒有些像奶奶用簸箕筛黄豆,绵绵软软的好听。  我翻了个身,放心的睡去了。  鸡终于叫了,那是邻居家的大公鸡,咯的一声长鸣似要把黑夜的幕布扯碎,声还没歇,家里的小公鸡也破着嗓子鸣起来了。堂屋有了动静,先是扫帚刮过地面的擦擦声,然后又是桌椅的拖动声,堂屋门“呀”的呻吟后,传来母亲的声音:“总归是雨停了,没耽误地里做活。”  我有些忧郁起来,斜着身子看
近几年,影视剧、综艺市场纷纷迈入“她时代”,以新时代女性群像为题材的作品愈发受到关注,电视剧《三十而已》的热播,直观呈现了“三十岁”这个特定年龄段女性的现实困境,她们的职场观、家庭观、爱情观激发共鸣的同时引发的社会热议也持续发酵。  描摹女性群像的影视剧作品并不少见,《三十而已》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现实问题的不回避、不扭曲,影视化的同时没有偏离生活。“全职太太”顾佳是很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对外,
蔡师傅是成都单口喜剧的灵魂大咖,近两年正活跃在脱口秀舞台上,今年还去了几个城市巡演。笑果文化打造的“噗哧X过载”俱乐部,成为近两年成都脱口秀圈里的知名阵地,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追捧。而蔡师傅不仅主持,还一手把俱乐部组织运营起来。  从离开武大校园,经历意气风发、创业失败、负债累累、抑郁症之后,蔡师傅成为一名外卖骑手挣钱还债。没想到,让他最先感受到“自我治愈”的竟然也是当外卖骑手。更没想到的是,当他
向叶平,当代女作家。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安徽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系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燕燕于飞》(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向叶平作品:散文选》、《向叶平作品:中短篇小说选》(江苏美术出版社)等。  行走在皖南的山水之间,常常会邂逅一座斑驳的石拱桥、一段早已被时光淹没荒草丛生的古徽道;又或者,在下一个山谷,遭遇一个古老的村落,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中派2万5千名英国学生去印度实习。英国大学部长克拉克在一次演说中表示:“该计划将为英国提供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劳动力。”  该项目作为英国未来计划的一部分将于明年夏天展开,英国学生将以助教或实习生的身份前往印度的学校和企业工作。
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还在为10万元年薪欢呼时,炙手可热的AI专业应届生年薪已高达30万─50万元,干个三五年后很有可能涨至80万元。不过,这个价位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学历人才。  2017年11月16日—1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下称“人才高交会”)在深圳举行,在这场人才高交会上,岗位年薪超过30万元的比比皆是,然而AI岗位的薪水仍是突围而出,十分亮眼。  高薪并不意味
北京风气硬朗,秋冬晴燥寡雨。寡雨地人逢雨自然欣喜,欣喜在春夏夜偶得一场大雨。大雨洗新尘亦洗心尘,洗得天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昨晚恰逢周末闲散,便吃酒三分,会友五人,半夜步履踉跄乘风归来,同几小友宿舍里临风闲坐呱扯良久。夜气生发、酒气泛涌,倦意起来了,便回屋脱衣伏身而眠。鼾声似有似无,梦境恍恍惚惚,不知浅睡多久,感觉有呼呼大风撼动门窗及帘布,噼里啪啦,也窸窸窣窣拂动盖身薄被,身心一凉一惊,醒了。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有的公司因为疫情破产,有的人却从危机中嗅到商机,抓住机遇,开拓出自己的一片事业。“海归”林倩伊(Hebe Lin)就是其中一位。她因探亲回国赶上了疫情爆发,无法回到澳洲继续她的少儿教育事业,留在海口的她,敏锐地抓住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跨境电商的契合点,做起了互联网电商,乘风起航,快速转换跑道,开创新的事业。互联网跨境电商——坚信的未来  林倩伊是土生
母亲不识字,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甭说坐飞机,就是坐车也眩晕得不行,让人担心。更何况,一辈子连县城也难得去一趟。  幸好,父亲是个小知识分子。见多识广,识字懂路,带着母亲乘坐飞机穿越海峡远赴海岛看望刚出生的孙子。然而,这可是老两口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原本打算老两口一并回去,但是父亲临时有急事提前回家。于是,怎样护送母亲乘坐飞机回家,也便摆上了我们的生活日程。  其实,父亲早已理清了护送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