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的呼唤——读陆蠡散文《囚绿记》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概括过散文表现生活的艺术特点:“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囚绿记》能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著、向上的激情。这是绿的呼唤。
  《囚绿记》是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陆蠡1938年在上海“孤岛”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全文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者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被“幽囚”的常春藤吧。因此他写下了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念、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忆述当中。
  《囚绿记》没有华丽、热烈的文辞,也没有激越飞扬的感情浪漫。它的动人在真切与平易之中。生动细致的描写交织着渗透其中的感情细流,撰写出绿叶上一首动人的诗。散文开卷,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苦夏,蛰居于斗室。而这“高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环境给人一种心理上的窒息感、炎热感。突然,作者笔锋一转,为我们在狭小、简陋的天地里,打开了通向绿色天堂的窗户:“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于是“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喜悦而满足”驱散了窒息与炎热,而“我”也在一片绿影里找到了“生命”、“希望”、“安慰”、“快乐”,它滋润了一颗等焦了的心,情不自禁对“绿”发出了赞叹。感情的波纹随着徐舒的描述荡开,使我们在平易中感受到作者急切的“恋绿”之情,急于去寻觅“恋绿”的真谛。
  看来“恋绿”的缘由并不复杂,“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绿”是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我望着这小圆洞”外的常春藤,犹如找到了生活中的伴友,心里充满着“爱和幸福”。一切孤独、困倦和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然而,散文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只是向我们表明“恋绿”的理由,而是真实、形象地为我们展开了“恋绿”情怀里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很自然地把我们引进了绿的世界,和作者一起开始了与绿叶的对话。
  人何以与自然界的植物进行交流呢?作家的写法既高明又朴实,一个平平常常的“看”字,却写得那样有情致:每天望着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卷须,攀缘绳索;看它怎样长出嫩叶,变青,变老;看它纤细的脉络、芽儿……接着是妙手偶得的一个“牵”字;由于爱绿叶,爱这代表生命的常春藤,忍不住从窗玻璃的空隙中把两支浆液丰富的柔条引进了房。他爱绿至极,即使它不了解自己的爱抚和善意,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但仍固执地还要“囚系住它”。在“看”和“牵”的行动变化中蕴含着作者深沉、真切的感情层次,而这种情感又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意念和审美追求。
  常春藤的枝条垂在案前了,按说文章到此也颇有一番境界和诗意了。然而,作者的心和寓于绿叶的感受又在下文得到质的飞跃:“幽囚的‘绿’,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来的方向。”来自细微观察的发现是客观生活中的真实,我们不由得为作家的细心所动。这些描写,为表现青藤的性格染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但更动人的是他从没有把绿叶当作冷漠的自然对象,而赋予它人的活力,视它为自己感情交流的“囚友”。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孤独、郁闷的“我”就是在“幽囚”的“绿友”“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生命力里得到解脱并激起去认识生活,追求生活的信念。
  散文不长,仅二千来字,但作者娓娓道来的“我的绿友”却给人无穷的魅力,朴实无华不甘禁锢执著向前的绿叶,有着其独到的审美价值和感召力。散文写作的视野仅斗室之外的尺幅之内,作者经过深入细致的描写,使散文反映的审美意义却非同一般。文章中只有点滴文字显现那是个黑暗的年代——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使故事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如烛炬点亮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即我们在作者恋绿——囚绿——思绿的行文变化中,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爱、所憎、所求,完完全全地了解了那个黑暗的年代。散文中那个“囚人”所居的那个环境是个富有深刻含义的典型环境,如果离开这个典型环境,那么“我”和“绿叶”的对话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文章的主题没有现在这样的深度。
  总之,陆蠡的《囚绿记》使我们看到了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美好心灵,以及在这种追求下他那善良的个性和朴实、亲切的文风。对今天的我们在挫折面前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这就是绿的呼唤。
其他文献
【正】 《诗经》本是一部产生于2500年前的诗歌汇编,自被尊奉为经后,长期以来未得到正确的解释,其中遭曲解最多的要数十五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那部分作品。现在说风诗
莎翁喜剧是莎翁戏剧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其悲剧创作,莎翁的喜剧创作更富有乐观和浪漫的基调,它们反映了莎翁的人文理想和对封建传统的反叛。其喜剧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大异于常,充满了智慧和活力,与中世纪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贬低大相径庭。她们的出现,丰富了莎翁的女性画廊。   莎翁喜剧中的女性是具有大胆叛逆性格的新女性,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中新兴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个性解
从不同处理方法、酶液pH变化等方面对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效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的4种不同处理试验中,以全株表面喷雾法处理的黄瓜黄化子叶黑星病的病情
【正】 师专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起点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本文拟从六和弦连接法探讨一下和声课的教学方法。 和声课进行到正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
利用天敌资源防治害虫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防治农林害虫的面积每年约67万~100万hm^2,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效果不够稳定,需和其它措施配
在我所从事的几年语文教学工作中,总感觉到自己备课与实际上课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案只是课堂实施方案,而实际课堂又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如何使自己的教案与课堂实际最大限度地缩短距离呢?我的体会就是要进行“课前预演”和“课后反思”。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绝不是上好课的保证,而“课前预演”正是为了保证上好课所进行的必要补充。针对所教学生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渴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设想,或者种种
长叶胡颓子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胡颓子春孢锈菌引起的长叶胡颓子锈病,使长叶胡颓子叶枯、落叶.长叶胡颓子锈病菌的重寄生茵Tuberculina sp.是长叶胡颓子锈病菌
利用pBluescripts构建巨大芽孢杆菌基因组文库,在ABP平板上测定酶活性,共有78株阳性克隆子具有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将酶活性表达较好的一株菌株进行序列测定.测定结果这个片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不断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并且在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本文在对医学生使用网络新语言的构词方式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网路新语言对医学生语
贾政是个孝子。他常常想办法哄老太太开心,虽然手法拙劣。中秋家宴上说笑话,他真诚地为了讨得母亲欢心,放下读书人的斯文,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的笑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因从没听见贾政说这样话,所以才笑”。可知,贾政作为正派读书人,平时是不讲的,但为了母亲高兴,也放下架子来讲这种低俗笑话,可谓“彩衣娱亲”之意。  贾政在教育宝玉的方法上,贾政与母亲是不一致的,贾母是溺爱,贾政是要严格管教。在鞭笞宝玉之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