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进行论述,而艺术教育作为文化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前的高校院校建设发展中,有新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它是培养更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的艺术天堂,从个体化角度来说,它是帮助更多青少年群体实现梦想的关键所在。但是在文化与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不能忽略对学生、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就以当前的“新”的发展要求为基调,就如何在当前的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提出一些见解与看法。
关键词:艺术;思政;融合;创新
一、当前的高校学校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程教育现状简析
1、教师群体的专业性较强但是课堂创新性不足。当前的高校院校艺术类专业思政教育中,从教师群体的角度出发来说,“供需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是呈“供过于需”的。高校院校思政教师整体教育能力与教学水平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育需求,教师群体的受专业教育水平、自身的教育能力都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从当前的高校院校思政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群体对这一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很多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日常的思政理论讲解过程中,主要是以基础性理论为主的,对提升性内容与创新性内容的涉及相对较少,教师群体专业性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只能是“照本宣科”式的简单基础理论讲解,缺乏课程创新。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艺术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常的专业性训练中度过的,而很多学生选择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性,对科学知识与思政知识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受这种学习习惯的影响,当前的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关注度不强,再加上与专业性课程相对比,思政学习需要更多静下来的时间体会其中的问题,而艺术生在日常专业性学习中的实践性、动手性比较强,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专业课学习兴趣浓而对思政学习兴趣不足。
3、整体思政学习与教育的氛围不浓厚。思政学习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对社会各类群体进行思想指导与教育的关键,但是在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方面,受艺术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的接受度与包容度较高,这样的学习思维下,很容易影响高校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建设与思想政治发展,因此,在艺术类高校院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整体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与道德教育的学习氛围较为淡薄。
二、针对艺术类学生开展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进一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与专业的文化教育类影响不同,在当前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有因自身对艺术追求而孜孜不倦学习艺术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关注度较低,因此转向艺术学习的学生。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整体社会青少年群体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升思政水平的关键所在。
2、针对个人发展,提升思政政治意识的关键。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艺术类学生政治意识较为淡薄,主要表现为在艺术思想与西方国家等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学生对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再加上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基础不足,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缺失。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学生群体中加强思政教育,是从学生的个人思想发展角度出发提升整体艺术类学生专业的关键。
3、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艺术类院校学生是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与我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参与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来,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文化思想、道德意识等等,都需要在学生阶段进行培养,在高校院校艺术类学生群体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夯实中国文化发展时代性与道德性的关键所在。
三、如何在新时代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
1、转变教育模式。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在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从日常的实用角度来说,思政教育既要关注理论性,也要关注实践性,因此,在教师的日常教育中,要从教育的教学方式角度出发对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转变。首先是在课堂的教育方式上,传统的教师单独讲解的模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试着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或者多媒体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2、拓展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形式上,要从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角度出发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度。日常的专业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既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学生艺术创作中。比如,在日常的音乐专业学生声乐训练中,可以从红歌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爱国情怀,在美术专业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将十九大精神的抽象化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将理论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创新教育形式,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3、从社会热点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思政教育是理论化的日常理论知识,在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理论与艺术的结合,也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性的教育,是社会实践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坚持从社会热点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政理论课的要求,也是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的创作思路所在。将社会热点剖析、舆论信息指导、艺术创作这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社会热点剖析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专业学生群体中要有“多变性”,在针对艺术类学生群体时,既要从教师的教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方式,也要从生活角度出发加强对生活、社会热点的理解,还要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角度出发,将艺术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推動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基于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
作者简介:陈玥七,(1993年9月-),女,汉,籍贯:重庆,学历: 研究生,职称: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 :学生教育
关键词:艺术;思政;融合;创新
一、当前的高校学校艺术类专业思政课程教育现状简析
1、教师群体的专业性较强但是课堂创新性不足。当前的高校院校艺术类专业思政教育中,从教师群体的角度出发来说,“供需之间”的关系整体上是呈“供过于需”的。高校院校思政教师整体教育能力与教学水平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育需求,教师群体的受专业教育水平、自身的教育能力都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从当前的高校院校思政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群体对这一课程的关注度较低,很多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日常的思政理论讲解过程中,主要是以基础性理论为主的,对提升性内容与创新性内容的涉及相对较少,教师群体专业性与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教师只能是“照本宣科”式的简单基础理论讲解,缺乏课程创新。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艺术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日常的专业性训练中度过的,而很多学生选择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性,对科学知识与思政知识的关注度不是很高。受这种学习习惯的影响,当前的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关注度不强,再加上与专业性课程相对比,思政学习需要更多静下来的时间体会其中的问题,而艺术生在日常专业性学习中的实践性、动手性比较强,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专业课学习兴趣浓而对思政学习兴趣不足。
3、整体思政学习与教育的氛围不浓厚。思政学习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关键所在,是对社会各类群体进行思想指导与教育的关键,但是在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方面,受艺术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的接受度与包容度较高,这样的学习思维下,很容易影响高校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建设与思想政治发展,因此,在艺术类高校院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整体的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与道德教育的学习氛围较为淡薄。
二、针对艺术类学生开展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1、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进一步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与专业的文化教育类影响不同,在当前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群体中,有因自身对艺术追求而孜孜不倦学习艺术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生,也有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关注度较低,因此转向艺术学习的学生。加强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整体社会青少年群体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升思政水平的关键所在。
2、针对个人发展,提升思政政治意识的关键。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艺术类学生政治意识较为淡薄,主要表现为在艺术思想与西方国家等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学生对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再加上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思政学习基础不足,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缺失。因此,在艺术类专业学生群体中加强思政教育,是从学生的个人思想发展角度出发提升整体艺术类学生专业的关键。
3、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需要。艺术类院校学生是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思想政治领域与我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的文化发展,需要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参与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来,而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文化思想、道德意识等等,都需要在学生阶段进行培养,在高校院校艺术类学生群体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夯实中国文化发展时代性与道德性的关键所在。
三、如何在新时代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全面发展
1、转变教育模式。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在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从日常的实用角度来说,思政教育既要关注理论性,也要关注实践性,因此,在教师的日常教育中,要从教育的教学方式角度出发对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进行转变。首先是在课堂的教育方式上,传统的教师单独讲解的模式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试着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或者多媒体教育的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
2、拓展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形式上,要从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角度出发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度。日常的专业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既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学生艺术创作中。比如,在日常的音乐专业学生声乐训练中,可以从红歌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爱国情怀,在美术专业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将十九大精神的抽象化与美术创作结合起来,将理论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创新教育形式,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3、从社会热点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思政教育是理论化的日常理论知识,在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理论与艺术的结合,也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性的教育,是社会实践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坚持从社会热点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政理论课的要求,也是艺术类专业院校学生的创作思路所在。将社会热点剖析、舆论信息指导、艺术创作这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生活化、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社会热点剖析的过程中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促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专业学生群体中要有“多变性”,在针对艺术类学生群体时,既要从教师的教育角度出发转变教学方式,也要从生活角度出发加强对生活、社会热点的理解,还要从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角度出发,将艺术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推動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基于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
作者简介:陈玥七,(1993年9月-),女,汉,籍贯:重庆,学历: 研究生,职称: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 :学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