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与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思品教师要通过心灵启迪,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以真情的投入,激发学生对《思品与社会》的兴趣。
一、思品课教学中的触景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最为丰富,激发学生情感必须有情景气氛的渲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景生情,以景激情,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将课文制成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图像再现情境,使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感悟理论的生活化,亲身感知。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介绍交通事故发生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观看交通事故的图片,从中感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关乎人的生命。观后可以组织一部分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在同学中采访,共谈遵守交通规则,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更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教学中运用幻灯、影音、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生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倍增。
二、思品课教学中的尽情激发,以情常趣
思品看似枯燥,其实不然,课文中蕴藏丰富的情趣,教师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由情趣发展到对课文的热爱,引发兴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学生情感的心弦是可以拨动的,思品课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思品与社会》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乐意接受,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1.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使思品教学活动化。思品课中,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表演完整的故事情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悟到思想内涵,增强社会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和能要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使道德认知不知不觉地化为实际行动。
2.师生、学生之间进行辨识,进一步明理。
思品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感性的认识,还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认识,深化明理。在课堂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辩论,可以使学生明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发道德冲突,营造学生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如《心中的110》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放学的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一个陌生的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从中得到启发,明白道理,明白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可能暗藏危险,不要忘了拨打110,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3.知行结合,注重实践。
思品课教学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外,还必须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参加实践活动,丰富感知,力求知行统一,形成坚强的道德信念,促进素质的提高。
现在许多儿童,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中,只注重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知道校内外的许多工作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劳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劳动者的尊重之心。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思品课教学中的触景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最为丰富,激发学生情感必须有情景气氛的渲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景生情,以景激情,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将课文制成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图像再现情境,使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感悟理论的生活化,亲身感知。例如《马路不是游戏场》,介绍交通事故发生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引发的,观看交通事故的图片,从中感知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关乎人的生命。观后可以组织一部分同学以小记者的身份,在同学中采访,共谈遵守交通规则,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更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
教学中运用幻灯、影音、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生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倍增。
二、思品课教学中的尽情激发,以情常趣
思品看似枯燥,其实不然,课文中蕴藏丰富的情趣,教师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戏情节、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由情趣发展到对课文的热爱,引发兴趣。
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传递。学生情感的心弦是可以拨动的,思品课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先入题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为切入点,感染学生入题,以真情教学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思品与社会》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乐意接受,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1.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使思品教学活动化。思品课中,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表演完整的故事情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悟到思想内涵,增强社会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和能要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使道德认知不知不觉地化为实际行动。
2.师生、学生之间进行辨识,进一步明理。
思品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感性的认识,还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提高认识,深化明理。在课堂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辩论,可以使学生明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发道德冲突,营造学生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如《心中的110》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放学的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一个陌生的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从中得到启发,明白道理,明白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情可能暗藏危险,不要忘了拨打110,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3.知行结合,注重实践。
思品课教学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外,还必须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参加实践活动,丰富感知,力求知行统一,形成坚强的道德信念,促进素质的提高。
现在许多儿童,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中,只注重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造成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唯我独尊,我行我素。
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知道校内外的许多工作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劳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劳动者的尊重之心。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