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优良品种,发挥杂交优势
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和配套系杂交来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因此,可选用本地优良纯种猪为母本、以外来瘦肉猪为父本生产二元或三元杂种猪,也可全部选用外来优良品种杂交生成外三元杂种猪。如以札洛克公猪为父本,以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杂交猪。这样的三元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报酬高、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及抗病能力强、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等特性,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目前我国培育出的杂交型商品代猪,如“杜长大”、“长大”、“大长”等品种,均可供商品猪场选月]。
二、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蛋白质水平
由于瘦肉量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瘦肉率首先要在优化饲料配方上下工夫。也就是说,要依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调配不同的蛋白质含量,以保证对蛋白质的需求。根据饲养标准。瘦肉型猪各生长阶段日粮中蛋白质的最佳水平是:开食期即体重在10~20公斤时,为22%~20%:生长期即体重在40~60公斤时,为19%~16%;育肥期即体重在60~90公斤时,为16%-14%。
在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同时,要限喂能量饲料,保证各种氨基酸的均衡供给,并注意补喂充足的新鲜青绿饲料。通过调整和优化各阶段的日粮配方,可有效地加速育肥前期的生长速度,优化料肉比,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瘦肉率。
三、掌握饲养方法,减少脂肪沉积
饲养瘦肉型猪,必须根据其品种特性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保证生猪出栏时有较高的瘦肉率,可采取让猪适量运动、定时定量饲喂和育肥后期限饲的饲养方法等,抑制后期的脂肪沉积。在规模饲养场提倡喂干料,散养户至少应该喂湿拌料。过去农民传统的饲喂方式是“稀汤灌大肚”,不仅猪的生长速度慢,而且不利于瘦肉累积。
一般仔猪阶段的饲养要抓“四食”、过“四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护理过好下痢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放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公斤前放开饲喂,其能吃多少喂多少;60公斤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人为控制营养水平和采食量,以利瘦肉的生长积累。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120克,而60公斤以后则高达120~378克。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可减少脂肪的沉积。
四、加强饲养管理,适时出栏屠宰
要摒弃传统养猪陋习,提倡规模养殖,推广运用先进的养猪新技术,并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制度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防疫、驱虫、消毒工作;经常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增强猪的抗病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胴体品质和养猪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兼顾瘦肉率、屠宰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生长较慢,中期增重较快,后期脂肪沉积较快。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公斤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公斤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00公斤为脂肪蓄积旺盛期。由于肉猪增重与品种及营养水平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品种猪肌肉生长高峰期在50公斤(3~4月龄)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到70~80公斤(4~5月龄)以后脂肪增长强度明显提高,并逐步超过肌肉增长强度,所以一般品种猪在体重达到90公斤时出栏屠宰最好;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7~8月龄(90~100公斤)时出栏屠宰最佳。传统观念“肥猪越大越赚钱”是不对的,那样的结果是既增加了饲料支出,又降低了瘦肉率和胴体品质,得不偿失。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邮编:048100)
品种是决定瘦肉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和配套系杂交来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因此,可选用本地优良纯种猪为母本、以外来瘦肉猪为父本生产二元或三元杂种猪,也可全部选用外来优良品种杂交生成外三元杂种猪。如以札洛克公猪为父本,以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杂交猪。这样的三元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报酬高、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及抗病能力强、胴体品质好、瘦肉率高等特性,可大大提高养殖效益,目前我国培育出的杂交型商品代猪,如“杜长大”、“长大”、“大长”等品种,均可供商品猪场选月]。
二、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蛋白质水平
由于瘦肉量取决于饲料中蛋白质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瘦肉率首先要在优化饲料配方上下工夫。也就是说,要依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调配不同的蛋白质含量,以保证对蛋白质的需求。根据饲养标准。瘦肉型猪各生长阶段日粮中蛋白质的最佳水平是:开食期即体重在10~20公斤时,为22%~20%:生长期即体重在40~60公斤时,为19%~16%;育肥期即体重在60~90公斤时,为16%-14%。
在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同时,要限喂能量饲料,保证各种氨基酸的均衡供给,并注意补喂充足的新鲜青绿饲料。通过调整和优化各阶段的日粮配方,可有效地加速育肥前期的生长速度,优化料肉比,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瘦肉率。
三、掌握饲养方法,减少脂肪沉积
饲养瘦肉型猪,必须根据其品种特性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保证生猪出栏时有较高的瘦肉率,可采取让猪适量运动、定时定量饲喂和育肥后期限饲的饲养方法等,抑制后期的脂肪沉积。在规模饲养场提倡喂干料,散养户至少应该喂湿拌料。过去农民传统的饲喂方式是“稀汤灌大肚”,不仅猪的生长速度慢,而且不利于瘦肉累积。
一般仔猪阶段的饲养要抓“四食”、过“四关”,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抓护理过好下痢关,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应采用“前放后限”的“促、控”方法,即60公斤前放开饲喂,其能吃多少喂多少;60公斤后则限制饲喂,一般以限10%~15%较适宜。人为控制营养水平和采食量,以利瘦肉的生长积累。据试验,猪生长前期脂肪沉积平均每天增长速度为29~120克,而60公斤以后则高达120~378克。因此,前期应让猪吃饱(不限量),充分发育骨、脂、肉;后期适当控制喂量(吃到八成)可减少脂肪的沉积。
四、加强饲养管理,适时出栏屠宰
要摒弃传统养猪陋习,提倡规模养殖,推广运用先进的养猪新技术,并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制度和免疫程序,切实做好防疫、驱虫、消毒工作;经常保持舍内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增强猪的抗病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胴体品质和养猪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要兼顾瘦肉率、屠宰率、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
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生长较慢,中期增重较快,后期脂肪沉积较快。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公斤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公斤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00公斤为脂肪蓄积旺盛期。由于肉猪增重与品种及营养水平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品种猪肌肉生长高峰期在50公斤(3~4月龄)左右,随着日龄的增加,到70~80公斤(4~5月龄)以后脂肪增长强度明显提高,并逐步超过肌肉增长强度,所以一般品种猪在体重达到90公斤时出栏屠宰最好;二元或三元杂交猪,在7~8月龄(90~100公斤)时出栏屠宰最佳。传统观念“肥猪越大越赚钱”是不对的,那样的结果是既增加了饲料支出,又降低了瘦肉率和胴体品质,得不偿失。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邮编:048100)