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指导历史教学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uo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究历史运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时,我们应通过具体史实分析,揭示历史发展的特点,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力求通过历史学科学习规律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努力改进历史课教法以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法 ,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实的方法和能力 。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实剖析;历史观;教材处理;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 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 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上要求和原则说明,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指 导历史教学。下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剖析史实应注意偶然之中存在必然
  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 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人类历史发展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的。人类历史发展必然从低级走向高级,从原始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地区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如各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因为各自的主客观原因和特殊情况,所经历的各种社会形态在时间上自然存在差异,甚至是跳跃式的抑或反复的。时势造英雄,每当新旧制度交替时期,就必然会出现一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领袖人物、改革家等,至于是哪个具体人物、时间以及采取什么样的顺应潮流的措施或改革等则是偶然的。如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持久战, 总的过程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3个阶段,这是必然的,它是由敌我双方矛盾的根本特点及其 变化的总趋势决定的。但是,由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的具体时日,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最后胜利哪一天到来等等,又具有偶然性,它受着国际国内许多复杂条件的影响。总之,在研究历史运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问题 时,我们应通过具体史实分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符合偶然中包含必然,必然又通过偶然起作用这样一个辩证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历史发展的特点和本质。
  2 观察历史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历史现象表现得纷繁复杂,曲折离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露它的本质。怎样才能在教学中通过若干表象,去粗取精,分析总结,得 出历史的本质东西呢?古今中外的诸多历史现象虽曲折复杂,但它总是有规律可寻的,总是有内在的、本质的 东西存在。如古代世界史上,阿拉伯人从原始游牧民族直接通过建立国家过渡到封建社会,而日耳曼人是在摧垮了西罗马帝国后在其废墟上直接建立了封建国家,它们都未经历过奴隶社会阶段。表面看来,这是超越了历 史的发展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实际上,阿拉伯人也好,日耳曼人也好,在他们建立国家之前其原始社会 就已经开始解体,同时在征服比他们先进得多的民族时又善于吸取、消化他人的先进东西,进而才直接跨越了奴隶社会,建立了封建国家。也就是说,被征服先进民族实际上已为他们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搭起了一 座桥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能直接跨越一个社会的本质和内在 的东西。同样,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为什么历次的“农民革命总是陷于失败,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 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其本质就在于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因此也就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其结果也必然失败。近代亚洲各国,尽管具体情况各异,但民族资产阶级改 革或革命最后几乎都是失败,其本质原因也在于在这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妥协性,他们不可能彻底地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同样都是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什么秦汉时期是进步的,而明清时期却是反动的?实际上它的本质的东西就是前者是顺应民心,推动了历 史的前进,而后者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维护已趋没落的腐朽封建制度。同样都是实行科举制度,隋唐却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而明清则是钳制思想,摧残人才,本质也在于前者充分施展了知识分子才华,后者却 让文人禁锢于“四书五经”、八股文之中。通过比较以上这类表面相似的现象,就不难看出它们不同的本质, 也就出现了各自不同的结果。通过以上这类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处理教材应注意内容决定形式
  事物的内容决定事物的形式,内容通过形式来表现。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来确 定。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教材领悟准确了,才能产生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也才能得以优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吃透大纲和教材,然后根据每一课或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如教学某一章节的历史,我们首先应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然 后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明确哪些内容应精讲,哪些该深入展开,哪些又该让学生练,哪些内容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哪些内容又采用图表法、纲要法或者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录音、录相 等电教手段),哪些内容可以又采用参观(参观各种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事迹展览)等。总之,只有通过教师 的刻苦钻研吃透了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 指导学法应明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观动因是内因,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内 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根据内、外因这种关系,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 只是指教师的“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以此审当前的历史教学,便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以下2个误区:一种是认为教学方法的优化纯 粹是教师的事情,于是绞尽脑汁思考“教”的招数,脑子里盘旋的尽是怎样把学生“讲”懂,“教”会,片面 地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法”;另一种是教者也知道“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于是不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 和接受能力,一味强调学生的“自学”,采用“放羊式”教学,以为这就是“教学生学”。所谓教法,是指教 师依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发送信息、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所谓学法,就是学习学科知识的基 本规律、基本方法。教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学。就历史学科来说,具体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发挥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优势,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多种教学因素的优化组合,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从而使他们从“要学”变为“会学”。教学中力求注意历史学科学习规律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优化,努力改进历史课教法以适应学生掌握和运用学法 ,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史实的方法和能力 。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法,只有达到学生“会学”境界的教法才是好教法。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产生了对历史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了历史课的学法,教法的实施才能产生预期 的效应。
  (责任编辑 王昕)
其他文献
最近两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广大中小学教师热切关注。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也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所探讨的话题。以下是我走英语教学高效课堂之路的几点感受:  1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是“英语就是死记硬背”、“满堂灌”,故而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不良恶果。中学基础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转变“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看到它对提升教师、发展学生、活跃课堂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随之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为此,本文对引起广大同行共同关注和焦虑的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探索,以期帮助化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向前推进。  1 高中化学课存在的不良现象  1.1 课时增加现象风行  新课改规定: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
期刊
摘 要:在写字教学中努力发掘它的教育要素,精心构建,把写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心理素质、陶冶情操等结合起来,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做到的,这也是提高写字教学时效性的根本办法。笔者在写字教学中特别注重训炼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观察;分析;鉴别  1 学会观察汉字  要写好字,把字看清楚、看透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看得不清,信手泼墨,是写不出好字来的
期刊
摘 要:写一手好字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至关重要,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应从细节做起,从细节入手,采取教师示范、点面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写字水平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笔者通过实践,发现每堂课花10分钟练字,虽然不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文从导入、情景设计、问题策略和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注意难易度和角度;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贯彻学生自主的理念,坚持“两个起来”的原则,关注语文课堂细节。  关键词:教学艺术;提问;语文课堂  “上好每一堂课”,是每一个教师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提升的自身素养,课前文本解读的准备及设计、对学生及自己的“知己知彼”、兼顾全体学生以及课后的及时反思等,当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围绕一节课的中心议题展开充分讨论,正是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好方法。本文就数学提问的目的、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心理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实效性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原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要愿望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在需要,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改革。 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的开放和学习方法的开放性,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思考;教学方法  1 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犹如农民,其教学犹如田间耕耘:解读文本如同农民选种,只有用独到的眼光瞄准文本中有价值之处,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获得丰硕的果实,不然挑选不当,眼力不深,选的尽是瘪种,那就只能吃“荒年”了;课堂提问如同农民播种,只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方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其优游涵泳,不倦与思索,品尝到思想的快乐,这与农民播种何其相似,只有将种子播在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地之上,方可发芽生根,否则,即使结
期刊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所以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初中历史;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兴趣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之一,它能激发和引导人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讨事物的奥秘,能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