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中存在教学与生产相脱节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验室;校本教材;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聂琴,河南省鹤壁高级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从事机械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工作。
在大多职业院校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既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尽可能多地完成生产。解决好这个问题既可以购置实验设备充实自己的实验室,又可以生产其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从而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发展模式,使实训基地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在产品生产实训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校采取如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以供其兄弟院校参考。
一、建设蕴涵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
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的原则,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训设备、共享企业资源、改革实训模式、实现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完成设备选型和添置工作,改扩建一批重点实训平台或车间。在设计和规划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形成系列化、规范化,通过融入产业链,分包和承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战性”。二是在实训车间建设和布置上,注重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结合,改善实训环境,部分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实训环境的“真实性”。三是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则和“政府主办,院校承办,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共享”模式,在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形成建设主体多元化,相对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四是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备参与生产和技术服务能力,形成全真的实训环境。五是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和规范车间布置,将课堂建到车间,并结合学分制管理模式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部分实训项目和场地开发管理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六是贯彻综合区域性大规模的建设思路,开展区域内职业院校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转岗和提升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及技能大赛等,形成“资源整合、社会共享、市场运作”模式。
二、建立产品研发实验室,不断研发新产品、新设备
目前的设备状况虽然总体上比较先进,但与学校的教学要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根据教学要求对设备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以满足教学要求是一项重要任务。学校通过对学校教学设备的制造企業作了一些初步调研,发现,学校有能力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设备的改造,同时,动员学校的教师自己动手研究制作教学设备,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三、继续推进引厂入校,和企业结合共同开发生产产品
按照教学与经营并举的理念,对基地实行产业经营,形成一批产业基地。按项目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其具备实训和生产的双重功能。具体就是要建立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和产品生产线,主要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结合来料加工等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为企业加工零配件;学生以实训方式充分参与生产过程,达到在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组织生产的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又提高了设备利益率,实现产品和人才的双“产出”。我校和许多本地企业都有合作,这一模式由于是建立在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的基础上,所以,校企合作是大有前途的。企业在学校建立车间或工厂,关键是要保证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大局不被影响,合理分割生产利益,如果能够处理好这方面的一些关系,引企入校的模式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合教学实习大纲开发适用生产的校本教材
这项工作也是在新的环境建成以后顺势产生的。学校过去开发的一些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都不是建立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的,不是根据基地的情况,设计课程、组织课程的,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基地的优势,充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基地的条件,进一步开发课程和教材,使教学、实习、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为基地发展提供动力的一项工作,还是提高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优化专业内涵的一项工作,意义十分深远。
五、继续建设高水平且具有“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分期分批派遣现有人员到企业“挂职”学习、顶岗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项目论证、技术改进、产品营销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并鼓励他们考取高级技能证书;另一方面,学校还倡导从企业引进高级工、技师来担任技能实训教师,聘请一些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充实学校的专业教学队伍,使学校的教学团队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使教学与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验室;校本教材;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聂琴,河南省鹤壁高级技工学校,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从事机械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工作。
在大多职业院校中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在实验实习过程中既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尽可能多地完成生产。解决好这个问题既可以购置实验设备充实自己的实验室,又可以生产其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从而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发展模式,使实训基地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在产品生产实训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校采取如下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以供其兄弟院校参考。
一、建设蕴涵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
我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真设备、真产品、真环境”的原则,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训设备、共享企业资源、改革实训模式、实现内涵提升。校企合作完成设备选型和添置工作,改扩建一批重点实训平台或车间。在设计和规划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形成系列化、规范化,通过融入产业链,分包和承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增强学生实训内容的“实战性”。二是在实训车间建设和布置上,注重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的结合,改善实训环境,部分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实训环境的“真实性”。三是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则和“政府主办,院校承办,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共享”模式,在重点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形成建设主体多元化,相对独立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四是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备参与生产和技术服务能力,形成全真的实训环境。五是按照技能培训由浅入深的规律设置实训单元和规范车间布置,将课堂建到车间,并结合学分制管理模式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部分实训项目和场地开发管理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六是贯彻综合区域性大规模的建设思路,开展区域内职业院校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转岗和提升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及技能大赛等,形成“资源整合、社会共享、市场运作”模式。
二、建立产品研发实验室,不断研发新产品、新设备
目前的设备状况虽然总体上比较先进,但与学校的教学要求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因此,根据教学要求对设备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以满足教学要求是一项重要任务。学校通过对学校教学设备的制造企業作了一些初步调研,发现,学校有能力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设备的改造,同时,动员学校的教师自己动手研究制作教学设备,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三、继续推进引厂入校,和企业结合共同开发生产产品
按照教学与经营并举的理念,对基地实行产业经营,形成一批产业基地。按项目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其具备实训和生产的双重功能。具体就是要建立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和产品生产线,主要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结合来料加工等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为企业加工零配件;学生以实训方式充分参与生产过程,达到在生产中育人,在育人中组织生产的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又提高了设备利益率,实现产品和人才的双“产出”。我校和许多本地企业都有合作,这一模式由于是建立在企业和学校的双赢的基础上,所以,校企合作是大有前途的。企业在学校建立车间或工厂,关键是要保证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大局不被影响,合理分割生产利益,如果能够处理好这方面的一些关系,引企入校的模式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合教学实习大纲开发适用生产的校本教材
这项工作也是在新的环境建成以后顺势产生的。学校过去开发的一些工学结合的课程和教材,都不是建立在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的,不是根据基地的情况,设计课程、组织课程的,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基地的优势,充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益。根据基地的条件,进一步开发课程和教材,使教学、实习、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为基地发展提供动力的一项工作,还是提高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优化专业内涵的一项工作,意义十分深远。
五、继续建设高水平且具有“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学校分期分批派遣现有人员到企业“挂职”学习、顶岗锻炼,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项目论证、技术改进、产品营销和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并鼓励他们考取高级技能证书;另一方面,学校还倡导从企业引进高级工、技师来担任技能实训教师,聘请一些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充实学校的专业教学队伍,使学校的教学团队结构更加合理,从而使教学与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