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找到学生的病根,再加以分析并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关键词】 潜在行为;重要性;分析;转化
引言:
班主任工很关键的一步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目前班主任虽然已经能够重视这一点,真正收到很好效果的却不多,为什么呢?有的学生被老师找来谈话,当时态度表现不错,很快错误又重犯;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人犯错误、同样的错误在一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这并不是班主任不尽力,而是班主任只从学生的外显行为分析了学生的思想,而没有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及所反映的思想,从而也就没有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倍功半。
一、潜在行为分析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通过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找到学生的病根,再加以分析并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思想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思想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一定的行为总是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一般来说,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反映了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思想表现行为,行为反应思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外在行为去把握学生的内在思想。
但思想表现行为有具有复杂性。外在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真实思想,潜在行为则是人的真实思想的表现。人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外显行为,即从外表可以直接感知的行为;一重视潜在行为,即从外表不易感知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外显行为是人们的真实思想的表现,但有时,外显行为是一种假象,潜在行为才反映人的真实思想。例如,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因犯错误受班主任的批评,表面上承认错误,内心却怀抵触情绪,事后,当学校举行运动会时,他推说身体不舒服,拒绝参加。在这里,承认错误、身体不舒服事外显行为,是假象,并不反映其真实思想,拒不。接受批评是潜在行为,才是真实思想的表现。
掌握思想表现行为的规律性以及思想表行为的复杂性,对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教育。既然思想表现行为具有复杂性,我们在思想家域中,就必须着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学生潜在行为的分析,以便尽可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科学的分析学生潜在行为的方法
科学的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几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1、历史分析法。即把教育对象—学生放在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运用历史分析法,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成,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尤其是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等体制的重新建构,比让引起学生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新的历史条件,站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高度上来认识学生。
2、辩证分析法。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教育对象—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的方法。运用辩证分析法,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内在的积极的因素,又要看到他们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辩证分析法,就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学生及其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学生是一个有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思想层次的人构成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在认识他们是既要把我他们各自的特征,又要把握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学生,以便整体把握它们。其次,学生思想是一个有多要素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和各种因素即相互区别别,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认识学生是,既要把握学生思想的各个侧面,层次和基本要素,又要着力把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整体把握。
三、实施教育影响,促成学生思想转化
在科学的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之后,思想教育过程便进入实施教育影响,促成受教育者思想转化阶段。有以下几个相互滲透的中心环节:
启之以需。即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法学生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更具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外部影响。对完全合乎需要的,欣然接受;对部分合乎需要者,部分接受;对不合乎需要者则给与排斥。因此我们班主任完全可以更具这一点,启发学生自发需要追求上进。
1、晓之以理。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需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晓之以理,既要使学生知晓什么,又要使其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既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理论,又要注意帮助其克服头脑中实际存在的错误观点;既要使学生明白事理,又要着力提高其应用事理分辨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
2、动之以情。即班主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情操去感染、激发爱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双双情感沟通,并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则理不达。动之以情,具体的说,一是班主任要真诚的尊重、信任、关怀学生,一自己真诚的情感英的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赖,从而实现情感溝通,防止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二是班主任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并善于利用和创设具有情感陶冶价值的情景去陶冶学生,以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
3、炼之以意。即通过多种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去激励、磨练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以提高其自我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事情调任的精神。要组织学生在实践社会思想品德规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组织一些必须克服一定能够困难和障碍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以锻炼其意志。
4、树之以信。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要求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从而把社会要求内化为字节思想评的信念.信念是人是、情感和意志的合金,是思想评的行为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树之以信,教育者自身就必须对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坚强的信念。倘若班主任言不由衷,那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信念就只是一句空话。
5、导之以行。即适时地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其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行为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之以行,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而又适当的行为要求;其次,其次要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使其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的有效的桥接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要引导学生把正确的思想认识付出实践,准化为正确的行为。应当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行为不仅是个别行为,更主要的指行为习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办事。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不同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滲透的统一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影响时,就不应把它们彼此分裂开来,而应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也不应机械的按照某种固定的程序进行,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对学生潜在行为的分析和对策思考与实施,我们完全可以真正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关键词】 潜在行为;重要性;分析;转化
引言:
班主任工很关键的一步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目前班主任虽然已经能够重视这一点,真正收到很好效果的却不多,为什么呢?有的学生被老师找来谈话,当时态度表现不错,很快错误又重犯;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人犯错误、同样的错误在一个人身上反复出现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这并不是班主任不尽力,而是班主任只从学生的外显行为分析了学生的思想,而没有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及所反映的思想,从而也就没有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倍功半。
一、潜在行为分析的重要性
我们只有通过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找到学生的病根,再加以分析并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思想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思想对人的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一定的行为总是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一般来说,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反映了一个学生有什么样的思想,思想表现行为,行为反应思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外在行为去把握学生的内在思想。
但思想表现行为有具有复杂性。外在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真实思想,潜在行为则是人的真实思想的表现。人的行为有两种:一种是外显行为,即从外表可以直接感知的行为;一重视潜在行为,即从外表不易感知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外显行为是人们的真实思想的表现,但有时,外显行为是一种假象,潜在行为才反映人的真实思想。例如,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因犯错误受班主任的批评,表面上承认错误,内心却怀抵触情绪,事后,当学校举行运动会时,他推说身体不舒服,拒绝参加。在这里,承认错误、身体不舒服事外显行为,是假象,并不反映其真实思想,拒不。接受批评是潜在行为,才是真实思想的表现。
掌握思想表现行为的规律性以及思想表行为的复杂性,对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教育。既然思想表现行为具有复杂性,我们在思想家域中,就必须着力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尤其是学生潜在行为的分析,以便尽可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科学的分析学生潜在行为的方法
科学的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几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1、历史分析法。即把教育对象—学生放在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运用历史分析法,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成,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尤其是教育制度、用人制度等体制的重新建构,比让引起学生思想观念,思想方法、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新的历史条件,站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高度上来认识学生。
2、辩证分析法。即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对教育对象—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的方法。运用辩证分析法,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内在的积极的因素,又要看到他们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辩证分析法,就要运用联系的观点,对学生及其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学生是一个有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不同思想层次的人构成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因此在认识他们是既要把我他们各自的特征,又要把握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学生,以便整体把握它们。其次,学生思想是一个有多要素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和各种因素即相互区别别,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在认识学生是,既要把握学生思想的各个侧面,层次和基本要素,又要着力把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整体把握。
三、实施教育影响,促成学生思想转化
在科学的分析学生的潜在行为之后,思想教育过程便进入实施教育影响,促成受教育者思想转化阶段。有以下几个相互滲透的中心环节:
启之以需。即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法学生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更具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接受外部影响。对完全合乎需要的,欣然接受;对部分合乎需要者,部分接受;对不合乎需要者则给与排斥。因此我们班主任完全可以更具这一点,启发学生自发需要追求上进。
1、晓之以理。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需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晓之以理,既要使学生知晓什么,又要使其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既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理论,又要注意帮助其克服头脑中实际存在的错误观点;既要使学生明白事理,又要着力提高其应用事理分辨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
2、动之以情。即班主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情操去感染、激发爱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双双情感沟通,并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通情才能达理,情不通则理不达。动之以情,具体的说,一是班主任要真诚的尊重、信任、关怀学生,一自己真诚的情感英的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赖,从而实现情感溝通,防止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二是班主任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并善于利用和创设具有情感陶冶价值的情景去陶冶学生,以激发其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
3、炼之以意。即通过多种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去激励、磨练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以提高其自我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事情调任的精神。要组织学生在实践社会思想品德规范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组织一些必须克服一定能够困难和障碍才能完成的实践活动,以锻炼其意志。
4、树之以信。即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要求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从而把社会要求内化为字节思想评的信念.信念是人是、情感和意志的合金,是思想评的行为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树之以信,教育者自身就必须对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坚强的信念。倘若班主任言不由衷,那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信念就只是一句空话。
5、导之以行。即适时地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其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行为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之以行,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而又适当的行为要求;其次,其次要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使其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的有效的桥接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最后,要引导学生把正确的思想认识付出实践,准化为正确的行为。应当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行为不仅是个别行为,更主要的指行为习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办事。
这几个环节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不同阶段,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滲透的统一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影响时,就不应把它们彼此分裂开来,而应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同时也不应机械的按照某种固定的程序进行,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
通过对学生潜在行为的分析和对策思考与实施,我们完全可以真正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