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选材方法举隅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形形色色,写作题材颇多。可是,在他们的许多作文中,题材缺乏新鲜感,语言枯燥。因此,要学生闯过“独立选材关”,就必须教给学生作文的选材方法,培养他们的选材能力。
  一、善于观察,选取新颖的题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再现。要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两个鸡蛋不会一模一样”,常见的事,也会有它的新情况。例如《童年趣事》,笔者布置给学生用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去回忆往事,并要求他们要寻找新颖的题材。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些陈年旧事。可笔者惊喜地发现小明写了这样的题材:
  我记忆中小的时候对雪糕特别的情有独钟,天天想着吃,但又不能天天买。突然有一天被一碗饭激活了我的灵感细胞,那就是煮“雪糕”。
  你看,在一般人看来,煮“雪糕”是令人不可思议,可小明在小的时候就能联系生活现象大胆想象:一杯米就能煮出两碗饭,那么一个雪糕也能煮出好多雪糕。像这样平常中的比较新颖题材,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抓住这样的文章在班里及时讲评,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启发:只要善于观察,抓住新意去写,哪里都有写作的好素材。
  二、善于比较,选取突出的题材
  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对观察到的写作题材也不一样。作文时,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没有什么好题材写,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人云亦云,齐唱“流行曲”。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先选材后写作的好习惯,笔者有意组织他们比较一些题材,让他们知道怎样的题材才是突出的题材。像《我的老师》这样的作文题,每个年级的学生都会写的吧?难道每年都写同样的题材吗?笔者从教过他们的教师中挑选了其中的一位,结合这位教师的真实生活中选取了以下四项题材:
  题材1:梁老师工作勤恳,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后进生。
  题材2:梁老师对学生非常关心,每当某位学生有病时,总是关怀备至。
  题材3:梁老师病了,还照常给我们上课。
  题材4:身体较差的小健同学上课时经常抽筋,每次抽筋,梁老师总是给他按摩。
  通过比较,他们觉得:“工作勤恳”、“关心学生”、“带病上课”这些题材显然是平淡的,写出来跟别人写的差不多,这怎么能突出老师高尚品德呢?因而,学生认为题材4的材料比较好。因为这件事在班里发生的,每当小健发病时,梁老师总给他轻轻按摩,多像他的妈妈啊!这样突出的事例,怎能不去写呢!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从中认识了从第四种题材选取写作角度,既真实又新颖,与其他人的选材就不一样了。
  三、善于发掘,选取别人不知道的题材
  文章是给读者看的,作文时要有读者。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写的都是别人知道的事情,否则,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新意。因此,作文时要启发学生善于发掘身边的人和事,用心观察和体会,逐渐就就会发现独有的、有新意的题材了。例如,《我的同桌》这个题目,有一位学生作文时,同桌学习勤奋、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等题材都不选,因为这些事情大家都是共知的,别的学生可能都会写到这样的事情。他却选写了同桌保护生态环境的事例,这个题材就跟其他学生不一样,他写出来的内容就显得有新意了。又例如,作文题《这次劳动教育了我》,学生在学校里参加过的大扫除、植树、搬柴这些劳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但这是大家共有的题材。一位学生不写这些题材,而写了他跟爸爸到田里劳动的事,比较其他同学的作文,他的作品也就更有新意了。
  当然,学生发掘出来的材料不一定有意义,不一定生动可用。但可以作为选材的一种方法,掌握了它,就会有效地克服班内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
  四、善于“翻新”,选取有新感受的旧题材
  有的题材,别人写的次数多了,我们几乎不愿再看了,但如果像裁缝师傅把旧衣服做成新衣一样,把旧材料翻新用,我们不但爱看,而且认为已获得了新知,就会有快意之感。例如一位学生选取下面的题材:
  《愉快的回忆》——那年“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毕业班同学表演了许多节目,还一起吃食物,玩得十分痛快。
  “六一”儿童节活动,学校每年都举行,每位学生都不是第一次写了。由于那年天气关系,我们只好在班级进行。这位学生这次写,不是把重点放在表演上,而是重点写了他们吃食物那热闹的场面:我们有的同学吃食物,有的同学唱着《友谊之光》这首歌,嘻嘻哈哈,热闹非凡。他还写了自己的新感受:“这是我小学生活中最后的一个‘六一’儿童节,它不但给我过上了愉快的一天,而且使我们笑声中增添了友谊。”读着他的感受,并不使人感到老调重弹,反而觉得别出心裁。
  作文要“寫真”“写新”,是与选材有着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上一定要教给学生选材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的选材能力,那学生就能闯过“独立选材关”,写作的素质和水平就能得到提高,能使文章写出一番新意。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角色在班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引领者,是统帅角色。班主任通过自身工作的努力,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班风,进而影响全体学生,让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更多的成就。对于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来说,肩负的责任更重大。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发展还不成熟,很多事情要靠班主任来不断地教导。本文主要探讨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这一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发展虽然比小学低段学生有较大的提升,不过还是会在学习等诸多方面
【摘要】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城乡英语教学发展很不平衡,学生个性差异大,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各种主客观因素,学生的英语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偏弱,导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不甚理想。基于此,笔者从农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着手,探讨如何提升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阅
【摘要】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而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书写的姿势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孩子的书写习惯和书写质量。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策略,清晰、明了,简单、易操作,对于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有着非常实用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入学儿童;规范;坐姿;握姿  一、问题
根据和平县教育局工作安排和部署,我镇小学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学习和传达会议精神,认真领会其实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教学点基本状况,对今后发展管理研究相应对策。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对全镇的教学点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和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就农村教学点管理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一、教学点教师师资队伍目前的现状  (一)教学点的教师结构布局不合理,教师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1.年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人类的进步在于劳动,劳动改变生活,劳动创造价值,促进世界每天都在进步。从小培养学生解决劳动问题的能力,提升劳动素养,提高劳动技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引申到课外,巧妙运用数学知识,渗透劳动教育,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劳动问题,使得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科学融合,互相促进。  【关键词】巧用素材;巧用手段;巧用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图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示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可观的事物,可以将复杂的数学问题以图像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画图技巧与养成画图能力,以致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出发,对学生运用画图解决数学问
本报综合消息 3月10日上午,2021年春季学期全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在省教育厅召开,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曾声海出席会议。  会议总结了我省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工作的成绩,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五个抓紧”:一要密切配合,抓紧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发挥好专班联防联控机制作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二要举一反三,抓紧做好问题的整改,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逐条逐项落实整改措施
【摘要】白云区本土优质红色教育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只有有效利用,方能发挥其德育价值,从而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幼儿;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红色教育资源其自身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内涵,具有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幼儿优秀品德的作用。红色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只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利用,其德育功能才能有效拓展,并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
本报综合报道12月22~23日,以“和合相生,融合教育推进及支持策略研究”为主题的第二届粤港澳融合教育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指导,广东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广东狮子会、救世军港澳军区承办。  广东省教育厅李璧亮主任督学在致辞中表示,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省按照教育部的工作部署,着力
【摘要】班级管理如同治理国家,尽管千头万绪,事务繁多,但如果勤于反思、提炼和总结,运用诸如小题大做、冷静智取、多方调度、坚持不懈等个性化处理方法,无不贯穿自己的教育初心和用“心”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小题大做;冷静智取;多方调度;坚持不懈  先贤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后人对此句有多重理解,但意思大致为,治理国家如同烹饪菜肴一样,只要把握好调料、火候、动作的分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