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本年初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含外资)外汇贷款呈现超常规增长的态势,截至2010年6月末,外汇贷款余额为4117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39.4%,比去年同期快31.32个百分点,也比今年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快21.2个百分点。当前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国家宏观调控和外汇管理都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各界应高度关注外汇贷款变化趋势,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范潜在风险。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的原因
当前外汇贷款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进出口贸易快速回升使贸易融资规模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2.7%和35.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5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旺盛使贸易融资规模大幅上升,今年1~6月,我国新增进出口贸易融资额122亿美元,占同期新增外汇贷款额的38%,是外汇贷款中增长最多的品种。
人民币信贷规模缩减。今年的新增人民币信贷目标为7.5万亿元,相比2009年的9.59万亿元减少了近22%,并且各金融机构要按季度均衡投放,这使得很多企业和项目自年初就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由于目前央行对外汇贷款尚没有明确的额度管理,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外汇贷款的方式来缓解人民币融资的压力。
本外币利差大,套利收益可观。目前,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5.56%,而今年以来,LIBOR市场上1年期美元拆借利率为1%左右,欧元利率保持在1.2%左右。对企业来说,其可承受的外汇贷款利率是在LIBOR基准利率基础上加400点左右,而实际中商业银行给予重点客户的外汇贷款利率为LIBOR基准利率加200~300点,此利差带来的套利收益进一步刺激了外汇贷款增长。
企业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密切相关。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外汇贷款猛增,增幅达到创纪录的50%多,下半年则因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人民币贬值预期而使外汇贷款增长迅速回落,并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外汇贷款需求持续增长,并引起今年以来外汇贷款的激增,2010年3月末,外汇贷款同比增长73.77%,增幅创下新的纪录。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的情况下,外汇贷款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外汇贷款规模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不变。在此预期下,企业利用外汇贷款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导致贷款需求呈现刚性。同时,由于监管部门对外汇贷款没有明确的约束,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盈利、维系客户关系产生很强的贷款冲动。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的影响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已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其负面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当前外汇贷款的超常规增长是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市场化行为,增加外汇贷款是企业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则需要积极关注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央行只对人民币信贷提出了增长目标,并强制实行贷存比例管理,而对外汇贷款则没有硬性约束。因此,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企业必然转向外汇贷款,尽管境内的外汇贷款不能结汇,但总体上仍然增加了银行的信用投放,这就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产生了冲突。
外汇储备产生汇率敞口风险。在银行体系外汇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与央行进行外币掉期以获得外汇资金,在货币掉期的到期日,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了掉期的价格,外汇储备将会“缩水”。
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对商业银行来说,以人民币质押进行外汇贷款不仅可以使其获得一笔稳定的企业定期存款,还可以取得无信用风险的外汇贷款利息收入。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远期美元锁定汇率风险。企业原本可以用自身外汇收入或购汇进行对外支付,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转而将外汇收入结汇,用结汇而来的人民币资金做质押借入外汇贷款,在企业获得无风险套利的同时,外汇储备则因大量增加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外汇资金来源“捉襟见肘”。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基本呈现了单边升值的走势,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短缺的压力开始显现。一方面,企业和居民外汇存款意愿降低,结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企业外汇贷款需求大幅增加,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头寸紧张。2006年9月,外汇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余额形成贷差,之后外汇贷差额不断扩大,2010年6月末的贷差额达1990亿美元。
为了满足企业外汇贷款的需要,商业银行“多管齐下”,力图扩大外汇资金来源,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一,通过提高外币存款利率增加外汇存款的方式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效果有限。第二,国内同业拆借的方式因其规模有限和稳定性较差而效果亦不理想。第三,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短期外债以增加外汇资金来源的做法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严格控制。第四,利用货币掉期融入外汇资金的做法因其风险敞口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之内,导致银行进行此操作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资金支持外汇贷款的做法由于受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和汇率风险敞口的影响,也难以满足外汇贷款快速增长的需要。
外汇贷存比高企致使流动性风险突出。早在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85%”。但由于目前国内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即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致使外汇贷存比率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之内。
外汇贷款并不在信贷规模控制范围内使得银行外汇贷款增长不受限制,从而削弱了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监管和监测的效果。在外汇存款增长放缓而外汇贷款激增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外汇贷存比已高达200%。目前,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而外汇资产又多集中在风险高、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潜在的汇率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汇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启动之后,人民币呈现单边升值趋势,如果商业银行利用自有外汇资金向企业提供外汇贷款,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如果贷款到期时人民币已升值,则企业的汇兑收益就是商业银行的汇兑损失。此外,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贷款出现错配也可能使银行产生汇兑损失。
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外汇贷款需求将持续旺盛,对宏观经济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是化解上述风险的根本之策。
在宏观管理层面,监管部门应建立外汇资本金和外汇资金运用监测机制,在防范外汇资本金汇率风险的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要对以套利为目的的人民币质押贷款进行适当控制,规范银行外汇业务核算方法,增强银行自身结售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综合头寸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对短期外债管理政策操作进行微调,加强实时监测,规范银行跨境资金运作,提高短期外债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银行的业务指导,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如进行形势通报、国际贸易风险提示和外汇资金异常变动情况报告,并在外汇存贷比过高时进行窗口指导等。
在商业银行经营层面,要做好外汇业务的资产负债管理。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要适当压缩外汇贷款规模,特别是对以套利为目的的外汇贷款应逐步退出。同时,在外管局核定的外债额度内开展海外代付等业务,尤其是开展不占用短期外债额度的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业务,作为对贸易融资需求的外汇贷款的替代。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扩大外汇资金来源。一方面,采取提高外币存款利率、丰富外汇理财品种、结合远期汇率锁定方式吸收大额协定外汇存款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同业拆借、境外筹资、充实资本金等手段增加外汇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外汇资金运用方向,在确保整体流动性的前提下,适当将存放和拆放境内外同业的款项、投资款项调回并用于外汇贷款,从而加大外汇贷款在资金运用上的比重。
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自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人民币远期和掉期产品,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和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需要。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开办和运营,人民币期货和期权等产品的推出日益迫切。只有建立一个品种齐全、交易活跃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才能使商业银行和企业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的原因
当前外汇贷款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进出口贸易快速回升使贸易融资规模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52.7%和35.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5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旺盛使贸易融资规模大幅上升,今年1~6月,我国新增进出口贸易融资额122亿美元,占同期新增外汇贷款额的38%,是外汇贷款中增长最多的品种。
人民币信贷规模缩减。今年的新增人民币信贷目标为7.5万亿元,相比2009年的9.59万亿元减少了近22%,并且各金融机构要按季度均衡投放,这使得很多企业和项目自年初就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由于目前央行对外汇贷款尚没有明确的额度管理,因此很多企业通过外汇贷款的方式来缓解人民币融资的压力。
本外币利差大,套利收益可观。目前,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5.56%,而今年以来,LIBOR市场上1年期美元拆借利率为1%左右,欧元利率保持在1.2%左右。对企业来说,其可承受的外汇贷款利率是在LIBOR基准利率基础上加400点左右,而实际中商业银行给予重点客户的外汇贷款利率为LIBOR基准利率加200~300点,此利差带来的套利收益进一步刺激了外汇贷款增长。
企业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密切相关。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外汇贷款猛增,增幅达到创纪录的50%多,下半年则因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人民币贬值预期而使外汇贷款增长迅速回落,并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化,外汇贷款需求持续增长,并引起今年以来外汇贷款的激增,2010年3月末,外汇贷款同比增长73.77%,增幅创下新的纪录。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的情况下,外汇贷款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外汇贷款规模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不变。在此预期下,企业利用外汇贷款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导致贷款需求呈现刚性。同时,由于监管部门对外汇贷款没有明确的约束,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盈利、维系客户关系产生很强的贷款冲动。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的影响
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已对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商业银行的外汇业务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其负面效应将进一步凸显。
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
当前外汇贷款的超常规增长是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市场化行为,增加外汇贷款是企业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则需要积极关注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央行只对人民币信贷提出了增长目标,并强制实行贷存比例管理,而对外汇贷款则没有硬性约束。因此,当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企业必然转向外汇贷款,尽管境内的外汇贷款不能结汇,但总体上仍然增加了银行的信用投放,这就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目标产生了冲突。
外汇储备产生汇率敞口风险。在银行体系外汇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与央行进行外币掉期以获得外汇资金,在货币掉期的到期日,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了掉期的价格,外汇储备将会“缩水”。
外汇储备面临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对商业银行来说,以人民币质押进行外汇贷款不仅可以使其获得一笔稳定的企业定期存款,还可以取得无信用风险的外汇贷款利息收入。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远期美元锁定汇率风险。企业原本可以用自身外汇收入或购汇进行对外支付,但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转而将外汇收入结汇,用结汇而来的人民币资金做质押借入外汇贷款,在企业获得无风险套利的同时,外汇储备则因大量增加而面临更大的汇率风险。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外汇资金来源“捉襟见肘”。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基本呈现了单边升值的走势,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短缺的压力开始显现。一方面,企业和居民外汇存款意愿降低,结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企业外汇贷款需求大幅增加,导致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头寸紧张。2006年9月,外汇贷款余额首次超过存款余额形成贷差,之后外汇贷差额不断扩大,2010年6月末的贷差额达1990亿美元。
为了满足企业外汇贷款的需要,商业银行“多管齐下”,力图扩大外汇资金来源,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一,通过提高外币存款利率增加外汇存款的方式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效果有限。第二,国内同业拆借的方式因其规模有限和稳定性较差而效果亦不理想。第三,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短期外债以增加外汇资金来源的做法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严格控制。第四,利用货币掉期融入外汇资金的做法因其风险敞口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之内,导致银行进行此操作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商业银行利用自有资金支持外汇贷款的做法由于受自有资金规模的限制和汇率风险敞口的影响,也难以满足外汇贷款快速增长的需要。
外汇贷存比高企致使流动性风险突出。早在199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就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85%”。但由于目前国内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即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致使外汇贷存比率没有被纳入监管范围之内。
外汇贷款并不在信贷规模控制范围内使得银行外汇贷款增长不受限制,从而削弱了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监管和监测的效果。在外汇存款增长放缓而外汇贷款激增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外汇贷存比已高达200%。目前,商业银行外汇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而外汇资产又多集中在风险高、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潜在的汇率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我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汇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启动之后,人民币呈现单边升值趋势,如果商业银行利用自有外汇资金向企业提供外汇贷款,商业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如果贷款到期时人民币已升值,则企业的汇兑收益就是商业银行的汇兑损失。此外,商业银行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贷款出现错配也可能使银行产生汇兑损失。
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外汇贷款需求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变的情况下,外汇贷款需求将持续旺盛,对宏观经济管理和商业银行经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是化解上述风险的根本之策。
在宏观管理层面,监管部门应建立外汇资本金和外汇资金运用监测机制,在防范外汇资本金汇率风险的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要对以套利为目的的人民币质押贷款进行适当控制,规范银行外汇业务核算方法,增强银行自身结售汇政策和外汇业务综合头寸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对短期外债管理政策操作进行微调,加强实时监测,规范银行跨境资金运作,提高短期外债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银行的业务指导,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如进行形势通报、国际贸易风险提示和外汇资金异常变动情况报告,并在外汇存贷比过高时进行窗口指导等。
在商业银行经营层面,要做好外汇业务的资产负债管理。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要适当压缩外汇贷款规模,特别是对以套利为目的的外汇贷款应逐步退出。同时,在外管局核定的外债额度内开展海外代付等业务,尤其是开展不占用短期外债额度的90天以内的海外代付业务,作为对贸易融资需求的外汇贷款的替代。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扩大外汇资金来源。一方面,采取提高外币存款利率、丰富外汇理财品种、结合远期汇率锁定方式吸收大额协定外汇存款的措施。另一方面,通过同业拆借、境外筹资、充实资本金等手段增加外汇资金来源渠道。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外汇资金运用方向,在确保整体流动性的前提下,适当将存放和拆放境内外同业的款项、投资款项调回并用于外汇贷款,从而加大外汇贷款在资金运用上的比重。
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自人民币汇改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人民币远期和掉期产品,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和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需要。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开办和运营,人民币期货和期权等产品的推出日益迫切。只有建立一个品种齐全、交易活跃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才能使商业银行和企业更好地应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