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充满“文化味”的技术,提升课堂生命力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信息技术课上出“文化味”是指不能就技术讲技术,而要充分挖掘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和道德责任,在一定的文化视野中进行教学,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文化品位。
  反观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重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应用技术,但对凝结在技术上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的工具,缺失了最起码的文化味。
  我们对于课堂中文化味的追求,不仅仅是对于新课改和新形势的要求相契合,更是对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对于这样的有文化味的信息技术科,在提高课堂品位的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信心技术课程产生了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从而将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了享受的过程,对学生也进行了智慧的启迪。这样的课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通过教师进行有人文素养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也用同样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用带有文化的眼光去观察和体会生活,甚至去创造生活和理解生活。那么究竟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体现出文化味呢?
  一、凭借技术史料体现文化味
  历史是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素材,如果能将历史与课堂学习相结合,那么课堂之中就会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之中的这些辅助性史料,以小见大,将这些历史资料有机地运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些史料包括一些院士介绍、背景资料和研究的问题等等,引领学生在这些史料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类文明创造价值的风采,从而让学生对于科学技术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学生由内而外地欣赏和佩服这些科学家,从中学习到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二、经历“再创造”过程体现文化味
  信息技术学习的精髓所在是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出新作品,从而激发其心中那份难得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课堂上注重了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再造,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了课本上的固有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提炼生活经验,進行进一步的再创造,让学生由固有经验出发,带领学生创造出属于他们个人的字体。在这样一种人文气息浓厚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祖国文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会到了创作的愉快之感,从而产生了自信,学习任务也就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
  三、提高教师文化底蕴体现文化味
  信息技术教师普遍不重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要说去读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史子集,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哲学理论、教育理论和心理理论也懒得去学习。要知道教师是一个动态的职业,任何的浅尝辄止以及不思进取产生的结果只能是望洋兴叹。多读点书,多积淀一些文化底蕴,才能使自己的课堂不那么肤浅。有这么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运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上也是非常恰当的。那么思想从哪里来?当然我们可以从实践中来,而实践的机会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间接的获取别人的经验和理解,或者讲从阅读中来。只有读的书多了,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才能逐渐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进一步去创新。而在所有的阅读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里面涉及到的人生智慧、处世原则、育人方法以及物我关系乃是我们毕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总之,我们要善于利用技术史料,努力使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加强学科整合,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将那些充满着人文色彩的生活素材,加以一种极轻极淡的文化浸润和熏染,“润物细无声”地将技术思想方法融透至学生的思维深处,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地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出“文化味”。
其他文献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的、自觉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事情就有头有绪,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也渴望介入生活,更渴望自己的才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确认自
期刊
今天周三,晚上回到家里无所事事,随手翻着微信里的心灵鸡汤。QQ突然有消息提醒,打开一看是我所教班级的一位班主任在家长群中的一则通报:今天中午李某午休时间看生物资料,被值班教师记录。  我就是这个班级的生物任课教师,看到班主任的通报既感到不安又感到高兴。我们目前初三正在进行一轮复习,基本一节课复习一章,任务重,困难大,同学们能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巩固,为结业考试努力,这点值得为他们点赞。同时也希望孩子
期刊
一、有趣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英语对话的积极性  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要以有趣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英语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导入,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ay is ittoday?”,“Is everyone here to-day?”等。也可以指定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例如“:What color is L
期刊
究其本质,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通过对事物的假设猜想、不断证明、从而得出结论最后得以建立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过程。然而我国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传统的归纳推理,长此以往更是导致了对类比推理的忽视,从实际出发,两者相较而言,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传统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更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其探索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等可观优点,现总结如下。  一、类比推理的基本概括  (1)类比推理的定义
期刊
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各位家长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真是各出奇招,比如:加餐是最常见,孩子们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完成各种辅导班的作业;一些家长还会另外购买教辅资料,私自给孩子加量,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无疑给孩子们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失去了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快乐童年!所以我不主张孩子这样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课程以孩子们能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
期刊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究竟如何来践行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定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就是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比较直观地告诉孩子们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从而启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更有详细的阐述“数学是人
期刊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正确国际观的形成尤为重要,这对于学生在日后深造、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国际观能使学生更好地处理自己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从而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怀。  所谓国际观就是国际意识,或称全球意识,就是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不仅了解关心自己的国家,也了解关心其他国家,能从国际大背景和以世界普世价值来研究问题,明辨是非,分清曲直。下面我就对学生国际观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改革,初中生的英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全面的英语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听力的练习,教课过程中采用英语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力。一、初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问题  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有哪些。
期刊
一、激活氛围——灵动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带些诙谐幽默的文章,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展开了对小动物的描写,学生们对于这样的文章还是很喜欢,很爱读的。而且作者的语言描写那么生动,让人有一种百读不厌,想一读再读的感受。让
期刊
教学片段  学习《落花生》的过程中,出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  谈到“花生有什么好处时?”其中的“味美”,钟育睿提出异议:再怎么说,我就是喜欢桃子、石榴、苹果,不但外表美,那味道也不错!我就是不认为花生味美,我不赞成作者的这种说法。  (他这话一出,马上激起千层浪,很多学生持反对意见。)  学生甲:**妈妈煮的花生,里面有茴香、生姜等调料,特别香,很好吃,上次你不是吃了很多吗?你说味道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