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间广播操成为校园风景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mo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操是许多学校采用的课间锻炼形式,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学生做广播操质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课间广播操,通过规范教学、合理组织、严格管理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广播操不但成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式,而且还成为展示师生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课间 广播操 锻炼
  
  课间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中小学根据本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广播操作为一种较好的强身健体形式,又易于组织和管理,几乎被所有教育者认同,大多数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园场地限制等因素,基本上都选择了广播操这种锻炼方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广播操流于形式,学生做操动作懒洋洋,毫无生气,没精打采,要是天冷,手更是缩在袖管里,整个队伍零零散散、杂乱无章,状态非常消极,让人觉得与中小学生精神面貌格格不入。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发挥出课间广播操的作用,需要我們从多方面同时入手。
  
  一、思想重视是前提
  
  1.广播操是学校每天学生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课间广播操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知道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环境塑造人。其实学校课间身体锻炼就是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学校建立了课间身体锻炼风气后,它能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集体中的多数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致的态度和共同行为方式。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课间操锻炼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使原先对课间操淡漠的人转变态度。而一定的锻炼行为,一旦成为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起来。因此,课间广播操对于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2.加强正面教育,让学生理解学校开展课间广播操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将课间广播操内化为自身健康的需要,同时升华其内涵,将其上升到人的精神面貌、班级团队意识和班级凝聚力等层面,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学校规范管理的意义。
  3.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明确: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具体的,任何一个教育机会对于学生都是有影响的,一个学校要培养好学生,必须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高标准严格要求,抓实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机会,尤其在学校间教学质量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校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抓好习惯培养就是在抓教学质量。从每天坚持做广播操这个具体的事情上,让老师首先清楚做好广播操除了强身健体外,同时还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规范教学是基础
  
  1.发挥体育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广播操的功效、体味广播操的美感,除了让学生明白做操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明白广播操中每一个动作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只有做到位才能发挥最大的强身健体功效,才能展现每个学生的体态美的道理。在做操过程中让学生自我体验优美的操姿,从而激发学生认真做好操的愿望。
  2.要统一做操标准。在学习新的广播操前,所有体育老师要统一观摩学习,对一些有争议的动作要明确。如果有可能可以将学生集合好,由同一位老师统一教学,使动作要求更加准确一致。
  3.广播操的教学要将动作的整齐一致作为重点,要让学生学会以广播操音乐的口令为准,不拖拍,更不抢拍。对一些口令和动作容易模棱两可的地方要统一。
  
  三、合理组织是重点
  
  1.广播操最好能在同一场地做,这样便于管理和评价。但现在不少学校由于田径场草皮的养护,不能将广播操集中放到田径场,我校也是这种情况,因此我们只好因地制宜,将做操的地点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但每个地点至少有2个班级以上,地点太小就不宜排班级,这样便于班级之间相互比较借鉴,发挥班级之间竞争的动力。虽然这样给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不过也有不少好处:因为做操场地按就近原则,同时做操地点较分散,所以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通道到指定位置,从而缓解了因通道拥挤而造成的安全问题以及时间的节省。
  2.各班根据场地的情况,按纵队排列,每个班级将做得最好的一个同学排到队伍前面领操。这样更便于学生统一动作节奏,使整个班级动作整齐。各班班牌必须放到队伍前面,同时学生校牌必须佩带规范。检查同学只要通过这些就能准确登记出学生姓名和班级,从而防止被查学生不配合工作的情况。
  3.每次课间操的组织由体育组负责。体育教师负责各路口的监督,防止学生发生拥挤,并保证集合迅速,教研组长统一指挥全校同学的整队,开始做操后,体育老师到各指定地点巡查。
  4.完善请假制度,对因生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参加课间操的同学必须有政教处出具的请假证明,且这些同学必须在教室自修。
  
  四、严格管理是关键
  
  我校对课间广播操质量一直要求很高,学生做操的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精神面貌更是受到许多来校参观交流老师的高度评价,现在学校课间广播操已经成为展示我校校风学风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结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做广播操纪律松懈、作风散漫,流于形式,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平时管理不够到位、要求不够严格。
  1.班主任、体育老师、值周教师到岗制度。每次课间操,各相关人员必须到指定班级指定位置工作:班主任到本班做操位置管理本班纪律。体育老师和值周教师到分配的地点监督管理。
  2.发挥学生会体育部成员的监督作用。学生会体育部是我校人员最多的一个部,体育部每年在新生中选拔一批学生充实到体育部广播操检查组,选拔以自愿申请、综合评价的形式,每个成员都肩负着监督、督促的重任,除了检查学生着装(衣服要扣好、不准带帽子、围巾、手套等),清点并登记好各班的做操人数外,对做得不好、不到位的班级和个人提出整改建议,如仍不能达到要求就做扣分处理,每人次0.5分,扣分列入班级三项竞赛考核,每次课间操后,体育部各成员马上集中汇总,对当天被扣分学生在公告栏公布。要求被扣分学生周六集中到体育组进行广播操纠正,不来者加倍扣分。同时要求被扣分者下周在指定地点统一做操。学校要大胆放权,鼓励学生敢于监督,一般新生工作都比较认真,管理也比较大胆。当然也要求学生的检查常随时轮换班级,防止个别检查学生讲情面情况发生,由于班级之间同学会相互监督,检查学生通常都会公正执法。
  总之,要改变一个学校的课间广播操的面貌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但只要我们充分意识到课间广播操的重要性,上下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几方面同时入手,不放弃目标要求的规格,并在完善中不断提高,相信课间广播操一定能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耘等.中学生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李伯黍,燕国材等.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新昌县新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根据图书馆的功能和特点并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当前图书馆主要职能之一的阅读指导方面展开了论述,阐述了图书馆阅读指导的内容,以及就图书馆如何进行阅读指导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 和谐社会 阅读指导     一、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与作用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供学习平台的图书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构
走进新郑市新华路办事处白庙范居委会,只要一提起居委会主任付书玲,无论干部、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似乎用尽溢美之词,也无以表达对她的钦佩和赞扬。谈论的不经意间都会不自觉地竖起
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其兴趣.
【摘要】课程调度的质量如何,对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施教学工作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乃至办好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课程调度在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课程编排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课程调度 高等学校 教学运行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程调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调度应既服务于教学,又指导教学。其工作涉及全体教师员工、学生和各项教学设施,有时会牵一发而动
自1998年起,四川、山西、广东、云南等省市的个别乡镇分别尝试着以乡镇长直选为重要内容的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并开展了诸多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大量学者深入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对近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择其要者加以综述,以期对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对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认同差异    乡镇长选举制度的改革
摘要 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能调动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增强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关键词 情景创设 兴趣学习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倡导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学环节,是用人单位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过程。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活动起来,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弥补学生书本知识的缺陷。研究艺术类学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高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之一。为了应对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解决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改革应努力做到:打好基础,注重实践,工学一体,形成特色,建立以实习基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