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庆祝教师节是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体现。但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近年来,中小学生家长乘着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礼物的价码、档次都在不断攀升。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容许教师收礼,但家长与老师之间送与收的行为仍普遍存在。愈演愈烈的“送礼”之风为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师生关系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如何克服送礼现象,重构良好师生关系,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节送礼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经济、依法治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人际关系运作的基础依旧是“关系传统”而非“规则”[1]。在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今天,教育与外界的界限被模糊化,社会中的“关系传统”便乘机渗透到教育领域,影响教育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市场价值和经济手段也在异化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从一个特殊的高洁平台滑落到了世俗的利益纷争之中,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学校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正常关系被异化,从而滋长了送礼之风。
2家长思想认识的偏差
作为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动机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想通过送礼请客等方式表达于老师的谢意;另一方面,家长希望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希望老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照自己的孩子,为他们争取某些“不正当精神利益和不正当资格利益”[2]。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一些家长误读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把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迁移到教育领域,人为地使师生关系物质化、外在化,并且将礼物的贵重、稀有度作为衡量感情的基准,异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一旦有家长给老师送了礼,往往别的家长便会为形势所“逼”,身不由己,随大流,主观认为老师在普遍“有礼”的情形下不至于疏忽放弃自己的孩子,礼为主、情为次,这样无疑助长给教师送礼的势头。
3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教师都能爱岗敬业,担当为人师表的责任。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师德和修养。他们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教育水平差距也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便利用手中的稀缺资源,从家长手中谋取利益。更有甚者在教师节前会给学生一定的暗示,示意学生回家告之家长教师节要对老师有所表示。面对这种情形,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有所表示,这也一定程度造就了送礼现象。
二、教师节送礼之风的不良影响
1破坏教师和学校的声誉,影响教师形象
韩俞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中,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崇高的师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当前盛行的送礼现象确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亵渎,隐喻着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的世俗化与市侩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社会赋予了教师职业很高的道德期望,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以及所传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同时,学校被誉为知识的殿堂,如果学校通过家长谋取不正当利益,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源头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其知识殿堂的神圣美誉,降低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度。
2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剧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们都普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资源有限与不均的背景下,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能获得更有利的学习地位,盲目使用社会上的“人情关系”,竞相送礼,为的就是让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一旦教师收了礼收,便难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时,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更加显现出来,学生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教师权力的偏移将使一部分人受益,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享受到较高的荣誉,而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关照就会相对减少,甚至会漠视他们的存在,这一群体将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发展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这一恶性循环直接的后果就是,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少数人将更加“富有”,另一部分人却享有越来越少的教育资源,使教育不公平现象更加严重。
3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面临升学压力、职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本来教学工作就很繁忙的他们,面对家长们的送礼、请吃饭,对于他们来说是就是一种负担。一个班上几十名学生,如果家长都给教师送礼、请吃饭,那将花费教师大量精力。相应地教师或是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减少,或是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填,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工作。而且这种现象还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负担。面对着家长送来的礼物,如果不收礼,似乎不近人情,甚至有的家长会怀疑教师对孩子是否有成见;收了家长的礼物,正直的教师又会认为有违教师职业道德,从而带来心理压力。
三、遏制教师节送礼之风的对策分析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渐趋式微,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虽然正不断发展,但还很不够。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很多人对其进行误读,学生家长想用送礼这种方式,希望教师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对正常师生关系的误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的成功与否都要以一颗平和的心与他们交流总结,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哪怕是上课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稳固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家长的疑虑,使家长正确了解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从而遏制送礼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近年来,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甚至出现了家长伴读的现象,由此可见家长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家长明白,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国家已统一付给教师相应报酬。作为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是给教师最大的礼物。其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使家长信任教师,认识到即使不送礼,教师也会尽好教师的责任。最后,与家长沟通一定要坚持平等互信的原则,与家长进行良性互动。家长只要了解了教师的职责,教师的人格,就会在心理上肯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继而支持教师的工作,而不会通过送礼等物质的方式去谋取教育过程的特殊利益。
3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明白尊师关键在于是否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礼物的贵重与否。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与学生、与家长情感传递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并不一定要涉及物质利益,如给教师送一个卡片,发一个信息,组织一些活动,一句感恩知心的话,都是很好的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方式。在教师节前,教师应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动堵住送礼的源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4建立健全学校监督制约机制
在学校管理上,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重大事务,经费等应实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透明度。一经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开曝光,认真查处,使这些利用师生关系谋利的教育工作者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和社会成本。[3]同时,逐步建立教师的师德档案,让学生或者家长给教师以无记名的方式打分,把教师的师德一项列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奖、福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直接挂钩,最终遏制住送礼的不正之风。
一、教师节送礼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以来,市场经济、依法治国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人际关系运作的基础依旧是“关系传统”而非“规则”[1]。在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今天,教育与外界的界限被模糊化,社会中的“关系传统”便乘机渗透到教育领域,影响教育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市场价值和经济手段也在异化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从一个特殊的高洁平台滑落到了世俗的利益纷争之中,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学校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正常关系被异化,从而滋长了送礼之风。
2家长思想认识的偏差
作为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动机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想通过送礼请客等方式表达于老师的谢意;另一方面,家长希望拉近与老师的距离,希望老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关照自己的孩子,为他们争取某些“不正当精神利益和不正当资格利益”[2]。在这一动机的驱使下,一些家长误读了正常的师生关系,把社会上的人情世故迁移到教育领域,人为地使师生关系物质化、外在化,并且将礼物的贵重、稀有度作为衡量感情的基准,异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一旦有家长给老师送了礼,往往别的家长便会为形势所“逼”,身不由己,随大流,主观认为老师在普遍“有礼”的情形下不至于疏忽放弃自己的孩子,礼为主、情为次,这样无疑助长给教师送礼的势头。
3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
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教师都能爱岗敬业,担当为人师表的责任。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师德和修养。他们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且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教育水平差距也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便利用手中的稀缺资源,从家长手中谋取利益。更有甚者在教师节前会给学生一定的暗示,示意学生回家告之家长教师节要对老师有所表示。面对这种情形,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有所表示,这也一定程度造就了送礼现象。
二、教师节送礼之风的不良影响
1破坏教师和学校的声誉,影响教师形象
韩俞在《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中,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教师只有具备了崇高的师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当前盛行的送礼现象确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亵渎,隐喻着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的世俗化与市侩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社会赋予了教师职业很高的道德期望,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一套,背后做一套,会让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以及所传授的知识产生质疑,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同时,学校被誉为知识的殿堂,如果学校通过家长谋取不正当利益,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源头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其知识殿堂的神圣美誉,降低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度。
2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剧教育过程中的不公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长们都普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教育资源有限与不均的背景下,不少家长为了使孩子能获得更有利的学习地位,盲目使用社会上的“人情关系”,竞相送礼,为的就是让老师能多关照自己的孩子。一旦教师收了礼收,便难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时,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更加显现出来,学生两极分化更加明显。教师权力的偏移将使一部分人受益,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享受到较高的荣誉,而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关照就会相对减少,甚至会漠视他们的存在,这一群体将逐渐被边缘化,最终发展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这一恶性循环直接的后果就是,占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少数人将更加“富有”,另一部分人却享有越来越少的教育资源,使教育不公平现象更加严重。
3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他们面临升学压力、职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本来教学工作就很繁忙的他们,面对家长们的送礼、请吃饭,对于他们来说是就是一种负担。一个班上几十名学生,如果家长都给教师送礼、请吃饭,那将花费教师大量精力。相应地教师或是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减少,或是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填,影响教师正常教学工作。而且这种现象还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负担。面对着家长送来的礼物,如果不收礼,似乎不近人情,甚至有的家长会怀疑教师对孩子是否有成见;收了家长的礼物,正直的教师又会认为有违教师职业道德,从而带来心理压力。
三、遏制教师节送礼之风的对策分析
1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渐趋式微,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虽然正不断发展,但还很不够。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导致很多人对其进行误读,学生家长想用送礼这种方式,希望教师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是对正常师生关系的误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尊重信任学生,对学生的成功与否都要以一颗平和的心与他们交流总结,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哪怕是上课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稳固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消除家长的疑虑,使家长正确了解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从而遏制送礼现象的发生。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近年来,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甚至出现了家长伴读的现象,由此可见家长们都很希望自己的子女学有所成。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让家长明白,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国家已统一付给教师相应报酬。作为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是给教师最大的礼物。其次,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使家长信任教师,认识到即使不送礼,教师也会尽好教师的责任。最后,与家长沟通一定要坚持平等互信的原则,与家长进行良性互动。家长只要了解了教师的职责,教师的人格,就会在心理上肯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继而支持教师的工作,而不会通过送礼等物质的方式去谋取教育过程的特殊利益。
3教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明白尊师关键在于是否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礼物的贵重与否。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坚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与学生、与家长情感传递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并不一定要涉及物质利益,如给教师送一个卡片,发一个信息,组织一些活动,一句感恩知心的话,都是很好的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方式。在教师节前,教师应主动表明自己的立场,主动堵住送礼的源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4建立健全学校监督制约机制
在学校管理上,学校管理者对于学校重大事务,经费等应实行校务公开,增加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透明度。一经查处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开曝光,认真查处,使这些利用师生关系谋利的教育工作者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道德成本和社会成本。[3]同时,逐步建立教师的师德档案,让学生或者家长给教师以无记名的方式打分,把教师的师德一项列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奖、福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直接挂钩,最终遏制住送礼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