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价值与现代化进程的交叉点上——关于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的若干理解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b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上。特别是毛泽东的晚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而摆脱了外来的控制与奴役,在民族自立的角度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时,广袤而贫瘠的国家也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和关键的抉择。
其他文献
《建设一个成熟的有战斗力的党》,是邓小平同志1965年6月14日、12月27日同亚洲一位共产党领导人两次谈话的节录。在谈话中,小平同志结合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深刻总结了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党的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献,富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重新学习这个讲话,不仅感到格外亲切,而且受到不少新的启示。
一 最近在少奇同志主持下,中央讨论了当前财政、信贷、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几项措施。少奇同志批评财政部的报告(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之前向中央提出的财政报告),是掩盖矛盾,而不是揭露矛盾的报告。我完全同意少奇同志的批评。
《李先念文选》的出版为党的文献宝库增添了新的篇章,为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的经验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我们编写了233条注释,共约4万余字。注释工作按照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力求全面地把握动态的历史,正确地解读革命历史文献,为读者提供可靠的历史信息。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李先念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反映了李先念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真理,不畏险阻,尽心尽力地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为亿万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
第2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自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照本法各条之规定,得组织下列各类合作社:
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到来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迅速发展,对手工业小资本家的改造问题也要求马上确定,闻时他们也积极要求走合作化的道路。现在根据北京,天津,潍坊等地报告材料拟出此提纲,供小组讨论的参考:
中央基本上同意并批准第四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的报告特批转各地,希认真研究并贯彻执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同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是必要的一课。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谈谈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经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便提上了新中国的议事日程。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在总的方面来说是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的,它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