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鸡汤是迷魂汤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女性要为家庭无条件奉献、甚至回归家庭的心灵鸡汤,蒙蔽了女人的心智,我们一定要警惕!
  我很怕“情感专家”这个头衔,尽管我也写过几篇和情感有关的小文,然后有时候也被冠上这四个字。但我自己看着是很窘迫的,就像猴子看到了自己的红屁股。
  我怕它,是因为爱情这件事怎么是可以有标准、又可以教的呢?尽管我也写爱情,但我没法写爱情中的技巧。《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给人一种错觉:女人已经掌握了婚恋的主动权,这是她们当家做主的时代。然而,看看所有“婚恋专家”们服务的对象,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虚幻的大泡沫。你会发现,只有女人才会去买《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我的男人,你究竟在想什么》、《做妻子的智慧》这样的情感类畅销书,从来没人看见男人去买《婚姻是男人一辈子的事》、《我的女人,你在想什么》、《做丈夫的智慧》,只看见男人去买《做生意就是做人脉》、《马云的成功之道》、《乔布斯传》。
  现在网上有太多的所谓“心灵鸡汤”,看似暖人肠胃,却只是“情感砖家”投其所好的赚钱工具而已。他们所说的,未必是女人真实需要的,但一定是女人愿意听的。
  比如这一句:“女人嫁人就是一次重生。第一次生命你没有选择权,好坏认命是天经地义。等到第二次生命你能做主了,就一定要选最好的,没人能对你的重生指手画脚。”
  再比如这一句,真是说到很多小姑娘心坎里去了:“亲爱的男人,你诞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原因,就是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养老婆。所以要努力加油赚钱哦!努力啊!”
  以及被看做很“实用”的:“一个女人受不受宠爱,跟她有多好没关系。只是看她有多可怜。这种可怜也不是真有的,而是表现出来的。说白了,想要人宠你,先要学会装可怜。”“你天天读书,还不如买个聚胸的BRA有用。你满脑子的学问,真不如露下事业线有用。你读20年书,就是不如画15分钟妆有用!”
  这一套令人掩鼻而逃的价值观,如果念给我那80岁的姥姥听,她一定会说:“这是个坏人”。
  这些个坏人,绕来绕去,无非说了这么几句意思:1.女人在婚姻中付出的代价比男人大多了,婚前要狠狠抬高身价。2.别搞什么男女平等,那都是害人的,你就使了劲把男人当赚钱工具就得了。3.婚姻是女人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搞不好你就惨一辈子了,到时候活该被人嘲笑哟。
  这样的角色,很像旧社会里的婆婆,站在一间阴暗的房子里,热心热肺地笑着,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来对你好,但又暗地里把你的精神一点点麻痹和凌迟。
  我是一个女人,我自然要为我这个社会角色说话。因为关系到切身利益,我嗅得出“心灵鸡汤”写手们身上那腐臭又腹黑的气味。
  我用我自己的眼睛,对女人的处境看得很清楚。你要问:为什么女人在婚姻中的付出比男人大?我的回答:你错了,女人和男人在婚姻中唯一的区别就是女人要生孩子。因为生孩子带来事业的暂时停顿,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女人的职业发展和收入会受到影响,这确确实实是女人为家庭的牺牲。但这不是最大的牺牲,如果仅仅是生孩子,很多女人在产假过后,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努力,完全可以恢复之前的职业发展水平。
  更多的牺牲在一系列大家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生活细节中。
  首先,一对夫妻结婚前,男女的收入差别大吗?在城市中,许多情侣和夫妻的收入差别并不大,女性比男性收入高的情况也不罕见。但是,在更大的样本范围中,在我们的社会,女人的收入是普遍比男人低的。这又是为什么?有很多原因: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没有男性高(特别是在中国农村);许多技术含量低的职位(如行政、护士、纺织女工等)都是社会固定为女性设置的;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职场中的性别偏见;女性自己的竞争意识不高(女人身边总有人在说:拼命工作有球用,找个男人嫁了吧)……至于男人力气大,干活多,不在原因之列。人类经济已经脱离了靠肌肉和力气赚钱的时代,服务型经济和创意型经济反而更有利于女性。在美国,单身女性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同年龄段的男性。而我们的男女收入还差别这么大,这意味着,以上的所有原因,都是有许多改善空间的。
  我们可以做的多了去了:保证女童的受教育权利,改变高技术含量和低技术含量工种的固有性别比例,遇到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大声说出来……我们看美剧就知道,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对“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这样的氛围,是靠一个又一个自我权益维护的案例在全国推广,才形成的。而在我们的土地上,在招聘广告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不要女生”的企业主,还理直气壮得很,一副“你丫有病”的派头。有企业主说,我表面上说男女都一样,但偷偷把女生简历都丢掉,这就是诚意吗?可是,如果连表面的名义都争取不到,又如何奢望把名义渗透为主动的意识呢?
  我为什么首先要提结婚前的男女收入平等?因为这决定了两个性别的起点是否一致。君不见,正是因为很多女人的收入太低,才要苦苦找个好东家过一辈子。而且,在她们看来,自己努力赚更多钱的机会也不多了,婚姻真的成了唯一一次的第二次投胎。这是多么可怕的开端。如果婚姻的一开始,其中一个性别就被迫少了七分底气,以讨价还价和乞怜的姿态出现,又如何建立一个清爽平等的游戏规则呢?那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场由聘礼、房产证署名、双方老人斗法构成的勾心斗角中。
  好了,假设我们这两个男女主角的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是差不多的,接下来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呢?
  第一个是家务劳动的分工。虽然现在很多妻子不再是家务主力了,但注意,我们社会的默认值仍然是女人做家务。什么叫做默认值呢?就是男人如果做家务,便是一件了不起值得赞扬的事,而女人做家务,就被当作理所当然;如果男人不做家务,他的背后有绝大多数同盟军,而女人不做家务,就会被认为不符合性别角色。有女人说,我每天和你一样挣钱,为什么我还要做大部分家务?这句话本身是合理的。可男人听了都很厌恶,会反驳:那你这样有什么女人味?我娶你有什么用——潜台词是,我娶你的部分功能是要做家务的。   我也听说过一个女记者因为在家赶稿,到很晚了还没做饭,老公回来一看,就发脾气把家里的厨具和她的电脑都砸了。写这个故事的人好像还是一家报纸的主编,他只是感叹记者的不容易,却没感叹这个男人的自私与可怕——好像大家还没察觉这其中的剥削,或者选择视而不见。
  家务劳动也是一种劳动,也要占据人的精力和时间,但因为它的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它又天然成了女人的工种——这让我想起,保姆清一色是女人。可是,有什么工作是某个性别的专属呢?服务行业里还有男服务生呢,徐小平当年在美国也要洗盘子挣钱呢。只是在我们的大环境里,一个性别对于某些工作可以想做就不做,然后可以非常轻松地扔给另一个性别。
  另外一种更重要的家庭劳动是养育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差别,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确实是更上心的。很多妈妈都和我说,有了孩子,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了。我能想象,和工作中枯燥的数据比起来,看护一个生命的变化和成长,是多么有价值、让人欲罢不能的事。有了孩子之后,许多女人自动减少了职业中的野心和精力,花更多时间和劳动在孩子身上。这无可厚非,幼儿确实需要成人的精心守护,目前我们的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或不能辞职在家带孩子,造成一代“隔代婴儿”,其实是社会的病态。
  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人全职带孩子,都是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牺牲了个人的黄金机会,来换取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这,本不应该是个人承担的损失。孩子不是私人物品,是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责任。当一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他/她的配偶、以及整个社会是要给予这种劳动实实在在的回馈和认可的。70多年前,罗素就提出过,要保护家庭主妇的唯一方法就是政府给她们发工资,否则别无他法。罗素人很宽厚,但宽厚不等于昧着良心和智商捉急。我们这儿有很多“宽厚”的人,喜欢昧着良心说:“女人不要斤斤计较,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就好了,男人怎么可能不感激呢?”这或许也是多年政治课带来的后遗症吧:说一车假话不眨眼,说点真话就要命。
  这就是我最讨厌心灵鸡汤的原因,它蒙蔽女人的心智,让你以为你只有嫁人然后望夫成龙这一条路可以走。对于女人的辛苦与不平等,它给的方案是取悦男人和控制男人,来固化这已有的游戏规则,同时用这种舆论造势提高了少数派突围的成本。
  想象将来有一天,我们老了,还要对着孙女说:“结婚啊你得找男人多要点钱,因为你永远也赚不了男人那么多,因为婚后你永远要牺牲更多而且无人帮助你理解你”,这是一件多么心寒的事情啊。
其他文献
有个女作家说,感情这种事,智慧真帮不上什么忙。  对她的这个观点,我表示不敢苟同。  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女人都有让人同情的感情遭遇,比如说孩子尚在哺乳期,老公就出轨了,和另外一个女性有多年的婚外情。对于出轨的老公,对于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女人该怎么面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第三者网络交锋,高调宣示老公归属自己,让第三者自行离开也是一种面对的方式。只是这种方式,难免会侵犯到第三者的个人隐私,未
期刊
Q:我是一个小城市的公务员,在很年轻的时候做过老大的女人。老大是个有妇之夫,并且不可能为我离婚。后来,我要求分手,并且谈了新男友。就在我与男友要结婚的时候,老大威胁他,如果他敢娶我,就打断他的腿。他退缩了。这件事在我们那个小地方闹得沸沸扬扬。尽管后来,老大承认了错误,并且答应再也不纠缠我,我的感情之路却越走越不顺。  在小城市,像我这样的经历是很难被大家忘记的。无论我再跟谁谈恋爱,大家很快就会指着
期刊
早七点是上班族的时间,每每过马路时路过四季酒店,都会听见清亮悦耳的笛声,好像是迎合着不怎么悦耳的麻雀,却也意外的和谐,让整个街都清静下来。那是一个年龄大约五六十的老人,依靠在一辆旧自行车上,独自吹着笛。  一次是偶然,后来时间久了,发现他基本每日都守在那里。大概是没处练习,只得藏身在闹市的街角里。于是每次上班时都下意识会朝老人藏身的墙角处望去,若是一天没见他在此处吹笛,便觉得今日少了些固定的行程。
期刊
富人比穷人有钱,穷人比富人近乎自然,例如虎豹,一生就只一张皮,鱼呀,花呀,都是穷的,孔雀亦是穷的,蜜蜂、蚂蚁算得最知囤积的了,也有限,因为它们不事商业。  大致与孟德斯鸠的“人在悲哀之中,才像个人”的这一说法相似,人在贫穷之中,方始有点点像个人,而这“悲哀”、这“贫穷”都要先作界定:“悲哀”,不是痛苦欲绝,“贫穷”,并非衣食住行发生致命的磨难。  痛苦欲绝的悲哀是不自然的,艰于维生的贫穷是不自然的
期刊
2013年9月13日,天后王菲发布16字无标点短微博告示天下离婚。无数人感叹:“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其实,说不相信爱情的那些人,一直是信的。  其实,相信爱的人们总会因为外面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次一次地说不信了。别人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伤了自己的心,是因为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爱自己的伤心。就像悲秋的人心中总因为自己的落寞而伤感,赞美春天的人心中则有着新的憧憬。  应读者的需要,我们做了这个话题,心理
期刊
裴谕新的著作《欲望都市:上海70后女性研究》一书,主要研究的是上海70后女性的另类性行为,引起轰动,本文是对她的访谈,她对为什么70后的不少好女孩至今还未婚嫁,还是处女,有非常独到的分析;对70后与80、90后的恋爱态度的不同,也颇有见地。受母亲的影响,她们相信男女平等,她们也喜欢帅男人,有各种各样的性幻想。  70后都有一个经历过文革的母亲,出于叛逆心理,希望自己更有“女人味”  黄:为什么选择
期刊
赤颜犬,男,30岁。动画公司职员。2011年辞职,漂在北京,发表主题为“赤颜犬和乖蜂”系列水墨插画,大受博友欢迎。
期刊
《分手合约》被称为是“中国将产生类型片”的一个美好开始,最新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又被说成是内地小妞(小鸡)电影的最佳代言人。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我们已经开始努力地摆脱上一辈的宏大叙事,轻盈地扑进年轻市场的温软怀里。  美国给这类电影命名为“小鸡电影”,用“小鸡”(Chick)这个词指妞儿,指轻文学、轻时尚、轻电影等等,从平价消费到灵修、从恋爱问题到职场问题,把市场上的社会新鲜人问题都搜进来,提供一
期刊
1927年的美国,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谋杀案,31岁的金发美女露丝与情人用吊画线杀死了丈夫。这是一箭双雕的谋杀,为了情欲,也为了骗保,露丝瞒着丈夫替他买了意外险。媒体就像今天我们炒作李XX案、薛XX案一样,性爱与谋杀,是小报永远的卖点,只因为直指人性的弱点。报纸刊登了露丝坐电椅的巨大照片,想想那天的发行量吧!  詹姆斯·凯恩与海明威一样,曾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地记者,那时还没有海事电话,更不用说
期刊
刚去美国的时候,我觉得那儿的人好像都特别绅士,我还没走到门前,就有人面带微笑帮我开门。我想这或许是西方人讲究“女士优先”的缘故吧,于是就满足地径直穿了过去。一段时间我特别享受这一“待遇”。  慢慢地我发现,规矩并非如此,而是“后来者优先”。凡是公共场合有门的地方,总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走在前面的人,推开门后都要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他/她会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而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要向扶门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