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励志影片中的成功意识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好莱坞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为例,从成功的概念、成功的信念以及成功的途径三个方面,分析并探讨了美国价值观中关于成功的意识及其根源。好莱坞励志影片都展现了主人公通过个人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主题,并且体现了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即个人主义。
  [关键词]成功意识;价值观;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21 — 03
  一、引言
  在好莱坞流畅的叙事和精美的画面背后,美国励志影片共同的特点就是向我们展示一个潜在的、文本不曾说但已然说出的存在,即“我奋斗,我成功”的美国精神。而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具有隐性的特征。因此,价值观的研究势必以文学、影视、艺术作品等为载体,通过显性的作品来研究隐性的价值观。
  按照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深层文化。然而,那些展现美国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励志成功电影多数以白人为主角来展开叙事的。凯尔纳(2004)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意识形态批评”概念,他认为意识形态除了包括阶级的权力外,还应该加以扩展,以涵盖那些使得占有统治地位的性别和种族得以合法化的理论、观念文本和再现等。该理论扩展了意识形态批评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同构关系。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以黑人为主人公的励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对美国价值观中的成功意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影片简介及特点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是由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之一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出品的,并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一部励志影片。威尔·史密斯也凭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了7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黑人医疗器械推销员克里斯·加德纳,在妻子琳达无法忍受穷苦生活而离家出走的情况下,带着年仅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他们因为交不起房租而流离失所。他们在旅馆、地铁的洗手间、教堂收容所借宿。但是,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梦想实现的幸福时刻,在证券公司20名实习培训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位被录用的证券经纪人。若干年之后,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该影片区别于其他励志影片之处有二点。第一,此影片改编自同名自传小说,因此影片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他成功诠释出一个濒临破产,最终又经过努力而扭转人生命运的励志故事。虽然《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也像我们展示了“我奋斗,我成功”的美国精神,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太多机缘巧合(他是越战和中美乒乓外交的参与者、水门事件的揭发者,甚至得到了三位美国总统的接见)使人们更愿意接受并相信克里斯·加德纳这个普通人物的成功奋斗史。
  第二,该影片故事原型人物为黑人,扮演这一角色的演员——威尔·史密斯——也是黑人。换言之,这是一部为数不多的讲述美国黑人成功奋斗史的电影。根据影片中的一段电视新闻内容所提供的语境,“联邦预算已经失去控制,今年9月30日结束的预算年度,我们将有高达800亿的赤字。这个赤字比1957年整年联邦预算还高,今年还得支付这800亿衍生的利息国债。20年前,1960年联邦政府的总薪资支出不到130亿。”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故事发生在1980年。袁明(2012)认为,长期以来美国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种族隔离,这一问题也在各级学校中存在。在1965年,80%的白人学生在学生总数中90%——l00%为白人的学校读书,65%的黑人学生在学生总数中65%——l00%为黑人的学校读书。由于黑人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都比较低,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美国白人男性的就业率在1980年为78.3%,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男性的就业率在1960年为83%,l980年降到70.8%。1982年美国黑人男性中;16岁以上的失业率为20.1%,16-19岁年龄组的失业率为48.9%。相比之下,16岁以上白人男性的失业率仅为8.8%,l6-19岁组的失业率为21.7%.都不到黑人失业率的4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黑人就业压力较大和失业比例偏高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这样强烈的反差,加德纳作为一个仅有高中毕业学历的黑人要想获得成功,这一奋斗过程便显得尤为艰难。
  三、 成功意识在励志影片中的展现及根源
  (一) 成功的概念
  Huber(1987)在《美国人的成功意识》中写道:“什么是成功?在美国,成功是对工作业绩的奖赏。成功和幸福不是一回事,幸福是你的感觉……,成功不是简单的有钱有名。”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要看若干方面:他原来的起点是什?他现在的地位有何变化?有没有提升?他工作的业绩如何,它的业绩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也就是说成功应该是一个获得的过程,它应显示变化及和他人的区别。《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Pursuit of Happyness, 直译为“追求幸福”。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成功和幸福不是一回事,但成功,尤其是事业上的成功是幸福的基础。加德纳向我们展示的正是一个骨密扫描仪推销员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成功地成为证券经纪人的故事。这一主题的展开,经过了至少两次人生低谷的考验。第一次是他的妻子不堪忍受艰难的生活离他们父子而去。加德纳28岁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父亲的亲身经历让他深深知道自己身为父亲的责任。在他付不起房租时,仍然坚定信念,辗转于旅店、收容所等地借宿。第二次是在卖掉骨密度扫描仪后因未及时缴税而被银行扣走600美元后仅剩21.33美元的生活境遇。即使在地铁站的卫生间内,他搂着熟睡的儿子失声痛哭,他也未曾想到放弃。这部影片主题的展开正是向我们证明了成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充满了艰辛与泪水。
  (二) 成功的信念
  1.追求幸福权力的信念
  在影片中,加德纳通过对《独立宣言》的复述向我们展示了他追求幸福、追求成功的信念。“……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力。”这些话反映了美国开国先驱们的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及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影片中,加德纳始终相信,人人享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这里的“人人”更是包括他自己在内。   “追求幸福的权力”这句话可以追溯到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提到三个自然权力: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这是对欧洲启蒙运动理性哲学的最好总结。人人都有平等追求幸福的权力。而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的这段正是源于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认真执着地追求真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幸福。”剧中来自加德纳的一段独白也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加德纳说:“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几次提及“幸福”这个词,这个词出现在“独立宣言”中似乎有些怪异。但是他似乎是… 是个艺术家,他称英国人为‘破坏我们和谐的人’。” 由此可见,杰弗逊的这一思想是美国人需要的、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而获得独立的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而这种思想在美国的文化传统中得到继承和沿袭。
  2.自我拯救的信念
  影片中,加德纳的儿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人在水里快要淹死了,这时一只船过来问他:“需要帮忙吗?”他回答说:“不,谢谢,上帝会救我的”。后来又有一只船过来问:“需要帮忙吗?”他说:“不用,谢谢了,上帝会救我的”。后来他淹死了,上了天堂,他问:“上帝啊,为什么你不救我?”上帝回答说:“我不是派两艘大船去了吗,笨蛋。”这个故事想向观众讲述的一个道理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祈求上帝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的手中,只是我们放弃自我拯救。这也正应了那句英文谚语——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自我拯救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为反抗并改革天主教而分裂产生出来的基督教派。它和天主教的本质区别在于,新教主张教徒自己拯救自己,而传统天主教则强调教徒必须靠教会、教皇或其他教主得到拯救。新教随着英国移民传到了北美,进而自我拯救的信念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根基。
  3.坚持梦想的信念——美国梦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梦想的坚守。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细节在电影中加德纳和儿子在篮球场的一段对话中有所体现。由于加德纳与退休基金会执行长错过了约会的机会,他想带儿子登门致歉。但他的儿子以为父亲会在周六陪他练习篮球,因为他想成为一名职业篮球选手。加德纳委婉地说,自己的篮球技术不好,估计儿子的技术也不好,劝他不要再练习了。但当加德纳看见儿子那张沮丧的脸时,他发现自己错了。于是,他和儿子进行了一段很认真的对话。他告诉他的儿子,“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这段父子对白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典型的美国梦信念。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所信仰的信念。所谓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就能获得好生活的梦想,即必须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梦寐成功成为美国民族的基本特性和文化传统。美国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之上的。美国梦源自于殖民时期。除了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和被贩卖到美国的黑人奴隶外,其他人要么是清教徒抱着追求宗教自由的理想,要么是心怀某种梦想来到北美大陆定居的其他移民。这种精神是美国民族诞生时就具备了的,并且是渗透到美国人的血液里的信念。
  4.成功信念中的神秘因素——运气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人的成功意识中碰运气的想法很强,这大概是美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该影片中有两处体现了这一观点。第一处,加德纳在迪安·维纳做实习生期间,给电话名单上的人打电话以挖掘潜在客户。名单上的人物按照职务从高到低排序,而实习生打电话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从门卫打到执行长。加德纳在两个月后连一张名单也没有打完,于是他决定碰碰运气。他直接跳到名单的第一个人——退休基金会执行长,沃尔特·瑞本。在接通电话后,瑞本恰巧取消了一个约会,同意加德纳二十分钟内与他见面。这让加德纳感到十分意外。但是,由于加德纳不得不替他的上司弗雷克斯去停车而耽误了与瑞本的见面。第二处,由于加德纳没有准时与瑞本见面,他决定带儿子亲登门致歉。这一举动让瑞本感到十分意外,因为瑞本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加德纳并非是为了道歉而特地登门造访。他是想碰碰运气,借机进一步向瑞本介绍他们公司的业务。让加德纳喜出望外的是,瑞本邀请加德纳和他的儿子看球赛。虽然他并没有说服瑞本,但他却认识了瑞本的很多朋友,拓展了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美国民族形成的历史上看,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就相信他们是有运气的民族。因为,当时的清教徒在踏上北美大陆的时候就深信自己作为“上帝的选民”而来到美洲的。这一思想贯穿美国历史的始终。
  (三)成功的途径——个人奋斗
  获得成功的途径有若干种,但Bellah (1986)在《心灵的习性》中认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不是依赖家人或别人的帮助,而是依靠个人努力的结果。事实上,美国人崇拜的成功价值观是一切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剧中,加德纳和儿子因为付不起房费而被旅店老板赶出房间,不得不与儿子一起流离失所,尤其是父子俩在地铁站度过慢慢长夜的镜头给人以心灵上震撼。加德纳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向亲戚、朋友求援。他虽然来到了黑人朋友韦恩的家门,但也是为了要回韦恩欠他的14美元。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个人主义是从欧洲移民乘着“五月花”号踏上北美新大陆的第一天就开始的。这些移民者或清教徒相信自己作为“上帝的选民”来到上帝赐给他们的人间乐园,相信美国的自然环境使每个人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为个人成功提供物质保证。因此,美国人比较自信乐观,相信自己终究能够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新教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历史根源。而后的美国革命、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及多次的移民浪潮加强了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推翻殖民统治的信念就在于英国政府剥夺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如杰弗逊所谈到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为了捍卫这些权利和尊严,个人应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己的权力,甚至为争取自己的权力而推翻这个政府。
  美国西进运动,实际上就是移民者与险恶的自然生存条件作斗争。早期的西进运动,美国人在没有政府和外力支持的情况下,完全是一种自发的群众性行为。移民者凭借自己对西部生活的向往,克服种种困难,经历千难万险,最终到达西部。这些移民者加入西进运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去西部寻找幸福的生活及个人的平等自由,因而在西进运动过程中,个人主义思想被逐渐强化。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进入工业化时期,这一时期被马克·吐温称之为“镀金时代”。美国的个人主义变为粗犷个人主义,其实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社会学领域的体现。这一思想为美国资本家剥削工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人除了与自然斗争获得生存,还要与其他人斗争以获得更多的物质基础。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为了个人生存而奋斗。进而,个人主义价值观再次得到强化。
  四、小结
  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励志影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好莱坞制作的影片极大地反映了美国价值观及其核心——个人主义。“我奋斗,我成功”的信念始终是好莱坞励志影片的中心主题。电影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通过自我奋斗而走向成功彼岸的。美国人的成功意识最主要的两个来源:北美殖民地为获得民族独立所秉承的政治思想——《独立宣言》、构成美利坚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早期清教徒移民所持有的宗教信念——追求宗教自由。而好莱坞励志影片中,主人公实现成功目标的唯一的途径是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奋斗,带着坚定执着必定成功的信念,穿越人生的低谷而最终获得胜利的果实。
  〔参 考 文 献〕
  〔1〕Bellah, Robert N. et al. Habits of the Heart--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Harper
其他文献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听懂是说清的前提,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听力的重要性、听力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作一阐述。  关键词: 英语教学听力能力培养途径    1.概述    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重笔试轻口试是普遍现象。要改变“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的前提是听懂对方的语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更显得更为重要。
摘要: 本文作者运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锦州市第八中学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成绩进行了分析,从而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学生成绩的全貌。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判断自己在班级成绩中的位置,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还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考试成绩分析评价    1.前言    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的终结性检查。通过考试,教
质疑网帖  这份网帖来源于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员——葛明东(化名)的一个无意之举。  12月14日凌晨,没有睡意的葛明东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当他点开家乡政府网站时,发现有一个叫“优讯网”的企业在政府引进技术企业名单当中。而这家企业做的正是全国时下最泛滥的舆情监测。  葛明东点开发现,优讯是被地方政府以高新技术企业身份引进的,此前,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十多个城市都引进了这家公司。经进一步了解,葛明
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中,梦境与现实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生死交融的瞬间也非常自然,而梦境则成了生者与死者共存交流的平台和媒介,这几乎是她全部虚构作品的惟一主题。根据畅销短篇《白河夜船》改编而成的电影里,编导既对小说的时间线十分恭敬,也着意不在梦境和现实间刻意调整观感,阴暗又洁净的颜色和镜头质感,适当弥补了故事线的孱弱,加上似有若无的神秘通灵色彩,仍然不会令书迷失望。  “经历了一场巨型午睡,醒来后
“总是有太多的现实,不能满足导演的野心和欲望”  来自中国的召唤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段讳莫如深的爱情。我们就想拍一部优质的爱情电影,讲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制片人窦霞说。这位从电视剧转战电影的女制片人,为公司选择的首部长片项目改编自同名网络小说《第三种爱情》:有一种爱情,停不下,也到不了。  无论网络点击量还是热搜指数、话题度或者是粉丝数量,《第三种爱情》都已具备热门IP良性改编的项目潜质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热点,也是一大难点。对于作文教学,各方面可算是众说纷纭;怎么搞好作文教学,也莫衷一是。针对这种现状,本文试图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作一番探索。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主动权 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三为主”的原则已提出了好多年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作文教学仍惯用讲授法
摘要: 《寒夜》和《围城》这两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文学名著,都是抗战时期生活的产物,在风格上虽然分别表现为“沉痛”和“反讽”两种情形,但所处理的对象和表达的感情都是相似的,都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所处的生存困境,展示出深层次的人性空间。这两部长篇小说的意义在于: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艺术手法的独创性开启了战后反思文学的创作。  关键词: 《寒夜》《围城》人性深度生存困境    一    《寒夜》是巴金的最后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课的预设,教师面对课堂中始料不及的学生的想法、体验,以及场面变化而所处的“尴尬”境地,要么听而不闻、避而不谈,要么左拉右拽,不主动应变,生硬地把学生的思路拉到预设的轨道上来。这样的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  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更多的尊重,个性得到更多的张扬,课堂上的不确定因素也因此而增多,课堂上产生了各种
摘要:宋太祖赵匡胤,军人出身,即位后矫晚唐五代之弊,优待士人,裁抑武将,开“文治巅峰”一朝。立国后定“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独幽燕难下,晚年欲迁都有险可据的洛阳未成,为后代埋下无穷隐患。  图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976年),生于洛阳,军人出身,后周时曾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归德军节度使。篡夺后周政权后,定国号为“宋”。矫晚唐五代之弊,优待士人,裁抑武将,开“文治巅峰”一朝。立国后定“先
验证法经常用于解选择题和填空题。对一些解答题,如果先通过猜测其结果,然后验证其结果成立,这样处理解答题常会很快捷。以下给出例子,供大家参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