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治疗对策及预防。方法: 选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例来。对其感染原因及治疗措施、预后进行总结。结果: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原因、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操作等;根据感染程度、组织缺损及骨折稳定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后部分二期行植骨修复骨缺损或移植组织瓣覆盖闭合伤口。患者在7个月内伤口愈合,感染清除,均在18个月内骨折愈合。结论: 明确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利于制定防治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术后感染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56—02
  开放性骨折共同特点是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和异物存留。因此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并使骨折愈合不受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功能,是处理任何类型开放性骨折的关节所在[1]。我院就此对发生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2年7月,选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66人,男40例,女26 例,年龄18~ 75岁,平均40.5 岁。66例所选病例中,其中1例为迟发性感染,初次手术前无明显感染病灶及体征,出院后3月后门诊就诊时患处出现散发性疼痛,后手术切口出现红肿,形成肿块,最后形成窦道。
  1.2 方法
  通过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病例统计其感染原因。感染处理方法:
  ①早期及时拆除伤口张力较大处缝线,按原手术切口打开灶腔,进行充分清创,并取感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有窦道者术前、术中培养,并送病理检查。选用敏感抗生素,后伤口定期换药,定期复查X片或CT检查,判断有无骨感染可能,观察伤口情况;②若感染仍无法控制,则需限期将内固定取出,彻底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对伤口进行冲洗引流。病灶扩创后关闭困难者,可行肌皮瓣转移术。③取出内固定装置:骨折术后感染伴有内固定物寄留者应去除感染部位的内固定物,将其取出是常规的治疗方法[2]。④二期处理伤口。若清创不彻底或者内固定仍将保留,保持伤口开放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⑤采用对局部感染干涉少的外固定支架来保持去除内固定后骨折端骨骼的稳定性重建⑥采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对长期卧床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 切口完全愈合,感染症状完全消失,上皮彻底覆盖下层组织,骨折断端获骨性愈合,无皮肤缺损形成;ESR、CRP降至正常,X线摄片正常;②有效:伤口局部无红肿,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较好,伤口明显缩小,二期行植皮或转皮瓣手术后,伤口达到完全愈合;③无效: 创口无改善,分泌物未减少,未见肉芽组织,感染未取得控制。
  2 结果
  2.1 感染因素
  本组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7 例,钢板选择不当8 例,手术时机选择不当6 例,手术过程处理不当5例,患者自身原因40例。
  2.2 治疗效果
  通过处理后感染得到良好控制,3个月内伤口痊愈40例,有效16 例。愈合时间最短0.5个月,最长6.5个月,平均伤口完全愈合约2.3个月。所有患者在18个月内骨折均愈合康复,取出植入物。66例最短随访1年,最长4年。50例拆除外固定后应用外固定架;10例二期行植骨修复骨缺损;9例二期行移植组织瓣覆盖闭合伤口;8例术中见内固定物周围炎性肉芽组织较少,内固定物对骨折断端还能提供有效固定,清理病灶后保留内固定物;5例骨缺损处利用自体松质骨进行了一期植骨;4例发生膝部关节功能障碍;3例骨折端已经有连续骨痂形成,被动活动断端稳定,行石膏托外固定后痊愈;2例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功能障碍;其中1例伤口痊愈2月后出现炎性肉芽隆起经切除后治愈。1例发生骨不连,手术切开取出内固定钢板,行自体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及康复治疗,后骨折愈合。
  3 讨论
  3.1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原因分析
  从本组研究中可以看出,导致感染的原因主要有手术过程及患者自身因素。1)清创不彻底2)固定不牢固:术中骨折端缺乏有效的固定,术后仍有原始移位趋势,皮肤坏死引起继发感染。3)内固定物的选择:钢板小会影响固定的稳定性,钢板大,则不利于缝合,也不利于为骨折提供血运,从而导致皮肤坏死而继续感染[3]。4)止血不充分,缺乏有效引流;创面出血,引流不畅,导致积血,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5)骨折端缺乏软组织覆盖6)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根据经验,内固定术一般在伤后6 h 内或1 周后,可避免组织高度水肿期,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7)张力性水泡。一旦皮肤破坏,容易造成感染,术后伤口很难愈合,造成骨外露,长期不愈。8)患者自身原因: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年轻、合并伤少的患者发生感染率低。9)无菌操作不严格,增加感染机会10)其他因素。
  3.2 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对策
  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术因其具有复位理想、痛苦少、损伤小、活动早等优点在骨折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因多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仍无法避免感染的发生。笔者的体会是,对于开放性骨折应严格彻底清创,尽早清除污染源及坏死组织,以免感染的进一步加深、加重。有研究表明,软组织损伤程度直接影响感染的愈合,因此,减轻软组织损伤对于避免和控制感染尤为关键。对开放性骨折,严格彻底的清创,术中无菌操作、良好的固定、创面的修整、术后引流通畅是减少感染的关键,但也要避免盲目扩大清创,以免伤及重要组织。要求在清创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查,力求处理从速,尽量避免增加创伤。消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威胁,减少污染扩散的机会。另外手术要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内固定的基本原则,术中彻底止血,控制感染;术后充分引流。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有时难以判断,一旦发现并穿刺证实为感染,即按前述方法打开灶腔,进行扩创。
  3.3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预防
  骨科内固定患者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应严格按照手术规范精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确保内固定治疗骨折的效果,采用个体化方案,达到保留肢体,治愈骨折、重建功能的最终目的。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关键是在预防,对开放性骨折要彻底清创,正确运用内固定,术前术中应用广谱抗生素,确认患者不存在全身和局部感染,手术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无菌肥皂、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刷洗患肢,术中切口反復无菌冲洗,术后引流认真管理,血液侵透敷料或污染时及时更换,合理使用抗生素,评定患者营养状况,加强随访制度,注意患者细微局部症状及X线片上有无骨膜炎性反应,还应想到迟发感染可能,避免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弥漫性骨髓炎。从本组治疗效果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虽然非常棘手,但通过及时对症处理后,感染可得到良好控制,骨折均愈合。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821
  [2] 刘林涛,马通宝,叶伟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隐形感染致骨不连[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2-133.
  [3] 杜宁. 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和原则[J]. 中国骨伤,2002, 15( 2) : 8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45—0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窒息由于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其中窒息后可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2]。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MC I ) 的特点及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129例 MC I 患者和 127例对照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 MM S 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进行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 1 )在血Hs-CRP测定中MCI 组的Hs-CRP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 ( 2) 在血脂测定中MCI 组的血清总胆固醇( TC) 和低密度
期刊
【摘 要】目的:新疆巴州地区2006年与2012年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分析,将唐氏筛查工作做得更好。方法:对2006年级2012年的孕中期唐氏筛查人数进行总人数,高位风险,民族及检查产前诊断的人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012年较2006年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与全国一线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结论:目前新疆巴州地区产前筛查的状况,同时加强本地区产前筛查的宣传,加强专科医生的产前筛查重要性的认识。  【关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了解玉林市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8—2012年共报告188例麻疹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8/10万,发病模式以散发为主,病例分布广泛,并有明显的季节性,3-7月是麻疹高发季节,7岁以下年龄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是麻疹病例高发人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45—02  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为外科常见的3种清洁手术(简称“3种清洁手术”),如果不是高危人群,通常无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目前,在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不合理应用现象较普遍[1]。为了解外科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笔者对其2012年1~3月103例患者出院病历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43—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趋向老龄化,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也成为临床诊治中毋容忽视的一个群体。现将我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3月30收治的57例初治老年A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房颤病人诊疗实践中的不足以便提高规范治疗的水平。方法:查房时以房颤患者为查房重点,跟踪现行诊治疗效果与查阅近三年内的既往病历,结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结果,以及院内外用药方案等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近三年内先后四次住院,11年4月以“反复胸闷8年加重而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房颤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症”,13年2月诊断为“肝占位、扩张型心肌病、房颤、高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几丁糖联合宫腔留置气囊尿管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作用,并进行疗效总结。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5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对照组上环,宫腔注射玻璃酸钠25㎎;实验组则术后宫腔推注几丁糖2 mL并放置气囊导尿管,气囊充水5~8mL,导尿管持续开放1周后拔除,宫腔再次推注几丁糖2 mL。结果:术后3个月进行宫腔镜二次探查,并取出
期刊
【關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TA方案;AC方案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51—01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mpv,NACT)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切除率和增加保乳机会。对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新辅助化疗因能消灭微转移灶,观察瘤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54—02  高血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因之一,而高血压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则是更加危险的危及危害生命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常规经常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及其心率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干预治疗,缓解或减少因快速心律失常、心率过快引发的高血压心血管危害事件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