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各个年龄段所接受的教育中,都存在数学教育,小学阶段也不例外。数学学科难度较大,较多学生对其具有畏惧心理,导致数学教学质量较低。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顺应时代对数学人才的需要,教师应当对学生数学思想进行培养,改进数学思想教学方式。数学思想是学生对数学问题认识的本质,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加强对数学思想的训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原则;应用策略
在人们对数学进行评价时,大部分人认为它是抽象、深奥的,仅有一小部分人体会到数学的趣味。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比较枯燥、难以理解,长期以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但是其灵活性较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消化速度较快。因此,结合科学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训练,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不是简简单单对数学思想的应用,而是一个具有较长时间进程的教学改变过程。数学思想并不是外界相关思想与数学知识的混合,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碱性合理归纳、猜想、总结、验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过程中,需要坚持过程性原則。比如说,要求学生书写商为3的算术式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首先对公式进行观察,找出商值不变的规律,并进一步进行算术式的猜测、验证,最终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感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感悟,增加对知识的深刻认识。
(二)反复性原则
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渗透需要遵循反复性原则,实现教学方式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同时也是知识抽象化到实质性的转变过程。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时,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进行引导,在反复渗透于应用过程中,不断实现数学思想的锻炼与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极限这一章节介绍时,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始数数,感受数字的无限增加,体验数字的“无穷大”,进一步理解极限的概念。经过反复对极限的的感悟,帮助学生加深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三)系统性原则
一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数学思想在学习中的地位也随之逐渐升高,总体呈现递进式增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成为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为数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思想准备,是一项系统性发展原则。比如说,在进行数学加减运算教学、四边形而积计算公式推导等问题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本身出发,结合新思想、新方法,将繁杂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
(四)显性化原则
对小学数学思想的关注,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数学教学理念发展趋势。学生的思想水平也是不断发展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较低,在教学设计时,主要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活动设计,但是能力是慢慢进行提升的。伴随学生数学思维的长期锻炼,才能发现微小的能力提升,其显现性不强。
二、小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较多数学理论、知识、方法,对事物的规律进行认识,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将这一思维进行运用,便是对数学思维使用。在实际操作中,数学思维的应用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殊性、技巧性等特征,另外,长久使用数学思维,会帮助学生产生思维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研究,打造程序化思维方式。另外,数学知识及思想都是没有实质的,是经过不断创新、研究、发现的,现存常见数学思想有如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
数学可以分为几何和代数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与图像紧密结合,另外一种则是公式的深入探讨运用,但是,两者的结合运用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部分数学问题中重要的方法。数形结合,就是指将数量关系与图像进行合理结合,通过对而积、体积、周长等图像信息的求解,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的归化思想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本质是将复杂问题通过等价代换等方式,变化成较为简便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复杂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却可以通过思想的转变,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转化求解。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将难以计算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三)等量变化
等量变化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对等式的灵活运用,将以及等式进行合理变化,形成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实现转化思想。在代数学习中,运用较多的便是等式变化思想,其余化归思想进行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较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对这两种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数学思想的连贯性,对于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采用较多不同思想进行解决。
(四)生活化
有时人们常说,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在市场购物时不需要进行高端数学知识的运用。人们对数学思想的生活化认识不足,数学是最贴近生活的科学,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提升的有效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比如说,数学中涉及的“距离、速度、时间”等的运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测量自己奔跑、散步的时间、距离等,进行知识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扩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生活化思想。
(五)分类讨论
数学研究对象是多边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不同的讨论,因此,常用数学思想还包括分类讨论思想。也就针对数学问题条件存在的情况进行结果推断,一般在几何运算中较为常见。这一思想方式时需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策略
(一)课前
在对数学思想进行应用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对知识的讲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结合数学教材,发现数学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料,是依照学生特点进行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进行参考书选取时,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数学思维融合于其中。譬如说,课后部分所加入的“数学广角”,是课本中较难的章节,需要学生进行较多数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完成解题任务章节;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很容易出现教学失误,难以达到教材的有效使用。
(二)课堂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要开始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四项基本工作,并不是指四种单一独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工作;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数学学习主体思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占据较大时间,是数学教学精髓所在,也是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安排上,要有目的的为学生留出适当的练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根据练习反馈进行知识的在讲解,思维方式的再培养。通过实践练习,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思想误区,因此施教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数学思维培养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也需要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说,在进行挖坑种树问题讲解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并对数学思想进行综合运用展示,建立争取的学习模型。
(三)课后
在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数学的学习重点也是不同的,对数学思想的运用也是存在差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对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进行解读,告知学生思想的名字及含义,以及适用于哪一种题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数学思想。比如说,在进行乘除交换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较多实例进行,通过对题目的书写进行合理的结果分析,是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算规律,对数学变换思想进行掌握。
四、结束语
数学最为一门逻辑性、难度都较强的学科,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思想还不成熟,对于数学思想的培养是最佳时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益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培养教学时,要多次实践、探究,对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在不断实践、完善、调整过程中,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为更好的进行数学思想培养做好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月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亚太教育,2016(36):26.
[2]苑志远.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13(19):72.
[3]马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90.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原则;应用策略
在人们对数学进行评价时,大部分人认为它是抽象、深奥的,仅有一小部分人体会到数学的趣味。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比较枯燥、难以理解,长期以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智力发育还不成熟,但是其灵活性较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消化速度较快。因此,结合科学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思想能力的培养训练,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不是简简单单对数学思想的应用,而是一个具有较长时间进程的教学改变过程。数学思想并不是外界相关思想与数学知识的混合,是教师对数学知识碱性合理归纳、猜想、总结、验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过程中,需要坚持过程性原則。比如说,要求学生书写商为3的算术式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首先对公式进行观察,找出商值不变的规律,并进一步进行算术式的猜测、验证,最终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感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感悟,增加对知识的深刻认识。
(二)反复性原则
小学阶段数学思维的渗透需要遵循反复性原则,实现教学方式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同时也是知识抽象化到实质性的转变过程。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时,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进行引导,在反复渗透于应用过程中,不断实现数学思想的锻炼与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极限这一章节介绍时,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开始数数,感受数字的无限增加,体验数字的“无穷大”,进一步理解极限的概念。经过反复对极限的的感悟,帮助学生加深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三)系统性原则
一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也在逐渐上升,数学思想在学习中的地位也随之逐渐升高,总体呈现递进式增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成为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为数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思想准备,是一项系统性发展原则。比如说,在进行数学加减运算教学、四边形而积计算公式推导等问题中,教师可以从知识本身出发,结合新思想、新方法,将繁杂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
(四)显性化原则
对小学数学思想的关注,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数学教学理念发展趋势。学生的思想水平也是不断发展成熟的,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较低,在教学设计时,主要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活动设计,但是能力是慢慢进行提升的。伴随学生数学思维的长期锻炼,才能发现微小的能力提升,其显现性不强。
二、小学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较多数学理论、知识、方法,对事物的规律进行认识,并通过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将这一思维进行运用,便是对数学思维使用。在实际操作中,数学思维的应用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殊性、技巧性等特征,另外,长久使用数学思维,会帮助学生产生思维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研究,打造程序化思维方式。另外,数学知识及思想都是没有实质的,是经过不断创新、研究、发现的,现存常见数学思想有如下几点:
(一)数形结合
数学可以分为几何和代数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一种与图像紧密结合,另外一种则是公式的深入探讨运用,但是,两者的结合运用所形成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部分数学问题中重要的方法。数形结合,就是指将数量关系与图像进行合理结合,通过对而积、体积、周长等图像信息的求解,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的归化思想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本质是将复杂问题通过等价代换等方式,变化成较为简便的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复杂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却可以通过思想的转变,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转化求解。运用化繁为简的思想,将难以计算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三)等量变化
等量变化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对等式的灵活运用,将以及等式进行合理变化,形成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实现转化思想。在代数学习中,运用较多的便是等式变化思想,其余化归思想进行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较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对这两种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数学思想的连贯性,对于同一数学问题,可以采用较多不同思想进行解决。
(四)生活化
有时人们常说,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在市场购物时不需要进行高端数学知识的运用。人们对数学思想的生活化认识不足,数学是最贴近生活的科学,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提升的有效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比如说,数学中涉及的“距离、速度、时间”等的运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际试验,测量自己奔跑、散步的时间、距离等,进行知识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扩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生活化思想。
(五)分类讨论
数学研究对象是多边的,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不同的讨论,因此,常用数学思想还包括分类讨论思想。也就针对数学问题条件存在的情况进行结果推断,一般在几何运算中较为常见。这一思想方式时需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策略
(一)课前
在对数学思想进行应用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对知识的讲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结合数学教材,发现数学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料,是依照学生特点进行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进行参考书选取时,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将数学思维融合于其中。譬如说,课后部分所加入的“数学广角”,是课本中较难的章节,需要学生进行较多数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完成解题任务章节;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准备,很容易出现教学失误,难以达到教材的有效使用。
(二)课堂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就要开始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四项基本工作,并不是指四种单一独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工作;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数学学习主体思想。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占据较大时间,是数学教学精髓所在,也是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师在课堂安排上,要有目的的为学生留出适当的练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观察,根据练习反馈进行知识的在讲解,思维方式的再培养。通过实践练习,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思想误区,因此施教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数学思维培养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也需要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对知识进行合理运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说,在进行挖坑种树问题讲解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进行讨论,并对数学思想进行综合运用展示,建立争取的学习模型。
(三)课后
在不断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次到位的,而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对数学的学习重点也是不同的,对数学思想的运用也是存在差异。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对其中涉及的数学思想进行解读,告知学生思想的名字及含义,以及适用于哪一种题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数学思想。比如说,在进行乘除交换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较多实例进行,通过对题目的书写进行合理的结果分析,是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算规律,对数学变换思想进行掌握。
四、结束语
数学最为一门逻辑性、难度都较强的学科,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思想还不成熟,对于数学思想的培养是最佳时期,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益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培养教学时,要多次实践、探究,对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在不断实践、完善、调整过程中,实现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为更好的进行数学思想培养做好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月琴.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亚太教育,2016(36):26.
[2]苑志远.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13(19):72.
[3]马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