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课堂的效率?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 精心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有效的课堂,首先必须巧妙设计化学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从化学教学目标、任务出发,并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情况,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合适的预测。要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掌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这时应当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完成导学案预习作业,通过课前批阅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学情,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好。
(3)要熟读教材,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将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同时又要在头脑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当出现难点时教师怎样引导来突破难点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要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礎的学科,很多的结论和观点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在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例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在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如果用教材上的方法,则由于产生黑烟而干扰实验,如果将蜡烛放在燃烧匙点燃再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之后再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的话,则现象明显且便于观察。
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化学课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其反应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 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呢?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要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良好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感情真挚,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
(盐城市大纵湖初中)
一、 精心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有效的课堂,首先必须巧妙设计化学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从化学教学目标、任务出发,并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情况,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合适的预测。要制定出适合的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掌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这时应当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个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教师可以在上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完成导学案预习作业,通过课前批阅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学情,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喜好。
(3)要熟读教材,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将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同时又要在头脑中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当出现难点时教师怎样引导来突破难点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要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礎的学科,很多的结论和观点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在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例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在探究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如果用教材上的方法,则由于产生黑烟而干扰实验,如果将蜡烛放在燃烧匙点燃再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之后再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的话,则现象明显且便于观察。
二、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显示出强大的信息功能,为化学课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展现出新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运用文字、图像、声音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器官,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及其反应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可以加大传输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后,课堂教学的容量、教学的直观性、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性等得到了有益的提升,生动活泼的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春意盎然。如讲述有关环境污染、人工降雨等与生产生活联系的内容时,放映一些相应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拍摄一些相关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 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呢?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要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把教学的主动权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良好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感情真挚,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效率。
(盐城市大纵湖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