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中国青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寄语青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早在1937年初夏,抗战烽火正浓,陕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谈话时,便将北方青年称为“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
  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12月27日,毛泽东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撰写按语,热情褒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1957年11月17日,苏联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带着浓重湘音的勉励,传入现场3000多名中国留学生、实习生耳中,更在亿万中国青年心间激起深远而恒久的回响:“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邓小平寄语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对青年团大加称赞,称其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有力助手。
  1957年5月1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以热烈祝贺,同时语重心长地说,用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这支青年先进队伍的名称,不只是巨大的光荣,也在中国青年的肩上放上了更为繁重的任务。他勉励共青团员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戒骄戒躁、克勤克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史上写下青年们的光辉的一页”。
  1978年的3月,春光格外明媚,刚刚从“十年冰封”中走出的中国,迎来民族的又一个春天。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开幕。面对十年浩劫后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鄧小平疾呼加速培养年轻一代科技人才。“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短短数语,成为鼓舞一代中国青年努力夺回失去的时间、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

江泽民寄语青年: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1991年深冬,南国厦门依然一派葱茏。12月19日一大早,江泽民就来到厦门大学看望师生。他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时而微笑颔首,时而凝神沉思。听完了学生们的心里话后,他说,今天,我要给大家交交心。青年要经受必要的锻炼。我也是当过学生的。一个人一辈子一帆风顺是没有的。经过一定的坎坷曲折,对自己的成长也并非坏事……看着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江泽民动情地说,党中央对青年一代是寄予厚望、充分信任和充满信心的。对你们要求严格一些,也是意在激励。未来世界谁主沉浮?就是青年一代。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对你们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胡锦涛寄语青年:当代青年无比幸运又责任重大


  2009年年5月2日,胡锦涛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谈到,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祖国为有这样的青年而骄傲,党和人民为有这样的青年而自豪!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当代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为青年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祖国建设的艰巨任务为青年大展身手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高尚品行。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党和人民坚信,我国各族青年一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更加壮美的青春业绩。”

习近平寄语青年: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告诫青年同志,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习近平对青年人寄予无限期望。
其他文献
近几年,以农家子弟为主要生源的县中异军突起,高考成绩骄人。县中实施的封闭式管理办法,严字当头,拼搏进取,执著坚韧的精神,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因素。   城市学生大都生活在较优越的环境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宠爱多于严教,享受多于挫折,祖辈父辈层层关爱,处处呵护。学生缺乏自理自立的客观环境,缺乏艰难困苦、人生不易的身心体验,不少学生怕苦怕累,缺乏毅力,缺少恒心、责任心,衣食无忧的成长经历使他们认为生
一是不急于散步  饭后胃处于充盈状态,运动会使胃受到震动,增加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而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对患有消化道溃疡和胃下垂的病人则会加重病情。  二是不急于吃水果  饭后立即吃水果,容易在胃内留滞,腐败变质,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不适。  三是不急于洗澡  饭后急于洗澡,周身的皮肤和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会使供给胃肠等消化
名校建筑专业毕业,却意外进入演艺圈  吴彦祖1974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祖籍上海,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心理学博士。他从小爱玩滑板,也爱听朋克摇滚、重金属、斯卡、饶舌等“地下”音乐。  18岁,吴彦祖以优异成绩考进俄勒冈大学攻读建筑系。那时他是全校的尖子生,在校5年,门门功课都拿A 或A的成绩,并获得建筑副修奖学金。  1997年毕业那年,吴彦祖打算花3个月来一趟背包旅行,没想到到香港没多久就囊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指出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全面转变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理念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千古不朽的美丽篇章。《过秦论》就是其中的一篇。怎么让学生在文字上更增些品味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我尝试着打破这一固定模式。  (1)有一个具体明确的“课旨”(教学目标)。解读这样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们不应该停留在一个点或者一个层面上,更不应该教条化。我们应该多角度地、继承性地分析学习这篇文章。这篇
词语在历史中的冷暖遭遇就如同世事一样难料,特别是在晚清这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社会变局之中。最近在读晚清书刊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词——不可思议。一九○○年前后,从严复到梁启超再到当时标新立异的科幻小说家们,写文章时都离不开它。  “不可思议”这个词虽然在晚清时髦,但它其实并不是诸多“新名词”中的一个,而是个古词,一开始是披着袈裟混进汉语里来的,由后秦的西来高僧鸠摩罗什所发明,出现在他译的《维摩诘所说经
读十九世纪的英文文献,凡言及《圣经》研究,总会出现“Higher Criticism”一词。这个当时学术界和文化圈所使用的高频词,译自德文,与“Lower Criticism”相对。这一高一低的两种批评,指的是什么?我们可以看看当时人的界定。美国《圣经》学者布里格斯(Charles Augustus Briggs)曾著有一部通论《六经考辨》(The Higher Criticism of the
用五年的时间品一杯“苦丁茶”    7月5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终于给闷热的香港带来些许清醒的味道。朱广沪起了个大早,尽管他是凌晨才上床休息的,但这是他习惯的作息方式。这个早晨对他来说多少有些不同,这一天,他将带领中国队出征马来西亚,这是他出任主教练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项赛事,也是对他最为重要的一次考验:进入四强,他将依然是主教练,继续带队冲击世界杯;无缘四强,他将直接卷铺盖回家。  对此,朱广沪已经
摘要:随着中学生性生理的发展,随之也出现一系列性心理的变化,如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性心理的朦胧性、神秘感和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等。对中学生性心理的调查分析,能使我们了解他们在进入青春期和第二性征出现后的心理状况,就如何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性道德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学生;性心理;健康;分析    在心理学上,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男女性别,即性心理角色的获得;二是性行为,
这个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的摆钟、座钟、闹钟的指针都停在了2时28分,十年间没有走动过。  10年来,“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昔日连片的板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城镇,以及蹒跚起步的新生活。地震的痕迹越来越淡,但在成都市建川博物馆的一角,“汶川大地震博物馆”依旧停留在10年前的模样。  开馆10年了,逾百万观众到访这里。有人沉默驻足,有人平静地复述自己在地震时的经历,有人只匆匆走过不愿抬头,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