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导向,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工作岗位”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沿用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的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扩展版,有的是普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课程开发设计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重理论轻能力,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明显感觉能力不足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來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特色,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应具备实际会计工作必须的技能。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及完整性角度出发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仍然以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为主;从教学形式来看,仍然以教师、课本、课堂为核心,学生很难将大量孤立的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也无从深入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职业能力。因此,传统课程体系无法全面反映这一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从而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 。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重理论轻技能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都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但是,从结构比例上来看,大多数课程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课程比例较大,而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会计实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时间较短、实训场所的局限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性较多,不同教师讲授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提升的学生实践能力。
(三)难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会计岗位是一个对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要求较高的岗位。但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相似,课程体系相似,导致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缺少特色,很难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从而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由此带来的矛盾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的就业难度较大。
三、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根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目标,构建“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核心能力框架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中,必须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着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协同发展”的思想。
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①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②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③大局意识、团队协作和交际沟通能力;④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及正确的道德观;⑤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一定的人文修养;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⑦办公软件操作和电脑的基本维护能力;⑧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等。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结合实际的会计工作,笔者认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集中体现其综合素质,主要有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与其他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前提,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以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为前提,以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进行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特点的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在制定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等因素,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第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依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整合了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税收法规、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等。以上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先行后续、遵循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分别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完成教学,旨在形成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和“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
第二,进行有利于会计综合专业能力形成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较宽、较广的相关知识,开设了统计技术、电子商务、财经法规、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检索、交际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商业会计实务、证券投资、服务业会计实务、房地产企业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除了设置基本的、统一的政治、大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和素质拓展、形式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相连,主要分两种形式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外现场和顶岗实训。
会计专业的大多数核心课程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该课程的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如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等,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边学边练习,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上述实践教学任务都是与该学期的相关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在第四学期,大多数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后,设置了会计综合实训环节,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综合起来,进行为期四周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内容是以模拟企业为实训对象,用标准、真实的原始单据为记账依据,按会计准则首先对企业完成手工模拟实训;然后,结合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完成手工模拟实训向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转换,实现综合模拟实训的目标。通过会计综合实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判断的能力。
校外现场实训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全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由企业人员和实训指导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后期顶岗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招聘单位所要求的“一定的会计从业经验”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在真实会计工作环境下,提高了自身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后期顶岗实习的心理和条件准备;校外顶岗实训是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自行应聘的单位,进行为期18周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特点,学习各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它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配合了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总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质的提高而展开的。
四、结语
从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在逐年提高,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不同程度的认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上升。
参考文献:
[1] 洪连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州,2010
[2] 侯日敬,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 财会月刊,宁波2010
[3] 李雯,高职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江西,2011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会计工作岗位”能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4-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仍然沿用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有的是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扩展版,有的是普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压缩版,课程开发设计与职业能力培养脱节,重理论轻能力,使得学生进入社会后明显感觉能力不足 。因此,必须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來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没有全面反映高职教育的特色,难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应具备实际会计工作必须的技能。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从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及完整性角度出发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仍然以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为主;从教学形式来看,仍然以教师、课本、课堂为核心,学生很难将大量孤立的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也无从深入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职业能力。因此,传统课程体系无法全面反映这一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从而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 。
(二)课程体系的结构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重理论轻技能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按照其内在规律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都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技能环节。但是,从结构比例上来看,大多数课程基本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课程比例较大,而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小,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会计实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时间较短、实训场所的局限等原因,难以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性较多,不同教师讲授时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提升的学生实践能力。
(三)难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而会计岗位是一个对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要求较高的岗位。但是,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相似,课程体系相似,导致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缺少特色,很难形成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从而难以满足社会用人需要,由此带来的矛盾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的就业难度较大。
三、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根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目标,构建“基础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结合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核心能力框架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核心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中,必须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着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协同发展”的思想。
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①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②准确把握和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③大局意识、团队协作和交际沟通能力;④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及正确的道德观;⑤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一定的人文修养;⑥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⑦办公软件操作和电脑的基本维护能力;⑧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等。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结合实际的会计工作,笔者认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集中体现其综合素质,主要有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与其他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二)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前提,构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以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为前提,以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进行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构建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特点的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在制定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素、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等因素,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
第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依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整合了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税收法规、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等。以上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先行后续、遵循学习和知识应用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分别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完成教学,旨在形成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和“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
第二,进行有利于会计综合专业能力形成的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与渗透,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较宽、较广的相关知识,开设了统计技术、电子商务、财经法规、公司经营管理、信息检索、交际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实务、商业会计实务、证券投资、服务业会计实务、房地产企业会计实务、银行会计实务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除了设置基本的、统一的政治、大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心理健康和素质拓展、形式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相连,主要分两种形式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校外现场和顶岗实训。
会计专业的大多数核心课程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该课程的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如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岗位实务、存货会计岗位实务、薪酬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长期资产会计岗位实务、资金会计岗位实务、纳税会计岗位实务、总账会计岗位实务、会计电算化等,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边学边练习,有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上述实践教学任务都是与该学期的相关理论课程密切相关的;在第四学期,大多数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后,设置了会计综合实训环节,将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综合起来,进行为期四周的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内容是以模拟企业为实训对象,用标准、真实的原始单据为记账依据,按会计准则首先对企业完成手工模拟实训;然后,结合金蝶或用友财务软件完成手工模拟实训向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转换,实现综合模拟实训的目标。通过会计综合实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职业判断的能力。
校外现场实训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全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由企业人员和实训指导老师同时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后期顶岗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招聘单位所要求的“一定的会计从业经验”提供有利条件。学生在真实会计工作环境下,提高了自身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后期顶岗实习的心理和条件准备;校外顶岗实训是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自行应聘的单位,进行为期18周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并针对不同企业不同会计岗位的特点,学习各会计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作好心理准备,为实现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
上述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它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配合了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总体而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綜合素质的提高而展开的。
四、结语
从近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来看,会计专业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在逐年提高,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用人单位不同程度的认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上升。
参考文献:
[1] 洪连鸿,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福州,2010
[2] 侯日敬,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 财会月刊,宁波2010
[3] 李雯,高职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江西,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