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正在跑步进入中产社会,新中产这一群体的消费、投资理财、职业、家庭和价值观念等,会成为中国商业在未来20年中最重要的趋势和最大的机会。
从2015年开始,“吴晓波频道”已经连续做了4年新中产研究,调研10万余人,详细访谈500多位新中产,全方位探索这一人群的特征。近日,《2018新中产白皮书》正式发布,也让我们对新中产这一群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两年,新中产的话题很热,从消费到生活方式,从理财偏好到职业焦虑,再到热点事件中的舆论站位和价值观,新中产人群画像被描摹得越来越清晰。
但是关于新中产的数量,反而模糊不清。有很多权威机构曾测算过新中产的具体数量,但众说纷纭,差距很大。在他们的数据中,收入和经济是首要的衡量标准。
但在《2018新中产白皮书》的调研逻辑中,新中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定义,而是生活方式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相关数据来估算新中产的数量,或许更为合理,比如:
1.消费:出境游人数、汽车保有量;
2.理财:股票投资人数;
3.教育:高等教育人数。
按出境游估算
2.2亿,城镇人口占比26.9%
新中产喜欢出境游,是有闲钱、也希望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群人。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31亿人次。在这次的新中产调查中,接近60%的新中产有出境旅行经验,换算下来,新中产人数是2.18亿。
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为8.13亿,以此估算,新中产在城镇人口中的占比为26.9%。
当然,出境游的数据是人次,有的人一年出国多次,导致数据被高估;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则可能是几年出去一次,又导致数据被低估。我们姑且当两相抵消,新中产人数在2.2亿左右。
按股票投资人数估算
2.55亿,城镇人口占比31.4%
股民同样符合新中产调研的目标人群——大多数股民显然有闲钱来投资,它的数据和出境游同样透明,而且还不需要考虑人次。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今年8月,中国开户(不一定持股)股民人数是1.43亿。在我们的新中产调查中,有56%新中产投资过股票,可以粗略估算出中国新中产人数为2.55亿,占城镇人口的比例为31.4%。
按大学生数量估算
2亿左右,城镇人口占比24.6%
在访谈的新中产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大学文凭已经是一个贬值相当严重的“物件”,身边到处都是大学毕业生。这并不奇怪,从2015年开始,每年一半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是大学毕业生。
其实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多。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计算,迄今为止,中国普通大学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累计才有仅仅9000多万,加上目前的在学人数,共计1.2亿,在全体国民人口中占比不到10%。
另一种力量,则可能被忽略了一一成人高等教育。这一部分统计数据混乱,难以整体计算。
不过,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1亿。而截至当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共计1.05亿,两者差值6600万即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人数。也就是说,普通高校大学生和成人高校大学生的人数比为1.59:1。
以此比例类比换算,目前成人高校大学生约为7600万,加上1.2亿普通大学生,共计2亿左右,占城镇人口的比例为24.6%。
按汽车保有量估算
3.6亿,城镇人口占比44.2%
以上数据,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新中产的数量——总有一部分新中产没有被计算在内。
比如教育。作者的一位远亲,40多岁,是个企业主,虽然没有大学文凭,但是在职业、消费和价值观上却是典型的新中产。
另一方面,以上标准都是个人行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往往不会被计算在分子内,但却出现在分母上,导致新中产人数被低估。
买车作为家庭行为,则基本上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买房之外的第二大项支出,买车也是一个家庭中最大的“非必需型消费”——新中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相比于买股票、出境游和高等教育,买车则是更稳定的特征,有需求就买,买完之后数年都不会换车或卖车,有更强的指向性。
因此,若以单一指标来衡量新中产的数量,“买车”是更好的选项。
2018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29亿辆,去掉营运车辆,私家车保有量为1.8亿辆,并且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在增加。
考虑到有一部分家庭拥有不止一辆车,但比例尚不得而知,我们假设这一比例为50%(有不少家庭父母有车,成年子女也会另购车辆),则有车家庭大约为1.2亿。按照中国家庭户均3.02人,则有3.6亿新中产,占城镇人口的44.2%。
24.6%,26.9%,31.4%,44.2%,通过这些数字,本文大概能为中国新中产家庭在城市人口中的排位做一个预估。
新中产家庭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走在脱离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产社会的道路上。
明确新中产的数据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需求一侧,中国城市消费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产“美好生活”的诉求取代物美价廉的“必需型生活”诉求,所有据此而展开的商业逻辑都将重构。
其次,在供给一侧,崛起的新中产群体中,会塑造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本土化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并在未来20年中持续影响全球。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回答我国新中产是否已经成为主流。一个群体若在人口结构中占比20%,就已经举足轻重了。倘若超过40%,则意味着很可能是最大的子群体,成为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新中产这一群体的消费、投资理财、职业、家庭观和价值观等,会成为中国商业在未來20年最重要的趋势和最大的机会所在,不论对企业,或是对你我个人而言,皆是如此。
从2015年开始,“吴晓波频道”已经连续做了4年新中产研究,调研10万余人,详细访谈500多位新中产,全方位探索这一人群的特征。近日,《2018新中产白皮书》正式发布,也让我们对新中产这一群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两年,新中产的话题很热,从消费到生活方式,从理财偏好到职业焦虑,再到热点事件中的舆论站位和价值观,新中产人群画像被描摹得越来越清晰。
但是关于新中产的数量,反而模糊不清。有很多权威机构曾测算过新中产的具体数量,但众说纷纭,差距很大。在他们的数据中,收入和经济是首要的衡量标准。
但在《2018新中产白皮书》的调研逻辑中,新中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定义,而是生活方式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相关数据来估算新中产的数量,或许更为合理,比如:
1.消费:出境游人数、汽车保有量;
2.理财:股票投资人数;
3.教育:高等教育人数。
按出境游估算
2.2亿,城镇人口占比26.9%
新中产喜欢出境游,是有闲钱、也希望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群人。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达到1.31亿人次。在这次的新中产调查中,接近60%的新中产有出境旅行经验,换算下来,新中产人数是2.18亿。
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为8.13亿,以此估算,新中产在城镇人口中的占比为26.9%。
当然,出境游的数据是人次,有的人一年出国多次,导致数据被高估;而另一方面,有的人则可能是几年出去一次,又导致数据被低估。我们姑且当两相抵消,新中产人数在2.2亿左右。
按股票投资人数估算
2.55亿,城镇人口占比31.4%
股民同样符合新中产调研的目标人群——大多数股民显然有闲钱来投资,它的数据和出境游同样透明,而且还不需要考虑人次。
根据证监会的数据,今年8月,中国开户(不一定持股)股民人数是1.43亿。在我们的新中产调查中,有56%新中产投资过股票,可以粗略估算出中国新中产人数为2.55亿,占城镇人口的比例为31.4%。
按大学生数量估算
2亿左右,城镇人口占比24.6%
在访谈的新中产中,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大学文凭已经是一个贬值相当严重的“物件”,身边到处都是大学毕业生。这并不奇怪,从2015年开始,每年一半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是大学毕业生。
其实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多。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计算,迄今为止,中国普通大学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累计才有仅仅9000多万,加上目前的在学人数,共计1.2亿,在全体国民人口中占比不到10%。
另一种力量,则可能被忽略了一一成人高等教育。这一部分统计数据混乱,难以整体计算。
不过,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数据显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1亿。而截至当年,普通高校大学生共计1.05亿,两者差值6600万即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人数。也就是说,普通高校大学生和成人高校大学生的人数比为1.59:1。
以此比例类比换算,目前成人高校大学生约为7600万,加上1.2亿普通大学生,共计2亿左右,占城镇人口的比例为24.6%。
按汽车保有量估算
3.6亿,城镇人口占比44.2%
以上数据,都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新中产的数量——总有一部分新中产没有被计算在内。
比如教育。作者的一位远亲,40多岁,是个企业主,虽然没有大学文凭,但是在职业、消费和价值观上却是典型的新中产。
另一方面,以上标准都是个人行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往往不会被计算在分子内,但却出现在分母上,导致新中产人数被低估。
买车作为家庭行为,则基本上规避了这些问题。作为买房之外的第二大项支出,买车也是一个家庭中最大的“非必需型消费”——新中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相比于买股票、出境游和高等教育,买车则是更稳定的特征,有需求就买,买完之后数年都不会换车或卖车,有更强的指向性。
因此,若以单一指标来衡量新中产的数量,“买车”是更好的选项。
2018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为2.29亿辆,去掉营运车辆,私家车保有量为1.8亿辆,并且以每年3000万辆的速度在增加。
考虑到有一部分家庭拥有不止一辆车,但比例尚不得而知,我们假设这一比例为50%(有不少家庭父母有车,成年子女也会另购车辆),则有车家庭大约为1.2亿。按照中国家庭户均3.02人,则有3.6亿新中产,占城镇人口的44.2%。
24.6%,26.9%,31.4%,44.2%,通过这些数字,本文大概能为中国新中产家庭在城市人口中的排位做一个预估。
新中产家庭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走在脱离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产社会的道路上。
明确新中产的数据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在需求一侧,中国城市消费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产“美好生活”的诉求取代物美价廉的“必需型生活”诉求,所有据此而展开的商业逻辑都将重构。
其次,在供给一侧,崛起的新中产群体中,会塑造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本土化消费文化和流行文化,并在未来20年中持续影响全球。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回答我国新中产是否已经成为主流。一个群体若在人口结构中占比20%,就已经举足轻重了。倘若超过40%,则意味着很可能是最大的子群体,成为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新中产这一群体的消费、投资理财、职业、家庭观和价值观等,会成为中国商业在未來20年最重要的趋势和最大的机会所在,不论对企业,或是对你我个人而言,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