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及防范对策。
  方法:通过对比2011年1月-12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35位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优良程度及工作事故发生率,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防范对策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优良率分别为57.1%、85.7%,前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护理人员共发生38次事故,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后共发生23次事故,前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总结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风险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还可降低工作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人员 工作风险 防范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2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2-01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院各类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及器械的回收、清洗、分类、检查、消毒、包装、灭菌及发放工作 [1]。护理人员在清洗器械时,如果不注意防护可能造成损伤、感染,除锈剂、清洗酶、紫外线、高温高压、过氧化氢等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如何降低职业危害,是每个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 [2]。本文就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事故发生率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消毒供应中心35位护理人员全部为女性,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1.4±5.2)岁,工龄为10个月24年,平均工龄为(14.5±3.9)年。
  1.2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风险因素。
  1.2.1 紫外线对皮肤及眼睛有刺激,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后,会促进蛋白质的变性,继而引起皮肤红肿、起疱,眼睛受损。
  1.2.2 含酶除锈剂、清洗剂及含氯消毒液对眼睛有一定的刺激性,除锈剂还有腐蚀性,可烧伤皮肤。
  1.2.3 真空灭菌器属高温高压设备,夏季操作易中暑,还易造成烫伤。
  1.2.4 制作棉球、敷料等吸入的纤维微粒,可对呼吸道产生刺激,诱发喷嚏、鼻痒、喉部干燥异物感。
  1.2.5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技术是用于精密医疗器械消毒的的主要方法,所用的60%的过氧化氢氧化性较强,易渗入皮肤,造成皮肤的暂时性伤害。
  1.2.6 尖锐器械易划破护理人员手指等,造成感染及疾病的传染。
  1.2.7 随着科技发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机器设备不断增多,噪声也逐渐大,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工作人员易疲劳,易产生负面情绪。
  1.3 防范对策:经常组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本科室工作风险的相关知识,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本科室工作的危险性,主动做好防范工作 [3]。护理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时,需熟练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时间及消毒剂的作用、毒副反应,消毒时注意自身防护,穿防护衣、带防护口罩,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直接与皮肤接触的机会;拿取高温物品时需佩戴手套、面具,禁止皮肤直接与仪器及物品接触,以防烫伤;注保持消毒室内的空气流通,使空气内的消毒液浓度降低;应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消毒时要保护好眼睛与皮肤,穿好防护服才可操作,消毒完毕通风30分钟后进行其他操作;对于噪音较大的工作环境,最好在操作完毕后尽快离开,关上房门,减少污染。为防护生物风险因素可将供应室进行区划管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配好人流、物流,严格分区管理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时将防护服脱掉,回污染区时重穿防护服。回收污物时需加强防护,分类放置有传染病的利器及物品,被利器所伤后需及时消毒处理 [4]。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后两组护理人员感染意识的比较情况(%)
  由表1可见: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者9例,良者11例,差者15例,优良率为57.1%;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者16例,良者14例,差者5例,优良率为85.7%;采取有效防范对策前后护理人员感染意识优良率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优患者数+良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2.2 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前(2011年1月-12月)护理人员出现割伤22次、烧伤9、烫伤6次、鼻喉部不适11次,共计38次;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后(2013年5月-2014年5月)护理人员出现割伤10次、烧伤4、烫伤3次、鼻喉部不适6次,共计23次,前后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比较特殊,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多方面的威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应达到充分的重视,应从预防着手,加强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防护理念;采取多种途径及措施进行教育、学习,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医院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的危害性,尽量为其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完善防护措施及医疗设备,将伤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熊秀兰,钟琼,刘蓉蓉.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189-1190
  [2] 郑宏.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风险因素及有效的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262-263
  [3] 朱惠玉.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J].健康大视野,2014,22(4):324
  [4] 王卫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感染意识及感染控制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1):126、1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2.86%,对照组为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细致周到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给予周到和全面的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快速挽救患者生命、有效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重型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措施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9例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39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探究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
期刊
摘要: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临床护理要点和措施。  方法:对41例下肢DVT的病人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及护理。  结果:41例下肢DVT 的病人平均住院7-15d,肢体肿胀明显消退,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无1例出现股青肿及股白肿。患肢大腿周径平均缩小5.2cm,小腿周径平均缩小3.2cm。  结论:加强对下肢DVT的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 可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
期刊
摘要:本文就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气管切开 并发症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40-01  气管切开术是出现呼吸道阻塞的紧急情况下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胃癌手术患者共计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FTS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和恢复情况。  结果:  根据上述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2.3±9.8)d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研究,其中,实验组使用术后疼痛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vs66.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疼痛临床护理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护理对于肿瘤手术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肿瘤手术患者作为临床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以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行以护理措施后的应对方式以及希望水平的评分情况。  结果: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其应当方式及希望水平的评分明显优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75.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采用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