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摘要: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身心等综合、全面的发展;还可以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本文从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自主性、综合性几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作业 有效 兴趣 层次 开放 自主 综合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身心等综合、全面的发展;还可以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如何恰如其分的设计数学练习才算有效呢?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当她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我决定明天带你们去春游。春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春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
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层次性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开放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如:某超市有两种品牌的豆奶正开展优惠措施:①品牌的豆奶写着“商品大酬宾,每袋1.6元,买五送一”;②品牌的豆奶写着“×××豆奶每袋1.6元,八折出售”。小明正准备买10袋豆奶,他想请你来决定买哪个品牌的豆奶比较合算?为什么?
4 .自主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例如:一位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公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5、综合性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了《锐角和钝角》一课后,可以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教师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你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很多简笔画作品。跳远的、跳舞的、做操的简笔画。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崔允漷2009年
《浅谈作业设计》 叶火生2011年
《有效的作业设计》 刘琴 2010年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 华应龙 2007年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林兰英2011-9
关键词:作业 有效 兴趣 层次 开放 自主 综合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的练习可使学生牢固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在练习中不断提高数学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身心等综合、全面的发展;还可以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如何恰如其分的设计数学练习才算有效呢?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教育家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所以,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
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当她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春天到了,春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我决定明天带你们去春游。春游时大家都要带点心,这次春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
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层次性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稍差可选A。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②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③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此种设计可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开放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与现实性挑战性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如:某超市有两种品牌的豆奶正开展优惠措施:①品牌的豆奶写着“商品大酬宾,每袋1.6元,买五送一”;②品牌的豆奶写着“×××豆奶每袋1.6元,八折出售”。小明正准备买10袋豆奶,他想请你来决定买哪个品牌的豆奶比较合算?为什么?
4 .自主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为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例如:一位老师在单元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根据整理的内容设计阶段练习,分为三个阶段:一段——基本题,可参照例题编写;二段——变化题;三段——开放、实践题。并建议自己喜欢做的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自主性作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探究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增强了主人公意识。自主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5、综合性
教师要建立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精心设计出充满想象力的综合性作业,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潜能。
学习了《锐角和钝角》一课后,可以想到美术中的好多简笔画就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组起来的,因此给学生在黑板示范了一个,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一个站立的小人就画好了。教师激励学生:“相信你们一定能创作比老师这一幅更生动形象的作品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合作,互换角色,一个做动作,另一人画出来表示这个动作,并且说一说你画中用了哪几种角。学生兴趣盎然,创作出很多简笔画作品。跳远的、跳舞的、做操的简笔画。学生不仅能够把动作画出来,而且指出人物中的角的名称。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崔允漷2009年
《浅谈作业设计》 叶火生2011年
《有效的作业设计》 刘琴 2010年
《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 华应龙 2007年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林兰英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