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到现在,教过我的老师有许多,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陈老师大概20岁左右,一头乌黑的长发总是用一根皮筋扎起来。她的眉毛又黑又浓,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很凶。别的女老师,都爱打扮,可陈老师却不喜欢那样。她到学校上班时,一直是一身素衣长裤,我从来没看到过她花枝招展。
  陈老师年纪虽轻,但教学方法却要比其他老师好。我记得有一次,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上课了,陈老师照例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第九课《沙包情》,为了能让同学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我要求你们自己动手做一只沙包。我让你们带的材料带了吗?”“带来了!”我们说。“好,现在开始讲课文……”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听陈老师讲课文时,一架直升飞机“轰隆隆,轰隆隆”地从楼顶飞过。这架直升飞机营业不久,每天都有乘客。调皮的同学们都向外看直升飞机,嗬!真漂亮!这时候,陈老师正在讲课,看见同学们上课不专心听讲,十分生气,便“灵机一动”说:“大家缝好沙包后,课后可以踢着玩,但课上要认真听讲,不允许看‘课外飞机’!”“哈哈哈,哈哈哈……”,全班同学都捧腹大笑,连向外看飞机的同学也笑着回过头来听讲。
  陈老师这种教学方法还真不错。期末考试,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名,就连我这个一提起语文就头疼的人,竟也喜欢上语文课了。一看见陈老师进教室我就想笑,一上课我就高兴,老师怎么这样“神”呢?
  陈老师诙谐幽默,又非常善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特别调皮。有一次上劳动课,老师让我们带剪刀做小飞机。趁下课空闲,我拿着剪刀这边瞎剪剪,那边瞎剪剪,把自己的衣服剪开了一道口子,也把别人的书剪坏了!同学告诉了陈老师,陈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心里很害怕,尤其是看到陈老师那严厉的目光,心里就……
  我站在办公室里等待着受惩罚,可等来的却是陈老师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李湘啊!你要听话,你是一个女孩子,女孩就应该文文静静的!”说着,便从抽屉里拿出针线,为我补衣服。
  我的眼睛湿润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上了初中。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
  我经常梦见陈老师,看到她那微笑的脸庞。
  噢!陈老师,长大后我也要做一名像你这样的好老师。
  〔编辑点评〕
  《我的老师》一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贴切,真实细腻,十分到位。作者通过对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的回忆,把这位教师从外表到内心,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关爱,从音容笑貌到教书育人,都描写得活灵活现,刻画得栩栩如生。文章写得层次清晰,文字流畅,语言生动,结构完整,给人一种清新高雅之感。看得出来,这位中学生颇具观察力,善于从言行举动的细微之处写出人物特征,可见作者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值得称赞。
其他文献
学生时代,我有一件好衣裳。  我自幼家境困难,直到上大学,依然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但我安之若素,觉得人跟人条件不一样,只要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材便是。不过,话虽这么说,毕竟上大学了,总不能显得太寒伧,所以我仗着自小练就的缝补术,总要将补丁剪接周正,搭色协调,细密针脚,整整齐齐的,不会看的还真看不出来。试问当年那些同学,谁曾注意到我总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但还就是有一位看了出来,
期刊
20多年前,我在乡下初中念书,学校离家有十多里地的样子,我只能住校。那个时候家里很穷,注定我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带足伙食费——想吃啥就买啥。隔一段时间,哥哥或姐姐就会驮一袋麦子缴到学校换成饭票,然后我再用饭票去学校食堂打饭。至于菜,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母亲亲手腌的萝卜干了。  十二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定量供应的三两饭让我根本熬不到下顿饭时间。上午第三节课没下的时候,饥饿就会如约而至,常常饿得我头晕眼
期刊
打会     七十年代期间,工厂里流行着一种经济互助形式——打会。那时人们的收入普遍低下,一般职工每月只有30来块钱的报酬。若想买一块手表,办辆自行车,添台缝纫机,或是结婚做寿,砌房造屋,得借打会之力,以解一时之需。  打会通常在同一车间内进行,大家熟悉,知根知底,没人使奸耍滑。打会得有人发出邀请,请会者都是等钱用的职工,请会者叫会头,要有一定的号召力与组织力。会头实在木讷不善社交,得请一个
期刊
和女儿走进龙华寺饭厅,见一群服务员围着一个老太太说笑,是通常那种逗老小孩的戏谑气氛。女儿耳朵尖,告诉我:这个老奶奶已经87岁了,她妈妈还要大,115岁。  我有了兴趣,就坐到那里去吃,只见几个女服务员勾肩搭背地乐成一团,其中一个胖女子装着诚恳的样子说道:老太,我们听你的话,不做坏事,做好人,做好宝宝。  这么明显地逗乐,偏偏老太太当补药吃了,她高兴地叫唤着她们:大宝宝,小宝宝……反正在她眼里,这些
期刊
清末的赵吉,湖南人,最初流落在姑苏城里当乞丐,接着又作了贼,不料后来竟然成了当地巨富,子孙当中甚至有作了大官的,他也就被尊称为老太爷。而他暴富的经历也颇富传奇性。   在赵吉还在做贼时,城里有一家富户,家中三辈女人都是寡居。当时家中只有妯娌三人,丈夫都已故去,没有儿子,看来要成绝户了。幸好老三的媳妇怀有遗腹子,还没有生下来。妯娌三人都希望生个儿子,继承宗祠香火。那年清明,家人要去乡间祭祖扫墓
期刊
女教师多萝西?赖瑟在安大略附近尼亚加拉半岛一个偏僻的小镇子里生活了85年。然而,在她去世将近一年之后,她的名字才被新闻媒体到处传扬,因为人们发现她留下了一笔非同寻常的遗产。  她的一位好友说:“多萝西为友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其深远意义远远超出了遗产本身的价值。”  多萝西是在里奇韦和水晶海滩之间的伊利湖边长大的,她是又脏又穷的泥瓦匠乔治?劳森和他妻子达尔西的独生女儿。多萝西在16岁时轻而易举地
期刊
摘要学生辞书是辞书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因特殊的读者对象和重要意义,为广大辞书工作者重视。学生汉语语文辞书应该如何编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读者的学习需求,是辞书学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学生字典》的几个版本为例,从字形、字音、词义、插图、附录、文化知识、思想教育等方面对此做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辞书编纂特色《新编学生字典》  从辞书分类角度说,学生辞书不是一个范围十分明晰的
期刊
我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时候,经常看见在路旁的角落里,射出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有时还带着明显祈求的眼神。他们是“乞讨丐帮”吗?走近了才知道不是,他们是近些年来都市里兴起的新行业——“擦鞋一族”。  “先生,擦鞋吧?一元钱擦得亮亮的。”  走过一条街,往往碰到好几回。过去,我总是向他们回以歉意的微笑,并表示出委婉的拒意。一个人的思想,一旦形成了某种观念,还真不容易改变呢!改革开放以前,让人待候被认为是一种“
期刊
从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乌云黑压压一大片,天气非常闷热,快要下雨了。  明天又是周末,辛苦了一周也该放松一下了。婉儿说:“今晚呀我爸爸给我做鱼汤喝。”小燕说:“今晚吃烤鸡。”听了她们的话,我羡慕极了。我想:我的要求不高,只希望在家等待的是妈妈,而不是那讨厌的留言条就好了。这时,我的肚子已“咕咕”叫了,于是加快了步伐向家中跑去。到了家门口,我老远就喊:“妈妈!”可没人回答。顿时,我的心凉了半截。
期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妈妈。  妈妈虽不像阿玲(我的邻居)她妈那样会讲故事,也比不上阿玲她妈的相貌,但每次看见妈妈,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难忘的一瞬间……  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流行了一种名叫“水痘”的传染病,被传染的人很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妈妈担心我得病之后学习成绩会下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她得知有一位医生有专门治疗这种病的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