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温家宝同志基于当代教育发展及时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论断,构建了教育伦理思想,从道德、公平、正义等角度来考量教育思想。本文从多个方面来论证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深入挖掘温家宝教育思想中这些宝贵的伦理精神与理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当代价值
作为教育世家出身的总理温家宝尽管对国家事业工作千头万绪日理万机,但对教育事业发展却有着特别的情怀和深厚的情结。温总理在其施政历程中的每一次有关教育会议的考察和谈话,以及对教育事业做的每一件实事,都充分体现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描绘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盛世景象和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见证着他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和振兴中华的不懈追求。心怀民生,情系教育,成为政府施政的头等大事。温家宝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伦理特质,如倡导公平、诚信、创新的道德精神,以及强调教育者自身应培养忠于职业操守、爱民爱生、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道德品质等。温家宝同志基于当代教育发展及时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论断,构建了教育伦理思想,本文就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进行探讨。深入挖掘温家宝教育思想中这些宝贵的伦理精神与理念,对于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倡导优先发展教育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大,民族素质的竞争直接决定了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具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的等作用,温家宝同志对其十分清楚,也极为强调,他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他认为只有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才能够真真正正将教育事业办好,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一流人才。
而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那么就务必要解决教育资金投入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大教育事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够确保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温家宝同志的大力推动教育的投入,并且把教育投入的政策的纳入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与此同时,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还需要前瞻性部署及全面谋划教育事业发展,温家宝同志反复向社会各界指出教育发展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属于千秋大业,务必要超前部署、面向未来,既要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温家宝同志指出:虽然我国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已经将“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仍然没有较好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务必要多加努力,深化改革教育事业,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公平、更好、更多接受培养、接受教育的机会,务必要让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质量为基础,而不能只是学校增多了、教室增多了,务必要将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予以冲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办学方式、考试招生等方面大胆创新。
二、重视教育公平,倡导推进教育改革
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中最合心的内容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体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基于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来看,公平正义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了正义,没有了公平,那么注定整个社会都是不和谐、不稳定的。
我国教育事业长期以来都是“轻公平、重效率”,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声日渐强烈。对此,温家宝同志感同身受,温家宝同志强调,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便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自由全面发展。温家宝同志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教育公平,第一,对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予以妥善解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为代表的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也日益突出。温家宝同志大力推动以流入地为主的上学政策,确保了这些特殊群体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这充分体现出了社会文明进步。第二,要大力完善国家助学体系。温家宝同志对于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痛心疾首,代表政府向全社会承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亦或者大学,都会能够出现由于经济原因而造成孩子们辍学的问题。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温家宝同志从2008年起就组织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20字教育工作方针,分别是“提高质量”、“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为中国教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重视农村教育,倡导面向平民的教育
温家宝同志一直以来都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大力倡导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基础在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最大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有一个公平的发展和生存机会,温家宝同志认为“务必要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并且要努力推动不同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在他任内,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和“国培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和补充优秀教师等。
平民教育指的是平等以及普及性教育,它对于人格平等的要求极高,是有效达成社会公平、消除社会人格不平等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而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一部分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另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倘若教育机会平等,则使人人所蕴藏的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这样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消除了。 那么平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大众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教育。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因而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免费师范生时,重点提出了有关穷人教育学的相关理念,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且在最大限度内在教育行业实现公平发展,对于社会公平事业的实现有一定的意义,所有孩子都能够圆上学梦。同时,他还针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等提出了要求,希望有关教育部门和教师都能够更加关注一些频宽家庭的小孩,让学校的大门面向所有人,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实现穷人教育学理念。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占据巨大优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但是,要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我国不仅要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还要在质量上实现较大突破,达到国民素质表现出的相关水准。据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在国民素质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造成劣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教育结构。这些教育结构体现在青年失业率以及公共教育支出等方面,都是提升平民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部分。因此,平民教育是关系到全民族整个素质水准的主要方面,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我国相关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将人口负担转化成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另外,温家宝总理在很多次大会上提出教育作为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性,以及人才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要方面。国家要取得发展,就必须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全面提升全面素质。温家宝总理对于平民教育的思想重视极高,认为平民教育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教育发展走向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平民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对实现国家富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2013.
[2]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N].人民日报,2010,4,15.
[3]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4]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R].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当代价值
作为教育世家出身的总理温家宝尽管对国家事业工作千头万绪日理万机,但对教育事业发展却有着特别的情怀和深厚的情结。温总理在其施政历程中的每一次有关教育会议的考察和谈话,以及对教育事业做的每一件实事,都充分体现着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描绘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盛世景象和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见证着他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和振兴中华的不懈追求。心怀民生,情系教育,成为政府施政的头等大事。温家宝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伦理特质,如倡导公平、诚信、创新的道德精神,以及强调教育者自身应培养忠于职业操守、爱民爱生、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道德品质等。温家宝同志基于当代教育发展及时代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论断,构建了教育伦理思想,本文就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进行探讨。深入挖掘温家宝教育思想中这些宝贵的伦理精神与理念,对于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倡导优先发展教育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大,民族素质的竞争直接决定了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教育具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素质的等作用,温家宝同志对其十分清楚,也极为强调,他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他认为只有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才能够真真正正将教育事业办好,才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一流人才。
而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那么就务必要解决教育资金投入的问题,只有不断加大教育事业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才能够确保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温家宝同志的大力推动教育的投入,并且把教育投入的政策的纳入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与此同时,将教育放在战略地位,还需要前瞻性部署及全面谋划教育事业发展,温家宝同志反复向社会各界指出教育发展是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属于千秋大业,务必要超前部署、面向未来,既要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能够在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们目前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温家宝同志指出:虽然我国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已经将“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仍然没有较好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务必要多加努力,深化改革教育事业,力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公平、更好、更多接受培养、接受教育的机会,务必要让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进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提高质量为基础,而不能只是学校增多了、教室增多了,务必要将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予以冲破,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办学方式、考试招生等方面大胆创新。
二、重视教育公平,倡导推进教育改革
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中最合心的内容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体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基于温家宝教育伦理思想来看,公平正义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没有了正义,没有了公平,那么注定整个社会都是不和谐、不稳定的。
我国教育事业长期以来都是“轻公平、重效率”,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日益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的呼声日渐强烈。对此,温家宝同志感同身受,温家宝同志强调,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便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自由全面发展。温家宝同志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教育公平,第一,对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予以妥善解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为代表的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也日益突出。温家宝同志大力推动以流入地为主的上学政策,确保了这些特殊群体孩子能够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这充分体现出了社会文明进步。第二,要大力完善国家助学体系。温家宝同志对于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的问题痛心疾首,代表政府向全社会承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亦或者大学,都会能够出现由于经济原因而造成孩子们辍学的问题。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温家宝同志从2008年起就组织国家教育部、国家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20字教育工作方针,分别是“提高质量”、“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育人为本”,为中国教育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重视农村教育,倡导面向平民的教育
温家宝同志一直以来都重视农村教育问题,大力倡导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基础在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最大目的在于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有一个公平的发展和生存机会,温家宝同志认为“务必要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并且要努力推动不同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在他任内,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和“国培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和补充优秀教师等。
平民教育指的是平等以及普及性教育,它对于人格平等的要求极高,是有效达成社会公平、消除社会人格不平等的重要方式,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而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一部分人有受教育的机会,而另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倘若教育机会平等,则使人人所蕴藏的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这样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消除了。 那么平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大众教育,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面向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教育。2006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的素质关系到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因而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受到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免费师范生时,重点提出了有关穷人教育学的相关理念,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且在最大限度内在教育行业实现公平发展,对于社会公平事业的实现有一定的意义,所有孩子都能够圆上学梦。同时,他还针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等提出了要求,希望有关教育部门和教师都能够更加关注一些频宽家庭的小孩,让学校的大门面向所有人,真正体现教育平等,实现穷人教育学理念。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占据巨大优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但是,要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我国不仅要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还要在质量上实现较大突破,达到国民素质表现出的相关水准。据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在国民素质竞争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造成劣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教育结构。这些教育结构体现在青年失业率以及公共教育支出等方面,都是提升平民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部分。因此,平民教育是关系到全民族整个素质水准的主要方面,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我国相关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将人口负担转化成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助力。另外,温家宝总理在很多次大会上提出教育作为提升人类素质的重要性,以及人才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要方面。国家要取得发展,就必须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全面提升全面素质。温家宝总理对于平民教育的思想重视极高,认为平民教育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教育发展走向新时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平民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是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对实现国家富强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2013.
[2]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N].人民日报,2010,4,15.
[3]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R].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4]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R].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6]温家宝会见中外记者: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