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关注戏曲艺术同时也是关注人类文化、关注地方文化。植根于宁波的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属于花鼓滩簧声腔。最早在宁波及附近地区演唱,成为“串客”,1950年,这一剧种被正式命名为“甬剧”,从“田头小歌”到“对山歌”,直至逐步走向舞台艺术,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横街中心幼儿园,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对开展幼儿甬剧戏曲艺术教育责无旁贷。而且横街充满浓郁乡土风情,承载着诸多的民间故事。著名作品《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便是起源于横街当地,《田螺姑娘》、《半把剪刀》、《双玉蝉》等经典剧目也是曾经民间传唱的“流行曲目”。
一、甬剧发展现状分析:
时过境迁,如今的甬剧已没有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局面。50、60中老年逐渐淡忘、70、80年轻人似曾听闻、90、00新生代从未知晓。甬剧已陷入了低谷。为何会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内,对大班段100名宁波籍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甬剧知多少》,由数据中可以看出当代宁波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地方剧种的认知度极小,甬剧面临的市场萎缩与观众流失的程度不言而喻。(如下图)
调查: 甬 剧 知 多 少
年龄段 你知道甬剧是宁波地方戏曲吗? 你有曾看过几部甬剧?(数量) 你能说出几个甬剧著名演员名? 抽样人数
知道 不知道 没有 1部 2部 更多 不认识 1-2 3个以上
50、60中老年 90% 10% 0% 10% 10% 80% 5% 70% 25% 100
70、80中青年 54% 46% 21% 50% 25% 4% 48% 40% 12% 100
90、00青少年 7% 93% 100% 0% 0% 0% 100% 0 0 100
造成甬剧如此萧条的原因主要有:
1.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单调,没有多元化的选择,如偶有“热闹非凡”的戏曲表演将会兴致勃勃、有始至终的观赏并还能乐此不疲的看第二、三遍;如今,电视、电影、网络等高科技影象设备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冲击甚至取代了戏曲的鼎盛春秋,造成人们对更高质量艺术与美的追求,仅靠一方舞台、几块布景起家的甬剧很难经得起时代的挑战。
2.甬剧自身特定的艺术形式,限制了改革发展的模式及新元素的融入
学习甬剧必先会宁波方言,必先掌握特有的曲调、程式化的戏曲动作、舞蹈肢体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可见,甬剧艺术不像现代流行娱乐这么的通俗易懂,易于言表,易于接受。这也正说明传唱甬剧艺术本身未适应新时代,未及时将自己与时代结合,既脱离了民间土壤的滋养也脱离了观众。同时,繁忙的现代人已少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剧场欣赏戏曲艺术,而戏曲等舞台艺术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演员要求在剧场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缺少了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便成为其致命弱点。
3.甬剧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造成甬剧遗产濒临失传
社会对甬剧的认识热情很低,且在宁波仅有一个剧团的支撑,造成了甬剧演绎的新生力量的缺乏,出现断层现象,没有人才没有台柱,市场号召力也大为逊色。“剧团需要新血液,甬剧需要新突破”这是甬剧团负责人现今最迫切的心声。
二、探索甬剧园本化传承与发展途径
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鲜少出现戏曲类的教育内容。戏曲教育本身是一个时代本土文化的特定产物,它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和发展空间,而幼儿园的个性化发展恰恰需要文化支撑,本土文化土壤恰是最适于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对幼儿本身发展和幼儿园品牌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了解甬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查阅了相关的理论及政策后,我们尝试提出了甬剧进入幼儿园的途径及实施步骤。
1.注重普及提高,感受甬剧魅力
从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承模块分成全园幼儿教学及“竹之韵”甬剧团培训两方面展开研究。面向全体幼儿即让园内不同年龄段的每个幼儿都能接触感受传统艺术,热爱甬剧、愿意参与甬剧学习和表演。“竹之韵”甬剧团培训即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挑选园内中大班幼儿的精英,在日常行动研究、观察调查中找寻适合培育的甬剧小苗子,进行深入的强化培养,通过小票友的多元展现达到研究的最佳效果。
图示说明:
2.实践三个层面,发展甬剧文化
甬剧艺术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一个小剧种,它的音乐曲调丰富,表演手法独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甬剧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交融产生更富时代感的艺术产物,同时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使幼儿“在学习甬剧中体验快乐,在快乐表演中感受幸福”,我园计划通过三个层面来传承发展甬剧文化。
3.立足甬剧园本化,融入幼儿活动
甬剧进幼儿园的园本化过程是培养群众、扩大甬剧鉴赏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甬剧成为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学玩的内容,是提高幼儿甬剧爱好兴趣的关键。
第一,精心创设与主题相符的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注重隐性和显性、静态和动态,利用主题环境、区域活动的创设,将甬剧文化有机整合,渗透于一日生活及园所环境创设中。我们会对幼儿园的走廊、过道进行规划,张贴各种甬剧艺术家剧照、著名剧目图片,简单的甬剧小知识画图等,使幼儿置身于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同时还会创设甬剧表演专用室,提供表演服装、道具为孩子的自主性特色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第二,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班级特点,创设不同的甬剧特色环境。小班注重创设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特色环境,中班注重创设与友爱互助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大班可创设与分享合作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平时尽可能地利用墙面、空间创设班级主题环境,使每一个教室都有一块“甬剧天地”,让人一进入活动室就感受到甬剧艺术气息。同时根据班级特点,开设各具特色的戏曲活动曲,让幼儿能在活动区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修养。
第三,搭建成长小舞台,提供表演机会。每学期将开展“甬剧大擂台”、“甬剧知识抢答”、“你唱、我唱、大家唱”、“我是小小甬剧迷”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搭建艺术表演的小舞台,为园本课程特色资源建设谱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将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慰问、下乡演出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园甬剧培训的知名度。
第四,师幼共研学,升华甬剧思想内涵。甬剧学习不但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对于年轻的教师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新尝试。但教师实施幼儿甬剧教育必需具备一定的甬剧知识素养、甬剧教育设计能力、甬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甬剧教育评价与反思能力等。在每周的“竹之韵”甬剧团授课时空班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每学期2次邀请甬剧专家来园做指导。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从现在起,将幼儿园“摇篮时代”作为戏曲传承发展基地,将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 、交流方式 、表达方式及道德情操、喜怒哀乐的中国戏曲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学。努力将被边缘化的戏曲艺术重新推上大众化的舞台,重新映入群众的视线。也相信终有一天被号称“天下第一团”宁波甬剧团阔步行走于宁波文化的前端,成为传播浙东文化的使者,不断为宁波文化的发展创造契机。
横街中心幼儿园,作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对开展幼儿甬剧戏曲艺术教育责无旁贷。而且横街充满浓郁乡土风情,承载着诸多的民间故事。著名作品《天要落雨,娘要嫁人》便是起源于横街当地,《田螺姑娘》、《半把剪刀》、《双玉蝉》等经典剧目也是曾经民间传唱的“流行曲目”。
一、甬剧发展现状分析:
时过境迁,如今的甬剧已没有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局面。50、60中老年逐渐淡忘、70、80年轻人似曾听闻、90、00新生代从未知晓。甬剧已陷入了低谷。为何会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内,对大班段100名宁波籍幼儿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甬剧知多少》,由数据中可以看出当代宁波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地方剧种的认知度极小,甬剧面临的市场萎缩与观众流失的程度不言而喻。(如下图)
调查: 甬 剧 知 多 少
年龄段 你知道甬剧是宁波地方戏曲吗? 你有曾看过几部甬剧?(数量) 你能说出几个甬剧著名演员名? 抽样人数
知道 不知道 没有 1部 2部 更多 不认识 1-2 3个以上
50、60中老年 90% 10% 0% 10% 10% 80% 5% 70% 25% 100
70、80中青年 54% 46% 21% 50% 25% 4% 48% 40% 12% 100
90、00青少年 7% 93% 100% 0% 0% 0% 100% 0 0 100
造成甬剧如此萧条的原因主要有:
1.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生活节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单调,没有多元化的选择,如偶有“热闹非凡”的戏曲表演将会兴致勃勃、有始至终的观赏并还能乐此不疲的看第二、三遍;如今,电视、电影、网络等高科技影象设备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冲击甚至取代了戏曲的鼎盛春秋,造成人们对更高质量艺术与美的追求,仅靠一方舞台、几块布景起家的甬剧很难经得起时代的挑战。
2.甬剧自身特定的艺术形式,限制了改革发展的模式及新元素的融入
学习甬剧必先会宁波方言,必先掌握特有的曲调、程式化的戏曲动作、舞蹈肢体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可见,甬剧艺术不像现代流行娱乐这么的通俗易懂,易于言表,易于接受。这也正说明传唱甬剧艺术本身未适应新时代,未及时将自己与时代结合,既脱离了民间土壤的滋养也脱离了观众。同时,繁忙的现代人已少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剧场欣赏戏曲艺术,而戏曲等舞台艺术的固有属性决定了演员要求在剧场与观众面对面地交流,缺少了观众与演员的互动,便成为其致命弱点。
3.甬剧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造成甬剧遗产濒临失传
社会对甬剧的认识热情很低,且在宁波仅有一个剧团的支撑,造成了甬剧演绎的新生力量的缺乏,出现断层现象,没有人才没有台柱,市场号召力也大为逊色。“剧团需要新血液,甬剧需要新突破”这是甬剧团负责人现今最迫切的心声。
二、探索甬剧园本化传承与发展途径
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鲜少出现戏曲类的教育内容。戏曲教育本身是一个时代本土文化的特定产物,它有很大的探索价值和发展空间,而幼儿园的个性化发展恰恰需要文化支撑,本土文化土壤恰是最适于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对幼儿本身发展和幼儿园品牌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了解甬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查阅了相关的理论及政策后,我们尝试提出了甬剧进入幼儿园的途径及实施步骤。
1.注重普及提高,感受甬剧魅力
从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传承模块分成全园幼儿教学及“竹之韵”甬剧团培训两方面展开研究。面向全体幼儿即让园内不同年龄段的每个幼儿都能接触感受传统艺术,热爱甬剧、愿意参与甬剧学习和表演。“竹之韵”甬剧团培训即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挑选园内中大班幼儿的精英,在日常行动研究、观察调查中找寻适合培育的甬剧小苗子,进行深入的强化培养,通过小票友的多元展现达到研究的最佳效果。
图示说明:
2.实践三个层面,发展甬剧文化
甬剧艺术是用宁波地区方言演唱的一个小剧种,它的音乐曲调丰富,表演手法独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甬剧文化与幼儿园教育交融产生更富时代感的艺术产物,同时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使幼儿“在学习甬剧中体验快乐,在快乐表演中感受幸福”,我园计划通过三个层面来传承发展甬剧文化。
3.立足甬剧园本化,融入幼儿活动
甬剧进幼儿园的园本化过程是培养群众、扩大甬剧鉴赏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甬剧成为幼儿喜闻乐见、乐于学玩的内容,是提高幼儿甬剧爱好兴趣的关键。
第一,精心创设与主题相符的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环境。注重隐性和显性、静态和动态,利用主题环境、区域活动的创设,将甬剧文化有机整合,渗透于一日生活及园所环境创设中。我们会对幼儿园的走廊、过道进行规划,张贴各种甬剧艺术家剧照、著名剧目图片,简单的甬剧小知识画图等,使幼儿置身于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同时还会创设甬剧表演专用室,提供表演服装、道具为孩子的自主性特色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第二,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班级特点,创设不同的甬剧特色环境。小班注重创设与生活习惯有关的特色环境,中班注重创设与友爱互助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大班可创设与分享合作相关的戏曲特色环境。平时尽可能地利用墙面、空间创设班级主题环境,使每一个教室都有一块“甬剧天地”,让人一进入活动室就感受到甬剧艺术气息。同时根据班级特点,开设各具特色的戏曲活动曲,让幼儿能在活动区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修养。
第三,搭建成长小舞台,提供表演机会。每学期将开展“甬剧大擂台”、“甬剧知识抢答”、“你唱、我唱、大家唱”、“我是小小甬剧迷”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搭建艺术表演的小舞台,为园本课程特色资源建设谱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将更好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慰问、下乡演出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幼儿园甬剧培训的知名度。
第四,师幼共研学,升华甬剧思想内涵。甬剧学习不但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对于年轻的教师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新尝试。但教师实施幼儿甬剧教育必需具备一定的甬剧知识素养、甬剧教育设计能力、甬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甬剧教育评价与反思能力等。在每周的“竹之韵”甬剧团授课时空班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每学期2次邀请甬剧专家来园做指导。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文化艺术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从现在起,将幼儿园“摇篮时代”作为戏曲传承发展基地,将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魅力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 、交流方式 、表达方式及道德情操、喜怒哀乐的中国戏曲真正走进课堂、融入教学。努力将被边缘化的戏曲艺术重新推上大众化的舞台,重新映入群众的视线。也相信终有一天被号称“天下第一团”宁波甬剧团阔步行走于宁波文化的前端,成为传播浙东文化的使者,不断为宁波文化的发展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