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素养与写作兴趣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素养;写作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方法,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思维能力即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事物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在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结合具体内容并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在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
  2.1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用于写作,就是要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因此要让学生写一些争论性的文章,适时组织学生对某个问题、某件事情、某个观点展开广泛争论,深入思考,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方法。所以,写争论性的作文不仅能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2 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变换主题,培养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力。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及意味深长的告戒,学生学习后心中有许多话想诉说,适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满足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愿望。往往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奇特、新颖的选材,能够写出生动、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3.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把原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写作都十分有益。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作文教学与想象力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教学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时就会思路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1 多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记忆表象,扩大想象空间。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重金属作为原料一样, 而生活中的素材正是想象中的“各种金属原料”,鲁班从丝茅草割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等等事例不正说明了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吗?离开这个源泉,离开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同理,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即:“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作文想象力中千个学生就允许有一千份不同的生活感受。可是大多数孩子却成天来往于学校和家庭,他们所能获取的信息毕竟有限,再加上信息传递单一、缓慢,刺激度弱,使得学生作文内容陈旧,千篇一律。鉴此,教师必须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从中捕捉信息,汲取营养,增长见识。通过翻阅书报、上网浏览、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请教他人等多种途径涉猎,搜集和整理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诱发创造欲。
  3.2 加强想象练习,提高创新素质。想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事物的观察,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更离不开带着强烈的感情去思考生活,去抒写生活。学生作文不能拄着拐杖走路,不能脑袋长在别人头上,得自己走;作文要表现出自己的丰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唯有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自己独立地解决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对生活感受越深,作文中的感情就越真越感人。有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想象力有了这肥沃的土壤,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独立的思考,能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方向;丰富的情感,能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只有自己独立面对人生,才能充分感受人生的真谛,追求的艰辛;只有充满激情去生活,我们的作文才会放出五彩斑斓的色彩,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达到极致。
  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和校外活动,就是要把作文教学纳入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背景之下。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讲,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真善美、假恶丑,培养自身的健康情绪,为想象力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4.注重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俗话说:“作文不厌百回改”,一篇文章在起草后,要反复地修改,文章才不会显得冗长,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去伪存真。不少学生将写作当做负担,勉强完成任务后,不愿修改文章,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修改。正如叶圣陶同志主张文章要自己改,多念多改。他说:“写好以后,念他几遍,至少两三遍……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废话的地方,用词不当的地方,大致可以听出来。总之,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作文认真的同学,大都有相同体会:文章写完后,细读一番,就会发现一些毛病;把这些毛病改了,文章会变得好一些。这正是“文从改中出”,“善作不如善改”。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写好文章后总要改了再改,直到满意为止;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好文章之后总要读给老百姓听,听不懂的就修改,直到他们完全听懂了才停止修改;贾岛也在修改文章方面独树一帜,“推敲”一词为我们提供了修改作文的史实,也阐明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修改文章,考虑的地方很多,例如观点的斟酌,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推敲等。老师开始指导学生修改时可以从语言修改入手,通过修改,使语言变得准确、清楚,使人看了明白。着重考虑:用词恰当否?句子构造合理否?句子连贯否?层次清楚否?语言得体否?让学生将“写”与“改”结合起来,将“改”当作“写”同样重要的环节来完成,打破“文章修改是老师的事”这种陈旧的观念。做到“三分文,七分改”,写得称心,改得如意,使文章增色。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5.在批改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老师教条式的批改缺少令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丝毫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彻底改变教条式的批改方式,尽量从每个学生的作文中,找出能体现他们个性的东西,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写上几句有感而发的话给他们以真诚的鼓励和善意的批评,有时还附上几句幽默的话作为给学生的赠言,与他们达到身心的交流,只有心灵的撞击才会迸发出美丽的火花,只有心理的融洽,才会有用一种亲切的温馨,才能使学生有激情写出优美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真正达到教与学的身心的愉悦。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可以各异,殊途能够同归。只要能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说出真心实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万勇:《话题作文的应考策略》,《求学》,2001年第7~8期。
  [2] 岑学贵:《考场话题作文需要注意的主要细节》,《求学》,2001年第7~8期。
  [3] 黄琼:《话题作文须设防》,《应用写作》,2002年第5期。
  [4] 丁玉华:《剖析2001年高考佳作 探寻话题作文构思技巧》,《中国考试》,2002年第3期。
  [5] 黄琼:《话题作文命题走势及应对策略》,《应用写作》,2003年第4期。
  [6] 陈天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上篇)》,《中国考试》,2002年第3期。
  [7] 陈天敏:《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下篇)》,《中国考试》,2002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其核心是人格发展,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学生  1.
期刊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十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
期刊
2006年毕业后,我从2006—2012年在初中担任英语教学,2012年由初中进入高中从事英语教学,这几年从初中到高中,所经历的学生年龄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同,但从教学效果的优劣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 情感动力” 。  1.以情促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成材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充满关爱之情,把学生产生的短暂兴趣渐渐地引向稳定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
期刊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并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无科学性错误。课堂教学要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境,运用要适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高度一致;调动;启发;严谨;适度  课堂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课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1.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前提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位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决不能仅为少数学生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全面发展。而是
期刊
【摘 要】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加强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性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机制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关注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和谐社会不仅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人与性之和谐。人类的性,是
期刊
【摘 要】培养兴趣和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本文认为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兴趣;培养  新课程实施后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后,一改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的历史。给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学、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 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知识与情感互相统一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导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着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导课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去学习,而且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喜欢上这门课,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长期的教学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导课;方法;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就好比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