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榜样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其指为美化环境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且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它是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与审美理想的艺术。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道:“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到激情岁月的“建设标兵”,再到改革时期的“改革闯将”,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可见在红色基因、伟大信仰培育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以自己无形的榜样力量,给予大家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毅力,激励着全党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值得被历史镌刻的伟大奇迹。为此,本文特精选中国美术馆藏中国共产党党员楷模题材的雕塑若干,将榜样的感召力投入到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将他们的引领作用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去,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创造新时代。
  于世宏2009年作《李大钊就义》雕塑(图1)
  1927年春,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1889—1927),在北京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兵营被捕。4月28日下午1时,年仅39岁的他被“特别法庭”押解到京师看守所,秘密执行绞刑。刽子手对他施刑长达40分钟之久,而正常的绞刑只需20分钟。在临刑前,他预言黑暗的社会制度必将会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22年后,李大钊的预言应验。
  雕塑《李大钊就义》力求摆脱既往创作模式,紧随时代美学、社会生活、大众审美等,拓展了契合主题与形象的创作形式。作品中李大钊就义前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形象,既真实还原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以具有时代感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实现了艺术与历史、艺术与现实的同构,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功能。
  展望1991年作《瞿秋白》石膏雕塑(图2)
  瞿秋白(1899—1935)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22年春正式入党。1925年起,他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代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
  雕塑作者展望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青年雕塑家之一,他从毕业创作开始,就想打破人们习惯的雕塑之“崇高感”。而这件《瞿秋白》胸像,人物形象文质彬彬、书生意气,按作者的话说,“就是把他做成一个特别普通真实的知识分子”,这意图在艺术家展望的创作中传达得极为准确、十分精彩。
  霍波洋1989年作《赵一曼》玻璃钢雕塑(图3)
  赵一曼(1905—1936),中共早期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她1935年担任东北抗联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同年11月被捕,次年8月就义。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雕塑《赵一曼》是1989年鲁迅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班毕业的霍波洋之毕业作。作者曾深入当地了解这位抗日女英雄的事迹,直接感受赵一曼的精神,并以圆润的线形、修长的身姿,表现了赵一曼的女性特征;又以双手背后的“人”字形站立姿态和浅棕色调,完美传达了赵一曼挺拔肃穆、正义凛然的内在精神。
  王朝闻1955年作《刘胡兰》雕塑(图4)
  刘胡兰(1932—1947),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她10岁就参加儿童团,1946年到山西文水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曾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雕塑《刘胡兰》将英雄形象定格于就义前的时刻,着力表现了刘胡兰为了信仰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代表作。由于刘胡兰生前没有照片,为了创作好这一作品,作者曾找到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请其详细介绍刘胡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按照自己的艺术主张,以庄严和如归的乐观态度来描绘英雄的死,犧牲精神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曹崇恩1961年作《向秀丽像》大理石雕塑(图5)
  2019年追任“最美奋斗者”称号的向秀丽(1933—1959),为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女工、革命烈士、救火英雄。1958年10月被批准为我党预备党员,1958年12月13日,作为领班的她与几位工友在进行酒精投料时,满装酒精的大瓶瓶底突然断裂,引起火灾。向秀丽侧身卧地,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烈火的蔓延,但最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1959年1月15日逝世,年仅25岁。
  中国石刻艺术历史悠久,但限于条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以石膏翻模为主,少有人直接打石,而曹崇恩却早在60年代即开始自己雕凿石刻,《向秀丽像》即其代表作之一。作者利用大理石晶莹洁白的石质,脸上磨光,头发和衣服上留下粗糙的刀纹,使之产生对比关系,成功地塑造了在扑救火灾中英勇献身的向秀丽神情坚定的英雄形象。
  唐大禧1964年作《欧阳海》石膏雕塑(图6)
  1963年春, 解放军战士欧阳海(1940—1963)在策马行军途中, 为遏制因列车而受惊的烈马, 用生命保住了呼啸而去列车的安全。出于对英雄的敬仰, 年轻的雕塑工作者唐大禧来到衡阳,在欧阳海生前的连队体验生活, 并大胆创作了英雄临危不惧、扼住烈马的雕塑《欧阳海》。
  雕塑并不是机械地再现当时人与马的激烈搏斗, 而是以高于生活的艺术语言来“塑说”。其通过捏、塑、切、削的泥性表达, 夸大了人物表情的强烈以及人与马的激烈冲突,令你仿佛听到人与马于拼搏中的急吁的喘息声。英雄的表情是千钧一发的果断,是临死一刻的果敢,当火车急促冲上来的一刹那,画面凝固了。另外雕塑有力地刻画了英雄奋力的身姿, 尽管穿着衣裤, 但其屈腿倾身及蹬直的左腿、高举的左手,可感觉到其绷紧的有力肌肉。雕塑张扬了英雄征服烈马的悲壮,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冲击。   李鹤2019年作《孟泰》雕塑(图7)
  孟泰(1898—1967)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上世纪60年代誉满全国的钢铁战线老英雄。“孟泰精神”在作者李鹤的家乡辽宁乃至全中国,都是被广为传颂的英雄故事。而李鹤为英雄塑像,是自己延续“孟泰精神”,是传播复兴号角的最实际行动。
  雕塑《孟泰》选取了孟泰本人搜集废旧材料和零配件的场景。作品以孟泰的微笑面向观众,传达了他在岗在位时的负责服务精神。他脚踩零件、手持齿轮的动态,是作者在查阅了众多图像资料后选取的最具形象特征的代表,表现了他在一线工作中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雕塑还结合了多年的具象雕塑创作研究,在传统具象雕塑的写实基础上,强化了虚实对比,并对创作观念与塑造语言进行了完美结合。
  鲍海宁2019年作《铁人——王进喜》玻璃钢雕塑(图8)
  王进喜(1923—1970)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 、全国劳动模范。他1956年入党,并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此雕塑充分彰显了被誉为“油田铁人”的王进喜,那“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而作品中头戴工作帽、除头面以外其他全身“埋”在油田里的“铁人”形象,更是让观者感受到王进喜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的英雄。
  吴为山2008年作《孔繁森》铸铜雕塑(图9)
  孔繁森(1944—1994)是一位将热血抛洒在藏区的党员模范、领导干部代表。此作塑造了孔繁森穿着藏袍,戴着毡帽,穿着藏靴,一副藏民打扮的党的干部形象。他风尘仆仆地行进在藏区中,部署他有关为人民服务的勾画。他的形象是运动中的生动具体的表达,而作者的艺术语言又是生动写意的。这件以写意雕塑形式来刻画党的干部形象就非常带有中国特色,具有诗意情怀,昂扬着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宏大气象。
  作者创作这尊雕塑,不仅是为了树立孔繁森的人物形象,更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雪域高原艰苦环境以及援藏干部帮助百姓脱贫、为人民服务的故事,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作品通过孔繁森的着装,可以反映出高原的寒冷艰苦。西藏阿里,遥远、偏僻,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八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这就曾是孔繁森同志生活、工作的环境。而雕塑中他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奔走,全心全意帮助当地百姓、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作贡献的形象,显得尤为高大。
  冯国豪2019年作《赤脚医生——覃祥官》玻璃钢雕塑(图10)
  作品塑造的是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山村“赤脚医生”覃祥官(1933—2008),他为了改善当地贫困山区群众治病、缺医少药的状况,提出集资合作医疗的构想,并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合作医疗卫生室。这一创举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卫生面貌,并对全国农村山区的医疗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是中国当代卫生史上值得记载的一段历史。
  雕塑以三个人物的组合为构图,分别是相对而坐的覃祥官与抱孩子的母亲。作品重点刻画人物动态以及面部表情,突出三个人物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面貌。覃祥官为孩子听诊时的深情与耐心、母亲对孩子的紧张与焦虑、孩子在母亲怀中强忍疼痛而又惹人怜爱的神情都得到了刻画。此外,雕塑对衣纹的处理以及环境道具的设置,既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又适合构图需要,为作品增添了生活意味。
  李迅2019年作《优秀干部——杨善洲》玻璃钢雕塑(图11)
  1952年入党的杨善洲(1927—2010),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機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其曾获“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改革先锋奖章”“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等荣誉,并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
  雕塑表现了优秀干部杨善洲的形象,塑造了他一手叉腰、一手扶锄头在植树造林间歇站立远眺的情节。作品以松林作为创作元素和人物背景,借松树的精神寓意,象征着杨善洲作为一名中共优秀干部的高尚品格。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力求通过现实主义语言表现出杨善洲同志的气质和精神状态。在构图方面,三角形构图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表现出杨善洲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烘托出他那时代丰碑般的伟岸身躯。
  周思旻2019年作《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玻璃钢雕塑(图12)
  中共党员张丽莉(1984—),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后经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2013年她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模范”,2014年又被评为“见义勇为最美人物”。
  雕塑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表现对象,表现了张老师微笑着坐在轮椅上,被她的学生们环绕的情景。张老师没有双腿支撑的裙摆自然垂下,神态安详,微笑地看着她的学生们;学生们则围绕在张老师周围,表情关切而凝重。作品中人物塑造古典唯美,洋溢着温馨浪漫的气息。
  纵观以上中国美术馆藏雕塑,可见这些佳作通过不同的立意构思,以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完美塑造了各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的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将共产党员服务人民的社会实践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紧密相连,而且将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更是镌刻了华夏民族百年历史的光辉榜样!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
期刊
整整一百年前,黑暗贫困的中华大地迎来了开天辟地的曙光——中国共产党诞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复登上国家名片——邮票,其中直观反映党的诞生地、诞生背景(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和创始人物的邮票,最能体现当年的历史风云,这样的邮票共计22套、29枚。  一、历史胜迹  反映中共诞生地,即中共一大召开地址的邮票,计有10枚,其中上海会址5枚,嘉兴南湖会址3枚,另有两枚两个会址同时呈现。  1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题绘画创作中,建党题材无疑是一个特别的内容。许多画家不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和呈现,并且与时俱进,七十多年来积累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尤其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嘉兴南湖红船之创作。  南湖红船的绘画尝试  嘉兴南湖实际上有一古一今、亦古亦今的两处重要景观:古是指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936—947)的“烟雨楼”,今是指作为中共一大会址的红船。在南湖湖心岛上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亦曾历经众多坎坷,但更多的是惊喜——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金银纪念币  2008年12月10日,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铭记30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央行特别发行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这套纪念币共有3枚,包含金币2枚、银币1枚。  其中的1/4盎
期刊
摘要:传统文人山水画创作的文化意涵,从未曾离开湘楚意象语境,拥有丰富的潇湘美学意象,其中最典型的渔隐意象贯穿整个文人山水画创作历史,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特定的美学基调,“潇湘”母题涵盖政治隐喻、文学审美需求、哲学思想表达和诗意优雅的生存之道。  关键词:湘楚意象;潇湘;文人山水  ● 传统湘楚意象语境下“潇湘”成为文艺创作的母题  “瀟湘”,较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山海经·中山经》、东汉无名氏的《
期刊
陈逸飞(1946—2005)是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流。他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后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现上海油画雕塑院),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他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尽管他以“大美术”的理念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但其创作的一系列美术作品,还是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一座高峰,其中就包含红色题材的绘画。  在这些已成
期刊
电影海报又称电影宣传画,通过张贴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作用,还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它在百余年的历史中沉积了很久,且每部电影都是对一段历史的浓缩再现,而电影海报不仅是推介电影的名片,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善于抓住一瞬间的精彩,来最充分地表现主人公的鲜明个性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和视觉冲击力,藉此达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效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
期刊
在我国近现代的画坛上,谢稚柳(1910—1997)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是他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其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的真知灼见。而他的山水画“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这是因其山水画先从学习范宽的画格开始,取其雄宽伟美,再转从燕文贵与王诜,领悟其俊爽清峭、含蓄温婉的艺术神髓,走着一条扎实的师古之路。特别是后来对徐熙所创立的“落墨法”,他不仅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那条“地球上的红飘带”,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保存了革命火种,还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多年来,众多艺术家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着长征故事,深情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画卷,艺术再现了这段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并在审美创造中传承着长征精神。尤其是此类题材的油画佳作,更是令观者领略到许多关于长征的难忘“瞬间”,且将这些历史瞬间连缀
期刊
摘要:驻马店驿城区出土的北宋钱币窖藏,数量较多,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在该地区属首次发现。经清理,该窖藏出土铜钱重1.5公斤,钱币年代跨度较大,上限为唐开元通宝,下限为北宋宣和通宝。其中,北宋钱币占大宗,发现有星月纹、花穿等版别特殊的珍品,为研究驻马店地区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钱币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驻马店;北宋;钱币;窖藏  2003年8月,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为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