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传统的行人航位推算(PDR)算法由于步长和航向累积误差导致定位精度较低,不能满足井下人员精准定位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间记忆网络(LSTM)个性化步长估计的井下人员精准定位PDR算法.首先采集井下人员运动中的加速度、陀螺仪惯性信息,解算每一步运动距离构建步长数据,通过离线训练获得井下人员个性化步长估计LSTM模型;然后在在线预测阶段通过矿用本安智能手机实时采集加速度、陀螺仪、地磁等井下人员运动数据,分别采用步伐检测算法、个性化步长估计模型获得井下人员运动步伐及每一步的步长,利用卡尔曼滤波融合
【机 构】
:
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的行人航位推算(PDR)算法由于步长和航向累积误差导致定位精度较低,不能满足井下人员精准定位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间记忆网络(LSTM)个性化步长估计的井下人员精准定位PDR算法.首先采集井下人员运动中的加速度、陀螺仪惯性信息,解算每一步运动距离构建步长数据,通过离线训练获得井下人员个性化步长估计LSTM模型;然后在在线预测阶段通过矿用本安智能手机实时采集加速度、陀螺仪、地磁等井下人员运动数据,分别采用步伐检测算法、个性化步长估计模型获得井下人员运动步伐及每一步的步长,利用卡尔曼滤波融合航向估计算法获得航向角;最后根据步长估计和航向角预测井下人员当前位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头窑煤矿采集井下人员运动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STM个性化步长估计的井下人员精准定位PDR算法对井下人员运动中的步伐检测精度为96.5%,步长预测精度为90%;在井下真实环境中的相对定位误差为2.33%,提高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的精度.
其他文献
含有高乳化基质比例的乳化铵油炸药是相对于传统重铵油炸药提出的一种新型炸药,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和可泵送性能.由于其乳化基质的比例较高,因此,基质黏度是炸药的重要指标.通过固定基质配方和乳化工艺等条件,采用改变油相材料制备不同黏度的乳化基质,研究基质黏度对新型乳化铵油炸药的爆炸性能、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基质黏度为11~22 Pa·s时,黏度的变化对新型乳化铵油炸药爆炸性能、储存稳定性影响较小.
以河源市江东新区的土石方爆破开挖工程为例,在复杂环境下采取深孔台阶控制爆破为主、机械液压炮机破碎为辅的施工方案,并采用逐孔单响起爆技术进行施工,控制爆破振动、飞石等有害效应,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爆后效果良好.
在富水区实施钻孔爆破作业时,水流量大,无法借助外力排水、阻水和隔水,周围的水源不断渗入孔内,给炸药下沉、封堵孔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杭州地铁6号线凤美盾构区间爆破作业时,在富水区爆破施工,通过采用含水炮孔快速填塞袋装料堵孔、竹笆与沙袋覆盖防护及搭设防护棚的形式,有效保证了爆破效果,实现了安全防护,效果明显,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余热利用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目前在节能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社会总能耗中工业能耗占比2/3,可回收利用余热总资源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0%~40%,可利用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工业领域节能对实现节能减排、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以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项余热利用项目为例,从前期方案的确定到后期方案的运行,分析余热锅炉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供同类项目借鉴.
大跨度溶洞爆破在我国工程爆破中很少遇到,其爆破难度大,施工复杂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凤凰矶石厂大跨度溶洞顶部爆破拆除为例,进行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采用微差爆破施工方案,确定爆破参数后对爆破方案进行爆破数值模拟计算,并将爆破后的实际情况与爆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经实践,爆破设计方案可行.
隧道Ⅳ级围岩光面爆破开挖通常采用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进行打孔,工人在打周边孔时往往受到架设凿岩机条件的限制,导致周边眼实际倾斜角度远远大于设计倾斜角度,使爆破作业难于按照设计施工,现场技术员难于监管,分析原因与隧道爆破设计考虑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较少,设计比较理想化有很大关系.为了使设计和实际更加契合,使设计方案更易于实现,提出了相对应的爆破开挖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爆破方案更有利于工人按照设计施工,有利于技术人员管理,同时爆破效果更好,为同类爆破作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提出了基于温度的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感知报警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等监测物体温度,使用甲烷传感器监测环境甲烷浓度;当物体温度高于煤矿井下环境温度和已暴露煤岩温度,并且高于环境温度和已暴露煤岩温度的物体数量较多、体积和面积较大,则判定发生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火灾或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进一步判别高温物体温度,若大于设定阈值,则判定发生矿井火灾或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反之,则判定发生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进一步分析甲烷浓度变化,若甲烷浓度迅速升高,则判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反之,则判定发生冲击地压
当前不少研究均得出煤层赋存原生CO气体的结论,但是未考虑钻孔施工过程中产生CO后被煤体吸附的可能.为探究西北地区易自燃煤层是否存在原生CO的问题,采用原始煤层原位钻孔探测方法进行原生CO探测试验.在未受采动影响的实体煤区域沿巷帮一字排开布置3个测试钻孔,钻孔密封后采用高纯N2置换密闭气室内气体,采用专用抽气泵抽取钻孔内气体,消除原位探测钻孔施工过程中煤体氧化产生CO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分析煤层原生CO来源可能性及其涌出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密闭钻孔内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密封后钻孔内O2和CO体
传统的带式输送机煤流检测装置中,核子胶带秤存在一定安全和环保隐患,电子胶带秤检测精度易受输送带张力、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基于超声波、线激光条纹、双目视觉等技术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存在实时性差、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行时间(TOF)深度图像修复的输送带煤流检测方法.通过TOF相机获取输送带运煤图像;对TOF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采用帧差法和边界跟随算法去除背景噪声,获得感兴趣的煤料区域;针对TOF深度图像因边缘处存在飞行像素噪声与多径误差噪声而导致的边缘信息不准确问题,提出强度图像引导的深度图像修
矿井无人工作区监控图像信息量较大,在图像的传输、存储阶段对硬件性能要求较高,造成传感器节点耗能增大、寿命骤减等问题,目前Gause、Bernoulli等压缩感知测量矩阵在重建矿井监控图像信号时精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帕斯卡矩阵的块状压缩感知测量(BPCSM)矩阵.BPCSM矩阵利用时域非均匀采样与分块思想,将多个相同的小尺寸帕斯卡矩阵以对角线方式排列,同时结合联合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矿井监控图像信号的压缩采样与重建,利用帕斯卡矩阵行元素有序排列的特点加强对图像信号低频段的采样,提高重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