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学科联动、中小衔接”的教育强音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b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展现素质 课程走向联动
  进入鹰潭市直片教研联合体第三次教研开放的市八小校园,橱窗美,彩旗飘,活力多,笑脸扬。“魔方”表演,体现的是思维的快、准、齐;“欢乐竹竿”,律动的是童年的旋律;“花式跳绳”,飞扬的是少年的风采;车模、航模表演,纷飞的是科学想象的思绪……阳光体育、科技活动展现的是八小人全体参与、全面发展、全员共享的精彩。
  半天的教研活动,集中体现了“联动”二字的深义。这种联动一是在各种教研层面上的联动:城乡层面、手拉手层面、初小衔接层面,七校联合层面,甚至连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县区教研室也一同参与到教研联动之中,范围之广、层面之多,让教研开放更有交流、探究、互动和辐射的意义。第二是在各个教研个体上的互动:初中、小学两级老师,市、县、中心校三级教研员,语数英、德育实践等多学科教师的联合参与,同课异构、同课同研,让教研在“文化融入、中小衔接”这样一个大的思路下多维互动,教研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全面展现。
  二、教研追求高效 课堂展示精彩
  除了联动,有效也是本次开放的一大亮色。由初中到小学,由城区到手拉手学校,每个学科三位老师同上一堂课,同研一堂课,以同一话题为载体,探究中小衔接,城乡教育如何融合,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既有年段对比,又有纵深呼应,学科联动更为有效,体现了宏观层面上的深度跟进。
  另外,20分钟短课的设置也让这一份有效得到了强化。20分钟的课,难上!难在这样一种矛盾当中:既要考虑学科内在的规律,又要尽可能地展现更多的教学亮点和学生精彩。这是一种矛盾。比如,语文学科强调环环相扣,强调步步深入,强调衔接呼应,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整体切入、细节聚焦,再回归到整体的关照与升华,这样一个过程体现的就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课时的减半不能造成步骤的压缩、亮点的弱化和规律的缺失甚至违背,这就相当考验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材处理能力和一课一得的意识。今天的三位老师都做得很好,各自站在了同一教材的不同角度切入,或者习得方法,或者培养语感,或者强化运用。20分钟虽然不长,但训练实,亮点多,主线清晰,课堂有效。体现了20分钟短课的独有魅力。
  总体上看,这三节课都很成功!首先,我想说两处惊讶:第一个惊讶在共同的教材选择和安排上。《安塞腰鼓》这样一篇表现阳刚之美的文章,却让三位温文尔雅的女教师来上,有趣,也上出了不一般的师生精彩;第二个惊讶是三位老师在片段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上,各自选取场面、后生和黄土地这三处内容,各自从一个角度、一个片段切入,使得三堂课立足点不同,教学节奏不同,语用特色也不同,可谓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第一堂课是实验中学的刘英娥老师执教的,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是一种大气。初中老师上课就是大气,教学目标简明扼要(紧紧围绕“挑好词好句学会品读”和“感受民风民俗体会拼搏昂扬精神”两大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思路大开大合,所提问题能够聚焦核心,以一两个大问题涵盖全文全课,没有在枝节问题和小环节上过多肢解教与学,整体教学显得很大气。
  其次是“两点关注”。第一是关注语言形式,体会短句特点,引导学生透过词句想开去,想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想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境,悟出其中蕴含的生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话交流体会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关注语言形式。第二是关注了“一课一得”。刘老师紧扣“震撼”一词,由充满活力的鼓点感受跃进到贫瘠环境的体会,再过渡到充满张力的黄土人生命情怀的挖掘,重好词好句的品鉴,重课文句式的合作品读,重民风民俗的多层感悟,这样一种透过文字想象品味意境的“一课一得”式的教学风格,就体现在清晰的教学层次的呈现之中。
  还有就是“三个引入”。一是引入丰富多样的视频,让语言的品读充满画面感和地域文化的张力。二是引入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三是引入充满语文味的多层想象和互动谈话。三个引入让课显得很丰厚,很扎实。
  第二堂课是由市八小的马静老师执教的。借用本课中的“好一个”,我也想为马老师叫三个“好”。
  第一个好:这是一堂朗读指导的好课。朗读指导轻巧、得法、层层推进又井然有序。本课至少有四处精彩的朗读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处是开课借助“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的指导朗读。这第一通“朗读之鼓”擂得虽然轻巧,但响在了点子上。马老师说,关注“好”字你会怎么读?关注最后的标点你会怎么读?这种朗读指导简明、扼要,但强调在点子上,学生有了目光的聚焦,朗读便有了着力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指导法,不牵强,不刻意,又有实效。
  第二处精彩是在第一处排比句的指导上。“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一句的指导也非常轻巧。学生找到这句后,让学生谈感受——体现了力量,体现了生命!然后以“这三个关键词能否互换顺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的逐步加深,感受到这种渐进的力量和推升的情感,之后指名读,齐读,读出语气的细腻变化。
  第三处朗读指导上的精彩体现在五个倒装句式上。借助这一句,马老师通过变化语序,运用对比朗读,感受倒装句式的特殊效果,同时借助这一倒装句式,体会“骤雨、旋风”等关键词的特殊含义,从关键词的组合上感受这种急促的力量,并让学生读出句式的短促和不一般的气势,让句式和词语背后的情景呈现在个性化的朗读之中。
  第四处精彩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再次齐读这五个倒装句式,这次读采用了齐读,目的性很明确,因为有了前面的烘托与铺垫,这种气势便水到渠成地通过齐读表现出来。视频出示的时机和采用的朗读方式都恰到好处。
  第二个好:这是一堂方法习得的好课——呈现方法,迁移方法,运用方法富有层次。本课中,马老师始终将方法的习得和运用贯穿在课堂当中,初读画句子前提示方法:画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词语和句子,写出自己的赏析。这是方法的认知。品读时针对几个排比句的对比读,归纳方法,让学生知道赏析可以从修辞上,从句式上,从关键词上入手,谈体会,说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是方法的迁移。最后在读写结合阶段,老师在学生感受到倒装句式的特点后,出示三个同样句式,但难度逐步提高的填空题,让学生写同样的句式。学生有了前面对句式的体会,对排比、比喻手法的感知,对关键词的深入品味后,这时的读写结合便容易衔接到位了。这一步就是方法的落实和运用。一堂仅仅20分钟的课,能够在方法的认知、迁移和运用三个阶段走上一个来回,而且这么扎实有效,层次清晰,实属难得。   第三个好:这也是一堂初小衔接的好课。好在主线清晰,层次简明,“赏析”这一种方法体现了与中学的一种良好的对应与衔接。马老师的教学主线就是一条感受并迁移运用赏析方法的主线。开课切入中心句,找到四处场面、四个部分、四处反复,这既是教学主线的梳理,也是整体上的感知,这一步不能少,是语文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到回归整体的语言习得规律决定的。接着,马老师让学生找句子、写赏析,在读句中品,在找句中赏析,在模仿写句中迁移运用,关注三种句式,运用三种方法,品读三处句子,层次清晰简明。最后是方法的运用和完善板书之后的积累,这也是再次回归整体的一种语言运用。其中,赏析之法与简明之线,均体现了较好的初小衔接。(赏析方法更多的是初中采用的教学之法)
  第三堂课是由贵溪泗沥中心小学的方杏子老师同课异构的《安塞腰鼓》。这也是一堂主线和方法都非常简明的好课。
  20分钟的短课,为了体现高效,切入点一定要精准,教学主线一定要简明。在这一点上,方老师可谓是想了很多办法,付出了很多辛苦。这份辛苦体现在方老师前后设计、推倒重来的多次改变上。起初的设计中,方老师也是以感受场面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因为本次教研活动想要体现一种殊途同归的教研开放思想,选取不同的切入角度,更容易展现不相同的语用设计。因此,方老师主动改变教学内容,将“后生”这一部分的感悟作为教学的着力点,方老师紧扣“搏击”二字,从后生们“搏击腰鼓”推进到黄土人“搏击命运”,将人文内涵的挖掘与语言品析有效结合,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这一改,改出了清晰的主线和较为精妙的品读运用。
  在朗读指导上,方老师体现了“二重”:重指导、重实效。比如,第12自然段“搏击”那一句的朗读指导就体现了这种思想。首先是引导学生体会“敲击”与“搏击”的异同,体会搏击的力量,读出三处“搏击”力量与情感的渐进效果。接着,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强调的带着重号的词语的特点,体会读好关键词在朗读中的作用,指导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最后采用范读引路,读出气势和节奏。这种朗读指导就显得很有层次感和实效性。
  同时,这种朗读的亮色还体现在老师不断推出的有关黄土高原背景的呈现中,图片、资料恰当引入,视频、音乐有效对接,每一层次的呈现都引导学生进行一番入情入味的朗读,逐步读出鼓动的生命、后生的乐观与黄土人对命运的不屈。这样的背景链接,就让课显得更有厚度,更有生命的张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为市直分片教研的充分联动叫好,为每一堂关注学生、落实方法、体现高效的好课叫好。
  愿这样有节奏、有韵味的教育“鼓点”继续敲响,余音不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中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案例总结出实施有效教学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科学;有效效学;经济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 本文从戴尔的“经验之塔”以及布鲁纳的“经验之塔”出发,以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为例,详述了“经验之塔”下的教学设计,以期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经验之塔;基本活动经验;教学设计  关于“经验之塔”理论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等提出了关于视听教育的“经验之塔”理论——依据学习经验和教育媒体呈现的基本形态,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映象和符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的两个物理实验题的分析,揭示了高考物理实验题改革的方向,即遵循《考试大纲》,考查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着重考查考生面对实验问题时“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题;方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
新闻回五放:2010车1月21目上午9点,由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数学会和重庆南开中学承办的“2010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暨第25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在重庆南开中学开营=来自全国(含港澳)33个省(市、区)及新加坡、俄罗斯各6名高中学生共223名学生代表参加本次竞赛,
【摘 要】    本文从现象学研究视角出发,以大学外语教学为例,探讨了大学混合教学中虚拟学习环境(VLE)的应用状况。从信息的传递,概念的应用和厘清,观点的交换、资源的调查和分享,知识的合作创建、过程意识和技巧的开发等
中国毕业生就业类网站月度排行榜(数据采集日期:2014年5月29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随着规范办学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费时、费力、加班补课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但是,接踵而来日益凸显的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的孩子一门课程除了《课课练》《单元过关》《综合练习》外,还有老师发下的没完没了的讲义。对此,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曾在《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文章中说:“时下,学生们都陷在‘题海战术’里,成了做习题的机器。”拥护者美其名曰:“久练久熟,熟能生巧!”
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函数描述了量与量之间的某一个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函数思想是一种通过构造函数实现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也就是用运动的观点构建数学关系,并通过分析、研究具体伺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用函数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
【摘 要】Moodle开源教学平台已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许多围绕Moodle平台的应用研究。然而,Moodle平台强大的日志功能尚未引起关注,很少有人利用这些丰富的日志信息开展数据挖掘研究。为推动Moodle平台更深层次应用,本文借鉴国外相关成果开展Moodle平台数据挖掘研究,通过常规统计方法、可视化方法、聚类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网络学习平台的日志和交互论坛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你被困在一座孤岛上,救援人员将在10天后到达。你有A和B两种药片,每种药片各10粒。你每天必须各吃一粒药片才能活到第二天。然而,你却不小心把这两种颜色、形状一样的药片混在一起了。这时,要等到救援人员到来,你该怎么做?   请在空格中填入数字1~9,使每一行、每一列和每一宫都没有重复的数字。  1.一个古老的汉族复姓。  2.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  3.窗扇的一种,用许多横板条制成,横板条之间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