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失乐园》有两部作品,一是17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描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受恶魔撒旦引诱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乐园的史诗著作;二是日本现代著名的情爱作家渡边淳一的描写中年男女陷入不伦之恋,追求纯粹的爱而背离传统道德,背叛家庭,选择殉情的代表作,《爱的流刑地》也是他同类题材的著名作品。本文拟探讨其中隐含着的相似意象,以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 弥尔顿《失乐园》 恶魔意象 渡边淳《爱的流刑地》
一、约翰·弥尔顿与《失乐园》
1.弥尔顿与其爱情观
约翰·弥尔顿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弥尔顿一生追求纯洁的爱情,对爱情充满热情和期待:
“跟你谈心,我把时光全忘了,/忘了季节,和季节的变化,/也想不起了;清晨的气息最甜,多甜啊,/……/露珠闪闪;还是阵雨过后的泥土香,/那黄昏,温存,让人感恩;静悄悄黑夜,/她的夜鸟;以及月光下的散步,/或是那闪烁的星光,如果没有了你,/不会是甜的、是美的。”(《夏娃的爱情》)
由此可以看出,弥尔顿渴望纯粹的爱情,这种纯粹的爱情体现出他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忠贞、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是幸福婚姻和甜蜜爱情的基础。这一点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的婚姻爱情生活的描写中有所体现。
面对夏娃,充满阳刚之气,自控能力特强的亚当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温柔,他对夏娃说:“你是这一切快乐的唯一分享者,你自己本身就是比一切都可爱的。”他在得知夏娃被撒旦引诱,偷食伊甸园里的禁果时,也毫不犹豫地食下禁果,心甘情愿陪夏娃一同受罚。从此,亚当和夏娃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只管带我走吧,/我不会拖延的;与你同行,/等于同住此地;无你而住此地,/身虽无奈而心仍前行……”他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但他们依然坚持纯粹的爱情。
2.《失乐园》中恶魔的意象
《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具体而又可信。初看起来,撒旦与上帝为敌,诡计多端,是诗歌中罪恶的化身。但是,渐渐地,读者便发现撒旦其实是在追求自由,怀疑上帝的统治,对上帝的权威提出挑战。撒旦认为自己个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是一切行动的支配者,因此在撒旦这一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本主义的影子。这里的恶魔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渡边淳一与《失乐园》
1.渡边淳一其人
渡边淳一,1933年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位有博士学位的外科医生。1950年起,渡边淳一经常在一本同人杂志上发表作品,1965年,他以第一人称写就心理分析小说《化妆》,获“新潮同人杂志奖”;1969年,另一部小说《光与影》为他赢得“直木文学奖”;渡边淳一在写作方面,表现了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在日本拥有广泛而持久的读者。日本媒体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皆归因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
所谓“中间文学”,是日本文学中的独特品种,指介于晦涩的纯文学和浅直的俗文学之间的文学形态。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纯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渡边淳一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和愿望,那些无法用知性、理性的方式去处理的情感。他所叙述的很多事情和心理现象在现实的社会里很有普遍性,作品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2.《失乐园》中恶魔的意象
端庄贤惠的医学教授之妻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本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爱的辉煌和极致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为了返回乐园,永久地生活在乐园里,他们选择了去徇情。爱、性、死构成了渡边淳一笔下《失乐园》的全部元素,这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
渡边淳一把爱情当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追寻绝对的、完全纯粹的爱。渡边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描写那样一种纯粹的东西,并没有人将他们逼上绝路,爱情的双方是为了将巅峰的爱情永久地保留下来而选择死亡的,这种死亡不是悲壮的,双方看到了人生的虚无,因此单纯为了爱,而平静地相拥着选择了死亡。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所谓“恶魔”的意象,即指男女之间那种纯粹的爱。
三、成年人的“纯爱”
1.两部《失乐园》中恶魔意象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恶魔撒旦其实是追求自由的形象,認为自己个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一切行动的支配者。撒旦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初步的人本主义思想。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导致男女主人公背叛家庭、背离传统伦理道德,为追求纯粹之爱的永恒而走向死亡的“恶魔”实质上是忠实于自我,追求纯粹的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篇同名小说中“恶魔”意象具有本质共通之处,即表面都是背叛的恶,但实质都是追求自由、真爱的人本主义之光。
2.《爱的流刑地》中的“纯爱”
《爱的流刑地》中,人过中年的村尾菊治是一名过气作家,他的爱情小说曾经风靡全国,并因此被誉为恋爱小说的掌门人。但此后经年,菊治鲜有作品问世。在这个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时代,菊治很快被读者遗忘。 某日,菊治到京都收集素材,经出版社编辑介绍,他结识了自己的忠实书迷入江冬香。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冬香,从中学时代便迷恋菊治的小说。曾经怀着狂野梦想的她如今贤淑温良,与上班族丈夫和孩子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冬香的出现令菊治心有所动,他一面重新投入创作,一面频繁和这个有夫之妇幽会。每一次欢愉,都给菊治以新的灵感,而冬香则从中体味到难以名状的自由和极乐。原本普普通通的不伦之恋,随着对原欲追求的不断加深,他们逐渐走向危险的边缘……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年人的纯爱”呢?对此,渡边淳一语出惊人:“不伦之恋才是真正的纯爱!”真正的爱绝对需要灵与肉的完全统一。向来被世俗视为不伦之恋的婚外恋情正因为是没有未来的苦恋,才使得双方饱受灵欲的痛苦折磨,徘徊在情感与理智的边缘,进退两难。“这种苦恋没有婚姻带来的太深重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只是因为彼此相爱,碰巧对方又已经结婚罢了。这种被社会所不容的苦恋才是真正的成人之纯爱。”
当今社会处于新旧文化冲突,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离婚率逐年上升,中年危机加重,第三者插足等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正如渡边自己所说的一样,自己并非鼓励人们发生婚外恋,也不是故意为不伦之恋唱赞歌。只是希望现代人在看待感情问题时,能够忠实于自己最单纯的欲求,并给予男女间情感以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研究他人的情感历程,能为我们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以期为实现家庭稳固,社会安定,同时又尊重个人自由的良好愿望贡献一缕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周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十七世纪英国作家与知识的涉猎[J].国外文学,1981(04).
[2]王晓秦.失乐园创作思想试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3(02).
[3]裘小龙.论失乐园和撒旦的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84(01).
[4]赵烨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戚昳达.撒旦:上帝的影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崔春鹏人性的残缺和完满—论渡边淳一失乐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7]肖艳梅.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东京文学,2009,6.
[8]王秋华.渡边淳一小说失乐园略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
[9]丁燕.重尋生命的价值——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文教资料,2005(10).
[10][日]渡边淳,著.谭玲,译.失乐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4).
[11]徐舫州,谢璐.爱的流刑地:爱与杀的日本式迷恋[J].电影文学,2009(17).
关键词: 弥尔顿《失乐园》 恶魔意象 渡边淳《爱的流刑地》
一、约翰·弥尔顿与《失乐园》
1.弥尔顿与其爱情观
约翰·弥尔顿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弥尔顿一生追求纯洁的爱情,对爱情充满热情和期待:
“跟你谈心,我把时光全忘了,/忘了季节,和季节的变化,/也想不起了;清晨的气息最甜,多甜啊,/……/露珠闪闪;还是阵雨过后的泥土香,/那黄昏,温存,让人感恩;静悄悄黑夜,/她的夜鸟;以及月光下的散步,/或是那闪烁的星光,如果没有了你,/不会是甜的、是美的。”(《夏娃的爱情》)
由此可以看出,弥尔顿渴望纯粹的爱情,这种纯粹的爱情体现出他对婚姻和爱情的理解:忠贞、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是幸福婚姻和甜蜜爱情的基础。这一点在《失乐园》里亚当和夏娃的婚姻爱情生活的描写中有所体现。
面对夏娃,充满阳刚之气,自控能力特强的亚当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温柔,他对夏娃说:“你是这一切快乐的唯一分享者,你自己本身就是比一切都可爱的。”他在得知夏娃被撒旦引诱,偷食伊甸园里的禁果时,也毫不犹豫地食下禁果,心甘情愿陪夏娃一同受罚。从此,亚当和夏娃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只管带我走吧,/我不会拖延的;与你同行,/等于同住此地;无你而住此地,/身虽无奈而心仍前行……”他们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但他们依然坚持纯粹的爱情。
2.《失乐园》中恶魔的意象
《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具体而又可信。初看起来,撒旦与上帝为敌,诡计多端,是诗歌中罪恶的化身。但是,渐渐地,读者便发现撒旦其实是在追求自由,怀疑上帝的统治,对上帝的权威提出挑战。撒旦认为自己个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整个宇宙的中心,是一切行动的支配者,因此在撒旦这一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本主义的影子。这里的恶魔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渡边淳一与《失乐园》
1.渡边淳一其人
渡边淳一,1933年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是一位有博士学位的外科医生。1950年起,渡边淳一经常在一本同人杂志上发表作品,1965年,他以第一人称写就心理分析小说《化妆》,获“新潮同人杂志奖”;1969年,另一部小说《光与影》为他赢得“直木文学奖”;渡边淳一在写作方面,表现了非凡的天赋和丰厚的创作实力,在日本拥有广泛而持久的读者。日本媒体称他是“‘中间文学’第一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家”等等,所有的关注或评价,赞誉或争议,其实皆归因于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中年人情感纠葛的长篇小说。
所谓“中间文学”,是日本文学中的独特品种,指介于晦涩的纯文学和浅直的俗文学之间的文学形态。1995年9月1日开始,在《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小说《失乐园》,描写不伦中的纯爱,引起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渡边淳一关注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和愿望,那些无法用知性、理性的方式去处理的情感。他所叙述的很多事情和心理现象在现实的社会里很有普遍性,作品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2.《失乐园》中恶魔的意象
端庄贤惠的医学教授之妻凛子与某出版社主编久木在一次社交场合邂逅相识。工作狂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本与妻子不冷不热的麻木关系。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精神共鸣和感官的欢悦体验,爱的辉煌和极致使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意义。亲人的疏离与世人的白眼使他们秘密同居——偷食“禁果”的人被逐出乐园。为了返回乐园,永久地生活在乐园里,他们选择了去徇情。爱、性、死构成了渡边淳一笔下《失乐园》的全部元素,这是一部梦幻与现实、灵与肉、欢悦与痛楚相互交织的震撼心灵的杰作。
渡边淳一把爱情当做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尺,追寻绝对的、完全纯粹的爱。渡边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描写那样一种纯粹的东西,并没有人将他们逼上绝路,爱情的双方是为了将巅峰的爱情永久地保留下来而选择死亡的,这种死亡不是悲壮的,双方看到了人生的虚无,因此单纯为了爱,而平静地相拥着选择了死亡。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所谓“恶魔”的意象,即指男女之间那种纯粹的爱。
三、成年人的“纯爱”
1.两部《失乐园》中恶魔意象
弥尔顿的《失乐园》中恶魔撒旦其实是追求自由的形象,認为自己个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一切行动的支配者。撒旦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具有初步的人本主义思想。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导致男女主人公背叛家庭、背离传统伦理道德,为追求纯粹之爱的永恒而走向死亡的“恶魔”实质上是忠实于自我,追求纯粹的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篇同名小说中“恶魔”意象具有本质共通之处,即表面都是背叛的恶,但实质都是追求自由、真爱的人本主义之光。
2.《爱的流刑地》中的“纯爱”
《爱的流刑地》中,人过中年的村尾菊治是一名过气作家,他的爱情小说曾经风靡全国,并因此被誉为恋爱小说的掌门人。但此后经年,菊治鲜有作品问世。在这个更新换代极为迅速的时代,菊治很快被读者遗忘。 某日,菊治到京都收集素材,经出版社编辑介绍,他结识了自己的忠实书迷入江冬香。已是三个孩子母亲的冬香,从中学时代便迷恋菊治的小说。曾经怀着狂野梦想的她如今贤淑温良,与上班族丈夫和孩子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冬香的出现令菊治心有所动,他一面重新投入创作,一面频繁和这个有夫之妇幽会。每一次欢愉,都给菊治以新的灵感,而冬香则从中体味到难以名状的自由和极乐。原本普普通通的不伦之恋,随着对原欲追求的不断加深,他们逐渐走向危险的边缘……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年人的纯爱”呢?对此,渡边淳一语出惊人:“不伦之恋才是真正的纯爱!”真正的爱绝对需要灵与肉的完全统一。向来被世俗视为不伦之恋的婚外恋情正因为是没有未来的苦恋,才使得双方饱受灵欲的痛苦折磨,徘徊在情感与理智的边缘,进退两难。“这种苦恋没有婚姻带来的太深重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只是因为彼此相爱,碰巧对方又已经结婚罢了。这种被社会所不容的苦恋才是真正的成人之纯爱。”
当今社会处于新旧文化冲突,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离婚率逐年上升,中年危机加重,第三者插足等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正如渡边自己所说的一样,自己并非鼓励人们发生婚外恋,也不是故意为不伦之恋唱赞歌。只是希望现代人在看待感情问题时,能够忠实于自己最单纯的欲求,并给予男女间情感以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研究他人的情感历程,能为我们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以期为实现家庭稳固,社会安定,同时又尊重个人自由的良好愿望贡献一缕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周翰,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十七世纪英国作家与知识的涉猎[J].国外文学,1981(04).
[2]王晓秦.失乐园创作思想试析[J].外国文学研究,1983(02).
[3]裘小龙.论失乐园和撒旦的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84(01).
[4]赵烨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戚昳达.撒旦:上帝的影子[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崔春鹏人性的残缺和完满—论渡边淳一失乐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7]肖艳梅.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东京文学,2009,6.
[8]王秋华.渡边淳一小说失乐园略说.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
[9]丁燕.重尋生命的价值——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文教资料,2005(10).
[10][日]渡边淳,著.谭玲,译.失乐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4).
[11]徐舫州,谢璐.爱的流刑地:爱与杀的日本式迷恋[J].电影文学,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