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流就是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旅游业的发展让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外国游客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旅游景点的翻译也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不仅是要传播信息,还要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让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感兴趣,使游客产生一定的购买欲望,愿意在这个地区进行消费。本文旨在研究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景点名称;导游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在走进中国,我们会在中国的一些大的省会城市看到很多的外国人,也会在一些中小城市看到很多外国人,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有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也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秀美的山川、壮丽的江河,这些都会吸引外国人前来旅游,当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时候,中国的旅游景点的翻译是怎样的呢?在旅游景点的翻译中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要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到景点名称的翻译中、导游词的选择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翻译中。
一、跨文化意识在景点名称翻译中的运用
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景点都是很注重为外国人服务的,景点的指示牌上都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观看,我上次和朋友去襄阳的唐城,看到上面的指示牌上有每个宫殿的名称,也是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但是它的英文版本纯粹是拼音拼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还有一些景点名称完全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翻译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很多景点的名称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翻译景点名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其中,要准确的翻译,要给外国人传达一个准确的信息,避免让他们产生错误的理解。
比如说,颐和园,有些人会在翻译的时候直接翻译成“Yi heyuan”,圆明园,有些人会在翻译的时候直接翻译成“Yuan mingyuan”这样的翻译就是非常直接的翻译,固然这种翻译外国人也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但是外国人并不能完全地感受到颐和园背后的文化底蕴。我们知道,圆明园的英文翻译是the old summer palace,颐和园的英文翻译是 the Summer Palace,这是因为圆明园和颐和园都是中国古代的夏宫,专门供皇帝和一些王公贵族在夏天避暑的地方,而圆明园的年代又比颐和园要久一些,故而在圆明园的翻译中加了一个“old”,大家感觉一下,这样的翻译是不是比直接拼音式的翻译要好很多,可以点明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二、跨文化意识在导游词选择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很多的导游词都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能够把一个景点描述的很美,导游词中一般都会引经据典,在导游词中加入很多中国的名人对它的评价,也会加入很多的历史背景的介绍,特别是,导游词中还有很多华丽的语言,还堆砌了很多成语,让导游词听起来非常的优美,也非常的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美的导游词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那些铺陈华丽的导游词该怎样翻译才能让那些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国人所理解呢,那些我们觉得信手拈來的名人,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天书一样,他们并不懂中国的历史。因此,在选择导游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要让外国人容易理解。
比如说,在介绍长城的时候,很多的导游词都会有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有关于长城的一些故事,像孟姜女哭长城之类的,我记得有一个导游词中是这样说的“八达岭长城两边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雾在山间缭绕,仿佛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站在长城上,可以听到禽鸟和鸣,可以看到溪流淙淙,给人感觉到处都是诗情画意。”这句话很美,但是想要用英文说出来就不太容易了,英文的导游词要内容清晰,给人感觉很好理解,里面的词语也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要让人感觉生动有趣。可以是这样的“The Great Wall,symbolizing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It is the longest defensive wall in the world.”这样就会很好理解。
三、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翻译中的运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我们提起古隆中,大家就会想到诸葛亮,提起长城大家会想到秦始皇,提到岳阳楼,大家会想到范仲淹;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历史事件,提到荆州,大家会想到“刘备大意失荆州”的事情,提到“马嵬坡”大家会想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美爱情。几乎中国的每一个旅游景点背后都有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一直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很好理解的,有些我们甚至已经达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但是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的外国人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为了让外国人容易理解,我们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把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比如说,提到圆明园,我们可以联系到雨果,提起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可以联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那首“love story”,还比如说,我们在给外国人介绍孔子的时候,外国人有些根本不了孔子,我们就可以采用类别的方法来介绍,把孔子类比成苏格拉底,让外国人明白孔子在中国的地位。
结束语: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中,我们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景点名称翻译中的运用,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导游词选择中的运用,还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翻译中的运用,要让外国人对旅游景点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肖乐.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杜壮丽.金华市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研究[J].科技风,2009(23)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旅游景点;英语翻译;景点名称;导游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在走进中国,我们会在中国的一些大的省会城市看到很多的外国人,也会在一些中小城市看到很多外国人,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有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国也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秀美的山川、壮丽的江河,这些都会吸引外国人前来旅游,当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时候,中国的旅游景点的翻译是怎样的呢?在旅游景点的翻译中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要将跨文化意识运用到景点名称的翻译中、导游词的选择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翻译中。
一、跨文化意识在景点名称翻译中的运用
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景点都是很注重为外国人服务的,景点的指示牌上都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观看,我上次和朋友去襄阳的唐城,看到上面的指示牌上有每个宫殿的名称,也是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但是它的英文版本纯粹是拼音拼出来的,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还有一些景点名称完全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翻译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很多景点的名称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在翻译景点名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其中,要准确的翻译,要给外国人传达一个准确的信息,避免让他们产生错误的理解。
比如说,颐和园,有些人会在翻译的时候直接翻译成“Yi heyuan”,圆明园,有些人会在翻译的时候直接翻译成“Yuan mingyuan”这样的翻译就是非常直接的翻译,固然这种翻译外国人也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但是外国人并不能完全地感受到颐和园背后的文化底蕴。我们知道,圆明园的英文翻译是the old summer palace,颐和园的英文翻译是 the Summer Palace,这是因为圆明园和颐和园都是中国古代的夏宫,专门供皇帝和一些王公贵族在夏天避暑的地方,而圆明园的年代又比颐和园要久一些,故而在圆明园的翻译中加了一个“old”,大家感觉一下,这样的翻译是不是比直接拼音式的翻译要好很多,可以点明颐和园和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二、跨文化意识在导游词选择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很多的导游词都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能够把一个景点描述的很美,导游词中一般都会引经据典,在导游词中加入很多中国的名人对它的评价,也会加入很多的历史背景的介绍,特别是,导游词中还有很多华丽的语言,还堆砌了很多成语,让导游词听起来非常的优美,也非常的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但是,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美的导游词在进行英文翻译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那些铺陈华丽的导游词该怎样翻译才能让那些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国人所理解呢,那些我们觉得信手拈來的名人,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天书一样,他们并不懂中国的历史。因此,在选择导游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要让外国人容易理解。
比如说,在介绍长城的时候,很多的导游词都会有毛泽东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有关于长城的一些故事,像孟姜女哭长城之类的,我记得有一个导游词中是这样说的“八达岭长城两边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雾在山间缭绕,仿佛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站在长城上,可以听到禽鸟和鸣,可以看到溪流淙淙,给人感觉到处都是诗情画意。”这句话很美,但是想要用英文说出来就不太容易了,英文的导游词要内容清晰,给人感觉很好理解,里面的词语也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要让人感觉生动有趣。可以是这样的“The Great Wall,symbolizing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It is the longest defensive wall in the world.”这样就会很好理解。
三、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翻译中的运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杰出人物,比如,我们提起古隆中,大家就会想到诸葛亮,提起长城大家会想到秦始皇,提到岳阳楼,大家会想到范仲淹;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生了很多有名的历史事件,提到荆州,大家会想到“刘备大意失荆州”的事情,提到“马嵬坡”大家会想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美爱情。几乎中国的每一个旅游景点背后都有一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一直接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我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很好理解的,有些我们甚至已经达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但是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的外国人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为了让外国人容易理解,我们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跨文化意识,把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比如说,提到圆明园,我们可以联系到雨果,提起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可以联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那首“love story”,还比如说,我们在给外国人介绍孔子的时候,外国人有些根本不了孔子,我们就可以采用类别的方法来介绍,把孔子类比成苏格拉底,让外国人明白孔子在中国的地位。
结束语:在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中,我们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景点名称翻译中的运用,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导游词选择中的运用,还要注意跨文化意识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翻译中的运用,要让外国人对旅游景点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肖乐.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杜壮丽.金华市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跨文化意识的研究[J].科技风,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