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之我见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首先在德国出现的的一个资产阶级流派。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萨特则是存在主义在法国以至整个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不同存在主义者的政治态度、思想理论有不少差异,但作为存在主义者,他们的基本理论却往往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萨特的哲学活动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段时间进行的。当时的法国正处于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境况之中。大战中,法国处于法西斯占领者的铁蹄之下,广大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学生因此成了法西斯践踏的主要对象。“自由、平等、博爱”之口号也成了法西斯嘲弄的对象。战后,法国虽然摆脱了被占领状态,社会生产和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日渐富裕。然而,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危机并未消失,知识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人们越来越感到自己受物的支配了。总之,人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正是在上述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和流传的。
  二、存在主义与自由观
  (一)“自在”与“自为”。
  在萨特看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他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要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首先应从这两个概念着手。所谓“自在的存在”,就是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它自身并不具有意识,它是混沌的,静止的,不可描述的,无任何因果性、规定性的未知实体。
  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有人参与的存在,它们知道其自身,而且,没有这种认识,他们本身便不可能存在。所谓时间、空间和因果性、规定性、个体性、结构性,都是人与世界接触时主动存在的产物,是人的存在状态的反应,便是自为之存在。二者相比较,形象的就是植物和动物他们是自在的存在,完全是顺其自然的存在,而我们人类的存在则是渗入我们的主观意识的,就是人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做什么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植物和动物就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它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必然我们人类有刘胡兰什么的壮烈牺牲的战士,他们牺牲的时候会知道自己为什么牺牲,会选择自己牺牲的方式,但是动物和植物就不会,比如农民家养的牛羊,我们不能说它们会死的很壮烈。
  (二)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把“自为”,即纯粹的主观性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把它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并由此推导出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故而,“人的存在”被当作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源,它被认为是第一性的。基于此,萨特提出来著名的观点——“存在先于本质”。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人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主观性而存在,人的本质和各种特征都是后来由主观性自己选择和造成的。所以说,人世间并无纯粹的人类本性,因为上帝不存在,人世间没有先天的人类本性可言。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西。而物不同,他们自己无法选择和造就自己的本质。物的本质和特征是由人赋予的它的,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目的,通过意识的作用,使它们具有意义和价值,即是具有了本质,才作为物存在于世界上的。这就使人和物区别了开来,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强调了人的地位和作用。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去选择和创造自己的本质。从这点来讲,萨特的存在主义就是一种行动哲学。
  (三)自由观阐释。
  在萨特看来,“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任何规律的限制,它不断否定、创造和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所以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说人可以“有所不为”。拒绝,也是一种自由的权利。人有选择不做什么的权利,这是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由的。而人选择做什么的权利,是相对的,因为别人也是自由的,这样人就和他人永远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所以说“他人即地狱”。比如,你可以拒绝一次约会,享有这样的自由;但你不能选择跟一个不爱你的人结婚,因为人家不答应,你就无法享有这样的自由。萨特鄙弃那种人生的逃兵,鄙弃“不自由者”。当人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神就无法控制他们了。萨特自由观的另一特点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的存在就是对别人的自由的限制,尊重别人的自由是一句空话。他认为:“对别人施行宽容,就是使别人被强行投入到一个宽容的世界中”。由于萨特主张的是个人的绝对自由,因而必然导致每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的冲突。在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这种自由表现为一种排除他人和集体的自由。萨特没有正确指出如何实现自由,只认为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就是对自己的不断选择、不断创造,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是不需要什么根据,无标准可言。他的自由是主观的、虚假的,是不能分辨是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责任和人道主义阐释。
  萨特深刻的分析了人被判定为自由的原因:首先,上帝死了,没有天条法规供我们依据。个人没有了依靠,必须自己去摸索前行;其次,没有先天的人性,因而没有普遍的、大家共识的道德伦理教你如何去做,因而,你的意志是绝对自主的。最后,世界是荒谬的,无所谓必然性,故而没有谁能给个人提供普遍的价值标准。但是萨特认为,人既然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行动和价值承担全部责任。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存在不实孤立的、纯粹的,而总是处于某种境况之中。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一切人负责,这就是人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萨特把存在主义变成了一种人道主义。
  我们从萨特身上能够看到一种悲天悯人的崇高责任感。萨特宣扬自己的哲学是要拯救危难中的全人类。并非一种东西越科学,越是真理,就越能解救人类。事实上,现代科学创造的文明和财富反倒成了支配人、奴役人、异化人的负面力量。它使人的物质生活更加满足,却造成了人类精神上的更大的空虚。科学否定上帝,否定了普遍的人选,是人类在精神上自由得无所适从,这种轻视人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这种轻视人类的道德、约束通向绝对的功利,道德必须对自己有利,否则道德便一文不值,便会被抛弃。人类的道德就此沦丧。人们被享乐、拜金、利己的思想所左右、吞噬,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要么平庸、沉沦,要么唯利是图,丧心病狂。
  萨特从悲观的深层本质中引出了乐观的行动,让个体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让这种自由变成主动,去创造,去负责,去营造全人类的人道观念,存在主义哲学不过是一个通往秘密高地的梯子,当我们通过它到达了目的地,梯子便被我们抛在了身后,停止了对领悟者的指导意义。萨特并没有用自己的存在主义反对人类理性和客观真理,而只是把他的存在主义视为一种思想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崇温等著.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人民出版社,1982.
  [2]让-保罗·萨特著.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安延明译.萨特[M].工人出版社,1987.
  [4]张永谦著.哲学知识全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编辑郑云东)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众所周知,礼仪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交往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送礼,作为交际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因文化差异,各国对礼仪的理解各有差异,送礼的习俗和禁忌也各有不同。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本文从“送礼”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具体比较中西方有关送礼的习俗,禁忌和对礼仪的不同理解,探究其深层文化根源,从而进
期刊
本文选取卫生机构 、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这三个基本指标,从人口分布的角度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深入分析2008年济南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  一、对济南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已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但伴随之而来的汽车故障,也成为摆在公众面前的一道难题。2011年1月28日,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丰田汽车公布了其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41.8万辆(含丰田、大发及日野的销量),继续稳坐全球车企第一宝座。但与此同时,有关丰田系列轿
期刊
一、高校联合办学的兴起与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高校规模的逐年扩张,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形式、管理体制、招生就业等各方面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间联合办学的模式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的跨校教育模式。  高校联合办学这种新形式的跨校教育在我国正日益兴起,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趋势。今后其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其
期刊
一、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风气不浓,没有形成一股合力。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学术风气不够浓,馆员能自觉自愿进行学术研究的风气还比较淡薄,大部分受功利驱动,往往在晋升职称或晋级时才忙于撰写文章,一旦功成名就,就放松了学术追求和业务上的提高,以至几年不见发表一篇文章;搞学术研究的仅仅限于馆内部分人,没有形成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一切学术研究活动的展开,完全靠馆员的自觉行动,缺少统筹管理和
期刊
这份试卷的考试对象是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某级某班的全体学生,考生一共26人,考试目的是为了考察考生在半个学期以来的高级英语的学习情况。对这份试卷进行的信度分析主要依赖SPSS软件,难度和区分度的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
期刊
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主要实现各高校教师、教学设备仪器、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共享,以此来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地方性区域特点,建立一套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实际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教育园区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有效管理和运作模式,并进一步阐明大学城内校际网络共享资源知识产权的限制和共享的关系、优质教学资源的协作模式和共享机制。  一、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教师资源共享就是
期刊
一、我们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农业一方面带来了传统农业不可比拟的效益,同时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甚至是大气和地下水污染。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直接影响着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另外由于农村循环经济没有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农业废弃物的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养殖畜禽粪便)。每年
期刊
一、范畴的来源  康德首先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表中找到潜存于知性中的四类十二范畴的。康德寻找和发现纯粹知性概念就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入手的。形式逻辑的判断是在通过分析而形成普遍概念以统摄不同的表象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所以这些判断也都应当是分析判断。形式逻辑只管把判断作为现成的进行分类。与此相反,先验逻辑必须深入探究形式逻辑置之不理的问题。康德认为,形式逻辑只能通过分析把各种表象归于一个概念之下,先验逻
期刊
一、明确引进目的  就很多高校而言,大多数引进外教的目的其实并不明确。因为它们对于学校的资源并没有进行认真的整合,引进外教,也仅仅是出于吸引学生,或者凸显自身的专业性。而不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外语能力发展出发,也不去管自己是否有请外教的必要性。所以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只是单纯的将外语课砍出一节来给外教上,对于这节课的指导、要求、检查、考评一概不管。  二、严格聘请程序  就高校的外教组成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