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语文教育应抓住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阅读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语文阅读 阅读与欣赏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发展性阅读能力 研究性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看课外书才是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我们应在注重对教材的阅读与欣赏的基础上,立足更高点,放开视野,培养学生们自己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的兴趣与能力,鼓励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切实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相应提高其写作能力。
阅读就如在知识海洋里独立航行,那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做个好的舵手?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技巧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新颖有趣的方式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甚至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我在上《背影》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上投出一个人疲惫的背影,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使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讲《斑羚飞渡》之时,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已经被斑羚群飞渡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地补充一些相类似的有关动物界的感人故事,譬如蚂蚁、母狼等的故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自然无形中受益匪浅。
3、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对课内优秀作品的有效解读,授之以渔,并借机给学生们推荐可以用相关方法阅读的好作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
二、指导阅读教学的关键
1、用美的语言,激发“美”的情感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新时期的教师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按道理讲,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最美的、最有文采的,但现实的情形往往令人失望。回想起我校秦晓华校长在上《我与地坛》时就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给在场的所有师生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带动了全场情绪,达到了整节课的高潮,使课堂上的意境超越了文本本身的意境,师生间借助文本交换了许多可贵的关于生命的很多体验和看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的美妙瞬间,并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真善美的高峰体验!
2、以读带“说”,积累语言素材
在教学中,我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语文课前的小演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材料,给大家讲故事,并总结一些有用的成语及相关的近、反义词。我们还把相关的课文比如《皇帝的新装》或《泥人张》改编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不时地在课上结合课文展开讨论甚至进行辩论、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
3、突破旧式框架,打破“文章学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配套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内容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教参”,违背了新大纲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样实际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三、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用好比较阅读教学法
引导学生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研究性阅读既可从某种读本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综合几本读物的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对读本的内容作新的阐发,也可对读本的观点、材料提出质疑、否定和批判。
语文研究性比较阅读的内容极为广泛,凡是具有可比性的中外作家作品,都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阅读。例如《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白杨礼赞》与《松树的风格》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一种易操作的研究性阅读,是对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其异同的研究性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探究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新认识。可见,比较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的一种较为实用、易于操作的阅读方法。
2、注重发展性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
当今时代,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离不开阅读。从古至今,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可以说都是“读”出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再一次着重强调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
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曹蕾 出生:1980.2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中教一级
单位:徐州高级中学北校区(原四中)语文组
电话:18952205589 18796287897
邮箱:starlei1980@sina.com
邮编:221000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共建路好来花园7-2-501室
[关键词] 语文阅读 阅读与欣赏 多媒体与阅读教学 发展性阅读能力 研究性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看课外书才是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也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我们应在注重对教材的阅读与欣赏的基础上,立足更高点,放开视野,培养学生们自己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的兴趣与能力,鼓励学生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切实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并相应提高其写作能力。
阅读就如在知识海洋里独立航行,那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做个好的舵手?
一、提高阅读教学的技巧
1、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新颖有趣的方式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可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还可以由幽默、笑话切入,甚至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我在上《背影》这一课时,采用了悬念引入的方法:屏幕上投出一个人疲惫的背影,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使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讲《斑羚飞渡》之时,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已经被斑羚群飞渡的牺牲精神所震撼,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绘声绘色饱含感情地补充一些相类似的有关动物界的感人故事,譬如蚂蚁、母狼等的故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自然无形中受益匪浅。
3、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对课内优秀作品的有效解读,授之以渔,并借机给学生们推荐可以用相关方法阅读的好作品,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
二、指导阅读教学的关键
1、用美的语言,激发“美”的情感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新时期的教师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按道理讲,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最美的、最有文采的,但现实的情形往往令人失望。回想起我校秦晓华校长在上《我与地坛》时就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给在场的所有师生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带动了全场情绪,达到了整节课的高潮,使课堂上的意境超越了文本本身的意境,师生间借助文本交换了许多可贵的关于生命的很多体验和看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的美妙瞬间,并进行了一场有意义的真善美的高峰体验!
2、以读带“说”,积累语言素材
在教学中,我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语文课前的小演讲,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材料,给大家讲故事,并总结一些有用的成语及相关的近、反义词。我们还把相关的课文比如《皇帝的新装》或《泥人张》改编成课本剧,并自编自演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不时地在课上结合课文展开讨论甚至进行辩论、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
3、突破旧式框架,打破“文章学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盛行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一般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材配套用书《教学参考书》的“参考”内容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照搬“教参”,违背了新大纲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再有,习惯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中学语文教科书以体裁编组课文单元,学什么文体的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写作。这样实际是把阅读与写作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了一谈,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受到扼制,作文出现了千人一面,不使人卒读的现象。
三、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1、用好比较阅读教学法
引导学生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研究性阅读既可从某种读本的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综合几本读物的相关内容提出新的见解;既可对读本的内容作新的阐发,也可对读本的观点、材料提出质疑、否定和批判。
语文研究性比较阅读的内容极为广泛,凡是具有可比性的中外作家作品,都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阅读。例如《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孙权劝学》与《伤仲永》;《儒林外史》与《官场现形记》;《白杨礼赞》与《松树的风格》等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一种易操作的研究性阅读,是对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阅读比较,分析其异同的研究性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探究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新认识。可见,比较阅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的一种较为实用、易于操作的阅读方法。
2、注重发展性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不要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对阅读材料的识记和理解上,而要让他们对之进行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探究,并有所领悟和发现,进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这样,才会有个性的张扬,才会有创造思维火花的迸溅。
当今时代,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离不开阅读。从古至今,一切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可以说都是“读”出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再一次着重强调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
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真正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我要读”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曹蕾 出生:1980.2 性别:女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中教一级
单位:徐州高级中学北校区(原四中)语文组
电话:18952205589 18796287897
邮箱:starlei1980@sina.com
邮编:221000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共建路好来花园7-2-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