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获取知识,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科学课程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焦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方式之一。
一、科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1.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美国教育家萨其曼(Richard Suchman)认为: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探究未知的策略也可以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作为一种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宗旨的新型课程,有别于知识类课程的教学。它是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基本特征,因此,教学策略应体现发展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实践性。
理念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实施的是“探究性学习”,应对学习概念有新的理解,并确定现代学习观。
发展性。 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不同于仅吸收有专长的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科学探究”课是面向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做到差异发展。
开放性。“科学探究”课内容的设计,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形成研究问题。“科学探究”课程的实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调查、访问、实验等多种方法,自主搜集信息并對结果进行分析。总之,为学生的主动、自主活动、表现和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多样性。即科学探究过程的丰富多样性。不恪守某一既定的、刻板的程序,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即从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形成研究假设,到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研究阶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生动、有效的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像科学家那样去亲身经历失误、挫折和成功。
实践性。实践,意味着变革。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才能体验研究过程,体验成功与失败,提高科学素质。因此要努力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有关条件,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良好环境。
2.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区别
探究式学习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不同。探究式学习只是一种模拟的科学探究,它是以在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方法与规律,获得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思维品质,促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生成。因此,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通过一些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分析推断结论。当然,交流与合作贯穿于所有环节。
二、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持续地进入新的问题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而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其中的几条。
1.创新课堂信息的呈现程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在科学课堂上,要多安排几个探究性学习活动。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以及一些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科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施中,作为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制定好的探究计划或方案,认真观察、实验,获取信息、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获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同时,可以拓展性地进行一些思考,也可以提出一些后续的问题。
例如,在探究学习“密度”、“浮力”、“沉浮条件”等问题时,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验,如观察“把酒精、糖浆、食用油等(密度不同,不相互混合)液体倒入玻璃杯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到液体分层分布的现象,根据所获信息和数据初步得到实验的结果;又如在实验中,让学生在水中放入铅笔、尺子、橡皮、木块、塑料、石坡、铁块等,自然去发现密度不同的各种固体的沉浮情况。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根据物体的浮沉现象,初步总结出物体浮沉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了解概念的过程、从“现象到结论”的过程、从结论到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得到知识,也经历了过程,把握了方法,也有情感的投入,更让学生学会应用与思维,达到学习目标。
再如,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选取怎样的实施模式,才能测量出人体自身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让学生设计方案,自主实践与探究,从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将知识进行应用。
对城镇的学生来说,登楼梯比赛可粗测出学生的最大输出功率,人的蹬力可近似看作重力的大小,这可通过磅或称量出,楼的高度可用直尺、卷尺等工具一步步测出,登楼的时间可用手表、停表等测出,然后利用有关表达式初步计算出人体自身的输出功率。
对农村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比赛爬山或爬坡来粗测出他们的最大输出功率,人用力的测量方法同上所述,土坡的高度可通过测出坡度和坡长计算出,山坡的高度也可运用类似的方法,时间的测算也可类似前法,然后利用有关表达式初步计算出人体自身的输出功率。
2.创设新型的互动方式——体现课堂的民主性
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只有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当地进行引导与判析,而不是包办。并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要多组织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要倾听与包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也可以由此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教训。
比如研究“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命题时,有的学生是采用书本的实验,有的是进行了改进,用海绵或棉花来代替砂,有的用薄膜的破坏性试验来替代等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也要尊重学生的每一步实验,从中发扬民主,保护他们的对探究的内驱力,让他们有更大的激情去迎接挑战。
3.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深浅不一,教师对探究性的学习不应旁观,既要参与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计划的实施要提出建议,对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程序性、科学性要进行适当的提示,要鼓励学生的创造,要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去关注细节,并且要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活动质量,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法与过程,也让学生在这个交流平台中,获得自信心,得到肯定,促进学生可持续的思考与探索。
4.运用探究性学习的要义——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体验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知识,逐步建立科学创新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一个问题可能衍生出多个问题。比如以“用浮力的方式来测定某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命题为例,这里会产生一些等价的关系,沉浮条件、浮力的计算,也产生多种方法——计算方法、测定密度的方法,还有创新仪器的方法,等等。我们要将这些生成的东西转化为探究的命题,进行后续的探究性的学习,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之,课堂探究性学习在问题的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这样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科学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David A,Sousa.脑与学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赵强.建构与前概念[J].物理教师,2007(6).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科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1.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模式
美国教育家萨其曼(Richard Suchman)认为:科学家搞发明创造,探究未知的策略也可以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模式是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过程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临疑难情境,学会搜集和加工资料,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作为一种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宗旨的新型课程,有别于知识类课程的教学。它是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基本特征,因此,教学策略应体现发展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实践性。
理念上,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实施的是“探究性学习”,应对学习概念有新的理解,并确定现代学习观。
发展性。 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不同于仅吸收有专长的学生参与的课外科技小组,“科学探究”课是面向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引导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做到差异发展。
开放性。“科学探究”课内容的设计,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结合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形成研究问题。“科学探究”课程的实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调查、访问、实验等多种方法,自主搜集信息并對结果进行分析。总之,为学生的主动、自主活动、表现和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多样性。即科学探究过程的丰富多样性。不恪守某一既定的、刻板的程序,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即从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形成研究假设,到进行实证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研究阶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生动、有效的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像科学家那样去亲身经历失误、挫折和成功。
实践性。实践,意味着变革。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才能体验研究过程,体验成功与失败,提高科学素质。因此要努力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有关条件,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良好环境。
2.探究式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区别
探究式学习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不同。探究式学习只是一种模拟的科学探究,它是以在学习中用以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方法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方法与规律,获得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与思维品质,促进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生成。因此,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通过一些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分析推断结论。当然,交流与合作贯穿于所有环节。
二、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参与、认真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持续地进入新的问题的研究,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而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平台。在实践中我们归纳了其中的几条。
1.创新课堂信息的呈现程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在科学课堂上,要多安排几个探究性学习活动。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以及一些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科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施中,作为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制定好的探究计划或方案,认真观察、实验,获取信息、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获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总结,给出结果,并进行解释。同时,可以拓展性地进行一些思考,也可以提出一些后续的问题。
例如,在探究学习“密度”、“浮力”、“沉浮条件”等问题时,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验,如观察“把酒精、糖浆、食用油等(密度不同,不相互混合)液体倒入玻璃杯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到液体分层分布的现象,根据所获信息和数据初步得到实验的结果;又如在实验中,让学生在水中放入铅笔、尺子、橡皮、木块、塑料、石坡、铁块等,自然去发现密度不同的各种固体的沉浮情况。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根据物体的浮沉现象,初步总结出物体浮沉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了解概念的过程、从“现象到结论”的过程、从结论到应用的过程。学生不仅得到知识,也经历了过程,把握了方法,也有情感的投入,更让学生学会应用与思维,达到学习目标。
再如,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选取怎样的实施模式,才能测量出人体自身的最大输出功率?可以让学生设计方案,自主实践与探究,从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将知识进行应用。
对城镇的学生来说,登楼梯比赛可粗测出学生的最大输出功率,人的蹬力可近似看作重力的大小,这可通过磅或称量出,楼的高度可用直尺、卷尺等工具一步步测出,登楼的时间可用手表、停表等测出,然后利用有关表达式初步计算出人体自身的输出功率。
对农村学生来说,完全可以比赛爬山或爬坡来粗测出他们的最大输出功率,人用力的测量方法同上所述,土坡的高度可通过测出坡度和坡长计算出,山坡的高度也可运用类似的方法,时间的测算也可类似前法,然后利用有关表达式初步计算出人体自身的输出功率。
2.创设新型的互动方式——体现课堂的民主性
科学课堂探究性学习模式,首先强调的是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只有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才适当地进行引导与判析,而不是包办。并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要多组织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要倾听与包容,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也可以由此总结出一些经验与教训。
比如研究“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命题时,有的学生是采用书本的实验,有的是进行了改进,用海绵或棉花来代替砂,有的用薄膜的破坏性试验来替代等等。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也要尊重学生的每一步实验,从中发扬民主,保护他们的对探究的内驱力,让他们有更大的激情去迎接挑战。
3.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深浅不一,教师对探究性的学习不应旁观,既要参与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计划的实施要提出建议,对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程序性、科学性要进行适当的提示,要鼓励学生的创造,要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去关注细节,并且要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活动质量,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法与过程,也让学生在这个交流平台中,获得自信心,得到肯定,促进学生可持续的思考与探索。
4.运用探究性学习的要义——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概念和规律,体验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知识,逐步建立科学创新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一个问题可能衍生出多个问题。比如以“用浮力的方式来测定某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命题为例,这里会产生一些等价的关系,沉浮条件、浮力的计算,也产生多种方法——计算方法、测定密度的方法,还有创新仪器的方法,等等。我们要将这些生成的东西转化为探究的命题,进行后续的探究性的学习,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之,课堂探究性学习在问题的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这样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科学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David A,Sousa.脑与学习[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赵强.建构与前概念[J].物理教师,2007(6).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