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受体突变引起新生儿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诊断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zwoain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炎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内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6个月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 d于2010年入院,8个月死亡。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父母和姐姐IL-10受体基因组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PCR扩增先证者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IL-10RA蛋白以及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予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

先证者及其兄均为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CA/GT,先证者反转录PCR产物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 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 p.C223S),两个突变均为新基因突变,患儿父母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先证者及其兄均为复合杂合隐性遗传突变引起。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先证者和正常者均可表达IL-10RA,但是IL-10RA下游功能明显缺陷,IL-10刺激后下游P-STAT3无表达。先证者PBMC予脂多糖+IL-10共刺激培养12 h后TNF-α为(2 100±356) ng/L,明显高于对照者[(200±50) ng/L,t=9.154,P=0.001]。IL-10对炎症的负反馈调节功能严重受损。

结论

IL-10受体突变能够引起婴儿早期IBD,包括新生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此型常规治疗效果较差,必须尽早诊断,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RISM)和小儿死亡指数评分2(PIM2)对危重患儿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收集PRISM和PIM2两个预测模型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来评估PRISM和PIM2对死亡和存活的分辨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预期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是否拟合。结果本研究纳入2012年8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从外院转入湖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在直立倾斜试验(HUTT)中血浆中介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9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12.4±3.1)岁;经体格检查和HUTT筛查的健康儿童32例为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6±2.2)岁。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连续实时监测心率及血压,并进行心电图检
目的分析儿童视神经脊髓炎(NMO)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例NMO及NMOS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和随访资料。其中女7例、男3例,发病年龄0.8~13.8岁,中位数8.9岁;病程1.0~18.5个月,中位数1.5个月。结果10例患儿中NMO 8例,NMOSD 2例为长节段扩展性脊髓炎;4例为单相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